快递“价格战”,电商繁华背后快递业暗含隐忧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快递“价格战”,电商繁华背后快递业暗含隐忧

【编者按】价格战具有连锁反应,一旦某家大快递公司发起价格战,其他快递公司只能硬着头皮上。

本文首发于财经下午茶  ,原作者曲低亦和寡。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价格战愈演愈烈,终结之日何时到来?

今年九月,“中国包裹快递量超过美日欧总和”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

据悉,2018年,中国快递总量达到507亿件, 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总和。

2018年中国人均快递使用量36.4件,而2014年为4.2件, 四年时间增长了8倍。

快递行业持续火热,价格战却愈演愈烈。据摩根士丹利的信息显示,2012至2018年间,中国的快递费均价下降了36%。

今年以来,快递价格战又有加剧的趋势。

打不起的价格战

由于快递行业竞争同质化,价格战便成为了主要武器。

根据国家邮政局关于2019年前三季度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 快递平均单价持续下降。

前三季度,同城、异地、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平均单价分别为6.9元、8.0元和52.3元,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其中,价格战最激烈的主战场当属浙江义乌。

尽管只是一个县级市, 但义乌却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义乌2018年上半年的快递业务量达到23.6亿件,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两大一线城市。

2019年6月,快递价格战在义乌打响。其中,申通公司一度将单价打到了9毛钱。7月底,各大快递公司的老板来到义乌谈判,决定暂时休战。

快递行业打价格战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单价低至9毛钱肯定是史无前例。

业内人士表示,快递公司每发一个单件,需要给总部上交面单费、中转费和派费等,固定成本在3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场地租金、人员工资和水电费等成本。

业内人士还透露,上半年,义乌申通打到了弹尽粮绝,公司甚至发不出工资。为了资金周转,老板把厂房抵押给了银行。后来,义乌市场价格上涨才让申通活了过来。

价格战具有连锁反应,一旦某家大快递公司发起价格战,其他快递公司只能硬着头皮上。 像通达系这种规模较大的公司还能打得起价格战,规模小一点的快递公司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价格战引起的恶性竞争率先波及到了二线快递公司, 全峰、国通、快捷等公司已相继离场。

快递行业格局2019

低价确实更吸引客户,已经影响到了行业老大顺丰,其市场占有率正不断下降。

数据显示,顺丰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15年的9.48%下降到2019年上半年的7.26%。

目前,顺丰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六,位于通达系、百世之后,而通达系和百世的市场占有率集体上升。上半年,5家快递公司合计市场占有率在71.1%。目前位列首位的是中通,其市场占有率为19.3%。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顺丰营收为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净利润为45.56亿元,同比下降4.47%。尽管营收和净利润仍位居快递公司首位,但增幅已经明显落后于通达系。

2018年,通达系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中通更是以43.83亿元的净利润居通达系首位,与顺丰只有不到2亿元的差距。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担心电商件拉低毛利率和影响品牌定位,顺丰长期疏远电商市场,这也给了通达系可趁之机。

今年三月,阿里以46.6亿元入股申通公司。这意味着,目前的“三通一达”加上百世五家公司,除了韵达外,另外四家都被阿里投资,被称为“阿里系”。

如今快递行业呈三分天下格局,分别是阿里系、顺丰和非阿里顺丰系。

面对阿里系的冲击,单打独斗的顺丰也嗅到了危机。

今年4月,顺丰推出针对电商大客户的特惠专配,正式宣告拥抱电商市场。

然而,电商市场的蛋糕虽然大,却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美好。

电商件:罪魁祸首?

快递行业的发展和电商有很大关系,电商的繁荣为快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业务。

以中通快递为例,2018年中通共运送85亿件包裹,其中电商占比达到85%,散件、商务件加上微商占比约10%。

可以说,快递和电商是相互成就。然而,电商却也让快递又爱又恨。从2005年开始,电商件便与价格战捆绑起来。

电商件的数量确实很大,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场地租金、人工、车辆和设备等成本的增加。

与此同时,为了抢夺电商件市场,各大快递公司又不得不降低价格。

电商件业务庞大,但利润却不高。这就造成了快递公司为电商“跑腿”的现象。

对快递公司而言,以量取胜的经营模式显然并非长久之计。

从短期看,消费者似乎是价格战的受益者,然而价格战可能会使服务质量下降。

从长远来看,价格战总有结束的时候,而一旦价格战结束,活下来的快递公司为了扭亏为盈,一定会大幅提高价格,届时消费者当初占的便宜将被迫“加倍奉还”给快递公司。

对快递公司而言,价格战已经淘汰了大量二三线快递公司,一线快递公司虽然尚能支撑,但也在这过程中损失了很多利润。

快递行业的蛋糕很大,足够多家公司共存,然而经历了持续多年的价格战,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