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细胞治疗领域蓝海乍现,距全球领先还有哪些路要走?
继抗癌靶向药之后,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将会对癌症 细胞治疗 推出相应的便利政策。虽然这只是趋势,但相信这一天到来之后,对我国相关企业又将是一次巨大的震动。
近年来,细胞治疗研发如火如荼,据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CPM)显示,截止目前,我国干细胞治疗研究项目占全球约10%,免疫细胞治疗 临床研究 占全球约1/3,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预计至2030年,仅美国FDA就有望批准40至60种细胞和基因疗法。
同时,随着科研投入的持续增加和技术实力的不断加强,在中国开展的细胞与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正在逐年增加,每年新增数量仅次于美国。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细胞治疗临床研究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CAR-T发展简史
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傅大煦博士表示:“过去,人类与肿瘤的斗争主要以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为主。但如今,受到科技进步、健康需求、经济发展等因素的不断推动,人类已然迎来了第四种治疗机会——细胞治疗,而未来的医药行业也一定是细胞治疗时代。”
细胞治疗将成下个医学明星
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网红”,也是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关于它的神话一直在谱写。
早前,在2012年,一位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六岁小女孩艾米丽·怀特海德(Emily Whitehead)在生命垂危之际,成为全球第一位接受试验性 CAR-T疗法 的儿童患者,如今,八年过去了,艾米丽一直健康的生活着,从未出现肿瘤复发,直到现在,她的体内仍然能检测到存活的CAR-T细胞。
这个案例成为细胞治疗准确的来说是CAR-T药物治疗最为经典的案例,也成为后续CAR-T疗法各类研究的原始动力之一,受到这一案例的启发,研究者们坚信,肿瘤疾病的发生会给人类的生存关上了一道门,但是细胞疗法,特别是CAR-T疗法的到来会给这个世界打开另外一道洒满阳光的窗。
最近几年,细胞疗法也可谓是占尽风头,尤其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其中,CAR-T疗法作为有别于传统药物的“活药”,随着制药巨头诺华公CAR-T药物Kymriah和吉利德通过收购Kite获得的CAR-T疗法Yescarta相继获批,CAR-T疗法更是成为了细胞疗法的最热门,更是被业内称为“CAR-T元年”。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儿童、青少年(2~25岁)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商品名为Kymriah,诺华定价为47.5万美元/次疗程。用于治疗在接受至少两种其它治疗方案后无响应或复发性的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及特定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Yescarta在美国上市的定价为37.3万美元。药物综合数据库(PDB)显示,Yescarta在2019年实现销售额为4.56亿美元,同比上升73%,Kymriah在2019年销售额为2.78亿美元,同比上升266%。
眼看着这两款药物谱写了诱人的市场应用前景,渐渐的,中国诸多药企纷纷入场进行CAR-T疗法布局。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细胞免疫治疗企业从事多种细胞疗法研发。细胞免疫治疗融资Top10的企业中,有半数都开展了两种及其以上的细胞免疫疗法。其中,CAR-T、TCR-T与NK细胞疗法是二门的研发方向。80家细胞免疫治疗企业中,56家企业从事CAR-T研发,占比75%,15家企业从事TCR-T研发,占比20%,15家企业从事CAR-NK研发,占比20%。此外,TIL与CAR-NK、DC细胞疗法研发企业也名列前茅。
细胞治疗中国市场布局难
作为一种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成为全球肿瘤治疗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毫无疑问,CAR-T细胞疗法就是时代的下一个风口。但可惜,目前CAR-T赛道上的运动员并不多。
“两款产品上市后,销售额虽然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但并没有达到预期。一方面,可能与其市场定价有关;另一方面,新的细胞治疗产品上市后需要市场适应,如医生临床使用反馈、产品后续评价跟踪过程、各种治疗手段对比下的评价等,这也导致,从商业化角度而言,细胞治疗行业前景虽广阔,但这条路走得很是曲折。”傅大煦博士分析称。不仅如此,中国药企在细胞治疗市场的布局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诸多差距。具体而言:
一、基础研究
美国肿瘤免疫基础研究原创性非常高,而中国相对欠缺,尤其缺乏具有临床转化潜力的创新型研究;
二、知识产权
美国CAR-T细胞治疗核心专利主要掌握在诺华、Kite Pharma等行业巨头手中,中国则缺乏核心专利,领域同质化竞争更为惨烈;
三、临床设备
美国临床设备比较完备、多样,更具建设性,中国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临床设备的设计相对简单;
四、临床人才与团队建设
美国拥有优秀的细胞治疗临床科学家和较为成熟的专业医疗团队,但中国恰恰缺乏这类人才,这也使得临床研究可操作性较差;
五、监管法规
美国FDA等监管机构在大量相关领域专家参与下,对CAR-T等细胞产品可以发布明确的指导原则和规定,按照药品申报。然而,中国细胞治疗政策历经了多次变化,直至2016年NMPA才逐步确立了细胞治疗按药品受理和审批的机制。此外,目前双轨制管理下,中国CAR-T细胞制备和质控方面与国际巨头差距依旧较大;
六、产业化实力
在美国,药企产业化实力较强,从抗体筛选、病毒生产到细胞制备全流程覆盖,商业化水平较高。但中国大多数临床由研发机构或医院牵头,药企的角色主要是技术支持或提供病毒,这一模式之下难以有效鼓励国内企业参与CAR-T疗法产业化。
于是,受制于上述多因素制约,目前,中国仅有的4家药企在细胞治疗的布局主要以国际合作为主——Kite Pharma和上海复星医药、Juno Therapeutics 和上海药明巨诺、诺华和上海西比曼、南京传奇和强生,以此谋求推进CAR-T产品在国内的商业化进程。
实际上,如此模式也得到了市场认可。以南京传奇生物为例,与强生建立合作后,2020年6月6日,公司登录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目前正全力推动商业化进展较快的CAR-T药物LCAR-B38M/JNJ-4528的全球临床试验,并计划于2020年下半年向FDA提交JNJ-4528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多方助力打破细胞治疗桎梏
对于想要在中国布局细胞治疗的企业而言,当下,无疑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常态下越先进的技术可能在政策法规上推行力度越是滞后,而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先进的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为患者所用。
南京传奇生物科技公司首席科学官范晓虎博士认为,目前,中国药企在细胞治疗的布局上,主要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下游建设,而只有所有的企业和机构全都参与进来,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医全方位合作,整个行业才能实现规范化发展。
“一个真正有创新力,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的药物不应该在商业上的发展道路上出现任何阻碍,一定要集合多方资源有效推动其进行商业化生产及运作,实现治病救人的最终目标。此外,进行细胞治疗研发的企业,只有梳理并完善下游通道,上游的试剂、耗材、设备提供商也才可以得到顺利发展。”范晓虎博士说。
事实上,据《医药地理》了解,眼下,中国相关职能部门对细胞治疗的各方支持政策也一直在不断完善中。例如,2019年3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征求《体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为例,该《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医疗机构作为责任主体,进行体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的临床研究,获得安全有效性数据后,可以申请临床应用并收费等问题。
该文件除了对医疗机构研发费用以及对患者收费情况等受人关注外,未来对于体细胞治疗监管机构的归属问题也令人思考。
另外一项行业重要政策则是,7月6日CDE发布的《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期为药品研发注册申请人及开展药物临床实验的研究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南,各类政策同样在积极助力细胞治疗产业的发展。
除了政策的助推,地方的动作也是不遗余力。就在今年5月26日,珠海市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珠海市举办。珠海市将大力引入和培育大健康领域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优质企业落户。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和创新药物的研发与生产,计划总投资20亿元,引入互联网智能管理理念和生态建筑标准,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基地,搭建医疗产业投资孵化平台,重点引进生物创新药(如基因工程药物、细胞治疗药物、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及新型药物制剂)等领域的产业项目。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