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纷纷开放平台,AI能力唾手可得
本文转载自安防展览网,原作者颇黎。亿欧智慧城市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性、带动性很强的“头雁”作用。那么,如何让“头雁”的力量更广泛地辐射到各界?开源开放成为绕不开的课题。
2019年8月1日,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的通知。《工作指引》鼓励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搭建开源、开放平台,面向公众开放技术研发资源,向社会输出技术服务能力, 从而实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应用、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等目的。
AI开放平台“众生相”
在过去几年的落地应用过程当中,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具有高门槛的技术,一直都有“应用成本高”的问题。不光包括升级到AI系统的硬件成本支出, 也涵盖引入一套AI系统需要投入的安装部署、人力、培训等相关成本支出。
面对用户对于降低AI应用成本的主流诉求,很多提供AI产品和技术服务的企业也都在致力于推进AI的普惠化以及降低AI技术的应用门槛。从2017年开始,百度、京东、腾讯、科大讯飞等科技大佬就已经推出AI开放平台。安防行业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也动作频频,对外开放面向不同行业用户的图像技术、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AI能力。这些AI开放平台有不同的模式。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AI开放平台基于少量数据快速生成算法,训练、编译、优化自动进行,为零算法基础的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提供自身智能终端产品;以华为为代表的开放平台则是通过生态合作、分层解耦等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系统不需要统一,用户在每一层都可以选择理想的厂商,然后做开放性接口开发,人人均可参与项目竞争;依图科技等细分领域的公司则基于自身优势技术做AI开放平台。
多种合作模式 AI正越来越易得
实际上,对于提供AI开放平台的公司而言,开放不仅能够招徕更多参与者,也意味着其他厂商可从任意角度切入,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 AI开放平台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平衡好开放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开源开放与企业的关系。
对这一问题,《工作指引》亦有规划:鼓励AI开放平台采用市场化组织管理机制,依托单位作为开放创新平台的资金投入主体,并通过技术成果转让授权、技术有偿使用等方式,为开放创新平台发展提供持续支持。
从部分公开了计费模式的平台来看,安防行业AI开放平台常见的计费模式主要有按次计费 、按天/月计费、按量计费、QPS包月等。而为了得到更多的用户,百度、腾讯、海康威视等大厂甚至放出“免费”信号,辅助合作伙伴共建某些行业领域的算法模型产品、建立算法商店等更多样的模式也在计划中, 总而言之,不管对于企业还是普通开发者,AI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易得。
结语: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的赋能技术,并不专属于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其下沉路径正如互联网技术一样,有点及面,再与各行各业全面融合,人工智能的技术壁垒也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而不断降低。因此,安防企业应当抓住当下的技术红利期,提前筹备生态建设,通过资源聚合来巩固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未来市场中的话语权。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