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门户金融业务接连中招,流量这把钥匙正被氧化
过去,谈起门户,世人脱口而出的是腾讯、网易、新浪、搜狐这四大门户。如今,伴随着互联网企业的花式崛起以及网民需求口味的花式变化,这个曾经被誉为“四大门户”的名门流派,其市场影响力正被消退。
近来,年关刚过,身为四大门户之一的网易为了再次调整组织结构而大规模裁员事件以及搜狐所披露的20周年首份财务报表,因表现不佳,亏损幅度再次扩大,引起了一阵喧嚣,四大门户再次引起人们的“八卦”之心,甚至有不少人高呼道:“四大门户时代的终结已经到来”。
现今, 我们再次审视四大门户的布局,会发现他们的业务早已各具特色。腾讯成全面发展的巨星、网易恋上“游戏”和“电商”、新浪以微博为赋能入口,提升和加强媒体影响力、而搜狐的主力棒正由广告营收递交给搜狗。
尽管四大门户现在的主营业务差异化越来越大,但曾经他们因传统运营模式渐被失宠,市值不断走下坡路,为了挽救财报的萎靡,集体借助自身具备的巨额流量优势,向金融领域发力,寻找变现点的故事依旧历历在目。而从他们的金融布局来解析,即是对四大门户金融篇章的续写,也是对四大门户发展现状的一种了解。
隐忍的腾讯金融
谈起四大门户的金融布局,腾讯可称得上的“成功的勇者”。其不仅是四大门户中第一个在金融领域“吃螃蟹”的门户,其还将金融养成了可为自己遮阴的参天大树。
2005年腾讯上线财付通,正式开启支付业务。前期该业务虽属于一个半静止状态,但2014年开始,腾讯凭借大量资金补助,以及在游戏、社交领域内积攒的巨额流量和市场影响力,将企业的支付业务盘活,并长期稳居于支付市场的前列。
资料显示,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微信支付交易额从不足1000亿元增长至8.5万亿,4年实现85倍的增长。另据腾讯 金融科技 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Q3,在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微信支付从2014年Q2占市场份额的7.3%增长到46%。
在支付业务快速崛起的期间,腾讯还不断加强着企业金融业务的基础建设。在风控上,腾讯还充分利用自身充裕的资金优势,大力投入大数据、 人工智能 等金融科技的研发;在合规上,腾讯先后将第三方支付、保险、银行、基金、征信、小贷等牌照收入囊中。在此基础上,腾讯以支付为切入口,陆续向证券、手机充值、一生保、信用卡还款、理财、微黄金等金融板块渗透,不断扩张企业金融版图。
市场也证明了,腾讯这14年在金融市场的深耕细作,没有让其资金、技术、时间等付之东流。 腾讯不仅成为了微众银行的核心股东,还成为了移动支付的龙头企业。如今,腾讯金融更是凭借超高的市场估值,成为市场重点关注对象。据天风证券曾推算腾讯金融的估值为1200至1400亿美元。
但高兴之余,腾讯过于依赖支付业务的缺陷也被不留余地地展露出来。腾讯前期的入局不仅都是依托于支付这个入口,就连金融业务的发展也都是借助支付之力。根据财报拆解,2018年三季度,腾讯与支付相关的金融业务收入已经接近140亿,占到腾讯总收入约17%。
更糟糕的是,近来伴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监管趋严,上交备付金、断直连等政策陆续落地,移动支付市场躺赢的时代已经彻底被翻篇。而腾讯的金融业务又很依赖支付业务,想必其未来的收益免不了被打折扣。
其中,2018年11月,微信支付就因提升费用之事与民生银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口水战”。无论此次吵架的动因是否真如网上所说的微信支付的成本攀升了,借机褥羊毛,还是民生银行借机提价,这都可以看出微信支付的盈利空间正在被压缩,其发展道路正在变得颠簸。如今看来,作为腾讯金融中流抵柱的支付业务被动了根基,想必其是难逃筋骨之伤了。
焦虑的网易金融
如果说,移动支付行业监管趋严,主营业务受影响是腾讯金融的阵痛,那么,网易金融之痛则是伤及筋骨,难以痊愈的长久之痛。至于为何这么说,我们可以从网易金融的入局、发展、现状来解析。
2009年,网易便开始涉足支付业务,正式试水金融领域。随后不久,在“ 互联网金融 ”浪潮的推动下,单就2013年11月,网易就推出了理财、货币基金、保险、众筹网站三拾、智能投顾、现金宝等多个业务。
网易金融凭借巨额的流量效应和集团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助力协调,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资料显示,2015年,网易车险全年销售总额高达6.96亿元,超越淘宝保险成为互联网车险第一平台;截止2015年11月,网易理财的成交量已经接近250亿;支付产品网易宝更达到了每日超过200万笔的交易笔数,年交易额超过400亿。网易金融当时的发展速度,可谓迅猛。
但遗憾的是,具有前瞻性的网易金融,其创造的辉煌停留的时间并不长。自2017年开始,网易不少金融业务就伴随着互金监管政策的落地与实施,与行业一同进入存量时代。而不少爆款产品因无法满足合规性,相继停止了服务,网易金融也迎来了“多事之秋”。
资料显示,2018年9月,网易持股的惠人贷因逾期爆雷;2018年9月30日,网易宣布众筹网站“三拾”停止服务;2018年12月1日,网易宣布理财产品下线;2019年3月15日网易保险全面暂停服务......
如此一来,即使网易曾凭借自己的巨额流量效应,创造了不少辉煌战绩,但伴随着金融市场的监管趋严,网易保险、理财等主流业务陆陆续续被全面暂停。 而多个主营业务的暂停,也意味着,网易近五年来着重发展的金融业务宣告被打回原形。据网易2018年四季度财报显示,仅网络游戏和电子商务的营收就占据了网易总营收的89.2%,再除去占比3.8%的广告和7.0%的创新业务,网易金融的营收份额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用金融梦碎来形容网易金融的现状也不为过。
啃老的新浪金融
在移动支付、P2P等新业态快速崛起的互联网时代,正被市场挤压的门户们自然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继腾讯、网易等巨头企业之后,新浪也开始了关于金融业的探索之旅。
2013年7月,取得牌照的新浪支付以微博钱包为切入口,陆续上线了理财、保险、众筹、现金贷、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为了更好地管理与打造属于自己的金融王国,新浪于2014年上线名为“微财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其中涵盖黄金投资、票据、实物回购等项目。
而凭借新浪微博用户日活量4亿的天然优势,仅上线半年的微财富便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资料显示,上线半年以来,微财富平台总资产交易量为11.15亿元。同年9月,微财富再创新高,实现了每月单笔最大3.9亿交易量,更是以12.8秒售完单个产品的成绩创造了行业新纪录。不得不说,微财富短期内创造的佳绩不仅为新浪的金融布局添了不少光彩,其在新浪金融心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与此同时,新浪利用自己的巨额流量用户优势,向品钛等科技企业注入大量资金,结合渠道与科技两者的优势,重塑与扩张着新浪金融的版图。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新浪这样的金融布局战略有两大隐患, 一方面,金融产品种类丰富是丰富,但缺少牌照的新浪金融,为开展这些业务,不得不冒着不可控风险系数被放大的风险与相关的持牌企业合作,以此来达到销售金融产品的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新浪会在去年卷入唐小僧、沃顿金服等P2P平台暴雷的一大诱因。
另一方面,新浪金融过于依赖微博的助力,今后或将难以“断奶”。据悉新浪上线的理财、保险、众筹、股票等服务的入口都是以微博钱包为主。而严重依赖微博的新浪金融,实际上也在挤压着新浪的营收。据新浪三季财报显示,非广告营收的同比下降的一大主要原因是新浪金融科技业务表现平淡。
断臂的搜狐金融
对于金融的入局,搜狐似乎采用的是“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再动”的战略。腾讯、网易、新浪等这三大竞争者都已举兵入局金融市场多时,2014年搜狐才紧跟着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一同进入金融市场的战营。
2014年4月,搜狐才成立旗下的网贷公司搜易贷,同年9月,搜狐金融才正式上线。纵使搜狐入局金融的时间较晚,但其凭借门户的流量效应、资金、为老百姓服务的精细化用户定位以及依托企业所构建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网易贷便开始在市场中披露头角。资料显示,截止2016年12月,搜易贷累计撮合成交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00%,与陆金所、宜人贷等一同入选发展最快的十大P2P平台。
经过两年多的金融市场实践与深耕,搜狐旗下的搜易贷通过自建风控体系、引入金融科技等方式,渐被市场接受,为了乘胜而上,其在2017年开始加大对金融市场的布局范围。 2017年1月,搜狐将搜易贷升级为“狐狸金融”,将金融业务的涉及范围扩充至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理财、融资租赁等,开始打造自己的金融生态体系。
搜狐大力壮大搜易贷的举动,实际上也是搜狐金融一只臂膀已被打造成功的具体表现。资料显示,搜狐旗下搜易贷与蚂蚁金融等一同荣登“2018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百强榜”。搜易贷获取的好成绩,给予了搜狐金融很大的信心。即使在具备的金融牌照不多的前提下,其也依旧选择冒险挺进打造另一只臂膀。
2017年5月,搜狐旗下的搜狗以“一点借钱”APP为切入口,正式开启现金贷业务。具备5亿用户流量、技术等天然优势的搜狗正准备在金融之地上大展拳脚时,却被现实当头一棒。
2017年12月,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规定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生不逢时的搜狗金融,也因缺少牌照无法满足合规性,难以继续运营,其不得不选择暂停金融业务的开展,在2017年年底选择了沉默。
不甘就此罢休的搜狗金融,在获得牌照后,去年第二季度又再次推出了新的现金贷业务“一点分期”APP。在搜狗的努力下,一点分期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截至今年9月30日,搜狗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待收余额约为人名币2.35亿元。
但不幸的是,搜狗因过于急于求成,年化利率高达76%、投诉等不良信息蜂拥而至,搜狗在合规、服务等压力下,于去年12月再次关闭了一点分期的业务,据悉这是搜狗仅有的金融业务。而作为搜狐营收主力的搜狗,都无法为搜狐金融助力,想必搜狐金融日后的版图扩张之路并不好走,而搜狗金融业务的折戟也意味着搜狐金融成了断臂的囧徒。
巨头接连中招的背后:流量效应消退的开始
四大门户之所以积极布局金融业务,既是为了企业多元化生态系统的建设,更是为了在流量封顶的焦虑中完成 流量变现 ,缓解企业衰老。虽说他们在践行金融业务的过程,曾经都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各自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伤疤。
究其根本可看出,四大门户的金融业务,大多数都是以销售他品为主导,更多是扮演着“第三方”的角色,以巨头企业的优良品牌效应为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导流,在其中起到一个“背书”的作用。 至于产品的合规性、风控等风险因素的把控,四大门户们都难掌握。因此,在行业迎来合规整改的过程中,四大门户的金融业务也难以避免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四大门户成长之初,更多是处于一个较为自由的金融市场环境,但伴随着行业内野蛮生长平台的滋长,金融行业在给市场带来了便利性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牌照、杠杆等整改条件纷纷而起,现金贷、消费贷等热门业务开始被套上监管的手铐,不少平台的业务也纷纷开始踩雷。
当然,如果把各大巨头金融业务接连受损的原因全部归结于金融市场的环境变化这并不合理,毕竟四大门户的金融业务之所以能够崛起,一部分原因亦是流量效应的助力作用。如今,四大门户的金融业务接连受阻,与监管趋严有关,但与流量这把钥匙正被氧化亦脱不了干系。
一来,互联网企业们进入流量封顶或流量流失的时代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流量难涨且流量又多次被企业的多元化建设开发利用的基础下,即使企业们具备巨额流量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也很难再诱发流量反应,出现产品销量爆发式增长。
二来,监管的趋严,实质上也是对流量用户的二次筛选。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致使了,该业务的办理需要考量借贷人的征信、资产、负债、资金用途、还款来源、还款周期等因素,特别是近年来金融行业监管趋严,用户办理金融业务所需跨越的门槛越来越高,相应的,需要合规发展的企业们的用户对象也会越来越少。可以说,渐进式消散的流量效应正干扰着企业们金融业务的发展步伐。
总的来说, “四大门户”金融业务接连“中招”的背后是严监管时代下,金融行业合规化发展的必要输出代价,也是流量见顶时代下,互联网企业流量效应消退的部分缩影。 这也预示着,流量的重要性正由第一阶梯走向第二阶梯,而技术、合规、风控等运营管理的比拼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伴随着开放银行在国外愈演愈烈 ,中国作为全球金融科技的领先力量与深度参与者,迅速燃起了对开放银行这种平台化商业理念的研究与试错。
银行、互联网巨头、金融IT服务商、金融科技创新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保险机构 等都迅速入局, 试图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 ,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使合作双方创造出新的价值,构建新的核心能力。金融科技作为以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立足于新理念、新政策将形成澎湃的力量,重塑中国金融产业新生态。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 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2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