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亚洲金融危机重演?如何看待LPR改革?
Q1 :亚洲 金融危机 爆发后22 年,麦肯锡在8 月的一份报告中研究了11 个亚太经济体中2.3 万多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发现大多数公司在偿债方面面临“重大压力” ,警告目前有亚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的不详迹象。对此您怎么看?
目前来看,亚洲金融危机再度爆发的 可能性依然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 ,与1996-1997年相比, 东亚 经济体当前经济脆弱性没那么高,尤其是在经常账户方面。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东亚经济体具有持续的经常账户逆差,同时仍在勉力维持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从而为国际投机者做空货币留下了空间。
目前,东亚经济体的经常账户余额更加平衡,且汇率弹性显著增加。再度爆发货币危机的概率较低;
第二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少东亚经济体的企业与银行举借了大量美元短期债务,从而在资产负债表上面临货币错配与期限错配,进而不愿意本币对美元贬值(这会加剧偿债压力),因此进一步强化了汇率维稳的意愿。的确,当前不少东亚经济体企业部门债务负担再度变得沉重。
但总体来讲,短期外债规模依然较小。本币贬值造成外债压力加剧,引发债务危机的概率较低;
第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亚洲范围内缺乏抵御危机的集体性救援机制。东亚国家向IMF求援,却被要求紧缩国内财政与货币等苛刻的贷款附加条件。而现在,东亚地区内已经存在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CMIM),包括负责宏观监测与预警的亚洲宏观经济办公室(AMRO)与东亚储备库。一旦特定东亚国家爆发危机,可以尽快向东盟10+3合作机制求援。预计获得救助的及时性将会显著提高。
Q2 :8 月17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 ) 形成机制。20 日, 新形成机制下的LPR 迎来首次报价。请您谈谈中国 利率市场化 的进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及其对银行和企业的影响。
本次LPR市场化改革将其报价方式改为主要参考1年期MLF利率基础上加点形成,主要目的也在于提高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这被市场认为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标志着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在肯定LPR市场化报价机制改革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的LPR报价未来需要若干 有待完善 之处:
首先 ,根据国际经验,LPR的形成机制主要有“政策利率+固定点”(美国)和“综合多种市场化利率+固定点”(日本)两种,我国采取了中间模式,虽然浮动的加点有助于降低政策利率调整滞后的弊端,但灵活性依然低于将LPR直接根据银行间市场利率进行加点报价;
其次 ,目前我国的MLF最长期限只有1年期,对于5年期以上的品种如何定价尚不清楚。
再次 ,直接与央行进行MLF操作的银行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中大型 商业银行 ,对于无法直接参与MLF操作的中小银行把LPR作为贷款定价基准的参考性较为有限。
我国利率并轨采取“先贷款后存款”的思路,在负债成本保持刚性的前提下,推行贷款利率并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银行存贷款息差,这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加大业务创新,倒逼商业银行转型。
LPR报价改革并不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彻底完成。
虽然LPR报价改革可以直接连通政策利率到贷款利率,但应该看到从货币市场利率到存款利率、以及商业银行内部FTP双轨定价导致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到贷款利率等传导渠道依然存在堵塞。
科技创新正触发新一轮物流竞争序幕,新物流比拼的是跨界整合能力和大数据算法等科技能力。在此新形势下,整个行业、企业如何抓住在新一轮物流竞争中抓住新机遇?又如何实现内部产业变革与升级,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基于这些观察与了解, 亿欧物流将于9月20日在北京举办以“科技赋能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GIIS 2019第四届物流科技创新峰会。 如今,峰会嘉宾与议程已经公布,报名通道也已开启,感兴趣的朋友,快马加鞭来参会!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53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