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oud上市:利润暴跌84%、成本居高不下,结构化调整迫在眉睫
招股书显示,UCloud拟投入募集资金47.48亿元,用于网络环境下应用数据安全流动平台、多媒体云平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优刻得数据中心、新一代 人工智能 服务平台等项目。
作为国内 云计算 领域的独角兽,UCloud冲刺科创板一直很受关注。UCloud选择的科创板 上市 标准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二十四条第二条上市标准,即“预计是指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但招股书披露,UCloud存在上市当年利润下降50%以上,乃至上市当年即亏损的风险。
主要财务指标如下:
据招股书披露,2016年度、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UCloud分别实现净利润-21,086.20万元、5,927.99万元、7,714.80万元和778.44万元。2019年上半年,UCloud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较2016-2018年度有所放缓。并且,2018年下半年加大资源投入以及主要产品价格下降,导致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较2018年下降9.44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2018年上半年大幅度下降84.31%。
根据 IDC 报告,UCloud在中国公有云IaaS 市场的份额由2018 年上半年的4.8%下降至2018 年全年的3.4%,位列阿里云、腾讯云、天翼云、AWS、金山云之后,排名第六。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大幅挤压UCloud的市占率,导致核心业务被迫降价,核心客户增速放缓,造成高居不下的成本劣势。即便是UCloud成功登陆科创板,未来前行的道路也仍旧是“蜀道难”。
主营业务公有云占绝对份额, 业务思路或将自主调整
UCloud是一家基础云计算服务商,针对移动互联网领域为用户提供IT架构服务解决方案,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aaS和PaaS产品;通过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为制造、零售、金融、游戏、直播等行业提供服务。同时,UCloud是最早布设国际节点的云服务商,为应用出海尤其是游戏的出海提供了有利的云支持。
2012年3月,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3人联合筹建UCloud,注册资本为3.64亿元。运营期间,UCloud经过2012年8月至2018年10次增资,2次股权转让。
招股书披露,UCloud实际控制人季昕华持股约13.96%,共同实际控制人季昕华、莫显峰及华琨三人持有A类股票每股拥有的表决权数量,为其他股东所持有的B类每股拥有的表决权5倍,实现对公司的绝对控制。
主营业务占绝对份额,其他版块尚未形成规模
2017年初,UCloud公布了CBA(Cloud、BigData、AI)三位一体战略。UCloud将持续在基础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方向发力,提供80余款产品,核心技术包括热补丁、数据回滚、软件定义网络、负载均衡、分布式数据库卡、安全屋等。
例如,在数据回滚方面,UCloud除了做到标配的异地备份、抗DDoS攻击等安全防护外,还打造了实时可视化监控、内核热补丁、数据方舟等安全措施,保护客户数据安全。
UCloud创始人季昕华表示,CBA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第一步,云要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让客户将业务和数据放到云上;第二步,利用云的能力,促进数据可信流通,挖掘更大的数据价值;最后,将云的海量计算能力与大数据相结合,实现AI的广泛应用。
招股书显示,UCloud在2019年上半年的营收为6.95亿元,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营收分别为5.16亿元、8.4亿元、11.87亿元。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公有云分别贡献91.43%、90.97%、85.15%和80.89%的营业收入,是报告期内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UCloud提示,若主营业务公有云业务未来受到技术革新、行业竞争或产业政策变更等因素冲击,而其他版块业务又尚未形成规模,则可能会对其经营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券商分析师永梅(化名)认为,UCloud在国内和国外的跨地域经营方式,能够帮助它抵御部分市场风险;数据中心的建设能够帮助它在 万物互联 时代应对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的成本压力。
但是,现阶段UCloud对核心业务公有云的依赖程度是很大的,财务数据也暴露出诸多风险因素。商业风险需要由投资方自己判断,如公司的客户忠诚度、行业竞争力以及产品的可持续性等。虽然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出现很致命的问题,但仍需投资方预估好风险,判断自己是否有资源来缓解风险,是否能承受长期风险。
市场份额受挤压、毛利率进入深水区
由于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头部云计算厂商为拓展市场份额进行竞争性降价,迫使UCloud的主要产品价格在报告期内不断下降。未来三年降价趋势将继续持续,UCloud预判自身存在毛利率持续下降甚至亏损的风险。关于何时核心产品降价见底,何时会出现毛利率拐点并恢复企稳,UCloud并未给出具体的时间预估。
2016年至2019年1-6月,UCloud毛利率分别为15,015.57万元、30,624.06万元、46,878.79万元和20,932.39万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9.07%、36.24%、39.48%和30.04%。其中,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较2018年下降9.44个百分点。
以IaaS公有云市场为中心,市场参与者既有IT硬件设备厂商、软件巨头厂商、集成商等新玩家,也有IaaS市场红海厮杀中像容器、超融合、SDS等周边服务谋求转型的玩家。
2018年Q4,前五大云计算厂商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及AWS等头部企业占领超过八成市场份额,具有明显生态优势,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服务器设备、数据中心资源的部署,形成规模效应。
艾瑞咨询认为,短期内,国内IaaS尤其是公有云市场竞争格局变数有限,头部玩家凭借业务已经拥有的产品体系、业务规模、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目前的市场地位难以撼动。对业务体量相比巨头较小的UCloud而言,未来的市场竞争环境将进一步加剧。
新客户增量未能扛起业绩指标, 运营成本高居不下
基础云服务进入下半场,基础云服务赛道内的新老玩家纷纷加码,或从上下游赛道转型为云服务厂商,或不断调高业务目标采取激进式打法,争夺互联网红利。但招股书显示,UCloud新增客户成交额仅占少数,未能扛起业绩指标。
新客户开拓或将受阻
据招股书,UCloud自成立以来,为上万家企业级客户在全球的业务提供云服务支持。核心客户集中在互联网领域,下游细分市场客户包括移动互联、互动娱乐、 企业服务 等互联网企业。
前五大客户分别为:
目前,互联网红利趋于饱和,加上游戏行业受制于版号的不确定性及行业监管的趋严,迫使UCloud在其他行业寻求增量。增量市场倾向于传统产业,对于UCloud而言,与互联网客户相比,传统产业客户在服务模式、销售思路上均与前期服务互联网客户体现出较大差异。2019年1-6月,新增客户占比仅为5.8%,UCloud或将遭遇客户开拓受阻。
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作为云计算领域独角兽,UCloud并没有享受规模经济性企业应该具有的成本优势。根据其CBA战略,在基础云服务的基础上,一旦加大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业务的成本投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拉高成本比例,对当前未来营收造成冲击。
2016-2018年,UCloud营业收入分别为5.16亿、8.4亿和11.87亿元。业务发展带来的主要设备、资源采购等费用逐年上升,分别为4.34亿、6.42亿和10.92亿。
对于云计算厂商来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技术壁垒较高且更新较快,资金和人力需求高,现阶段的设备、带宽、人员薪酬等都是巨大开支。并且,UCloud的固定资产中有诸多在建项目,这些在建项目不能在现阶段为公司带来收益,这也是它资金周转率较巨头企业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截至2019年6月30日,UCloud研发人员共计539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51.53%;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的账面价值88,334.49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的41.42%。 UCloud在招股书中提示,新增折旧金额较大,对未来的利润水平将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黄凯教授在其著作《云计算系统与人工智能应用》中指出,云服务商使用的定价模式包括许多因素,例如服务量、应用环境的工作负载、系统设置的大小和速度、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SLA、消费者的满意度、QoS保证、低质量服务的惩罚、租赁成本、能源消耗成本以及服务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为了使利润最大化,服务商应考虑服务费用和业务成本,特别是如何根据应用的性能和多服务器系统的配置来确定成本和定价。
产业互联网布局举步维艰, 数据中心基建亟待落地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推动IT基础资源交付形式逐渐向产业链后端延伸,不断创新与简化,增加产业扩容。同样,产业互联网的部署过程及其复杂,跨行业难度较大,UCloud寄希望于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合作,就需要通过加快培育技术生态、连接云服务AI等新兴科技的落地、完善出海业务等举措寻求业务增长空间等,寻找业务的突破点与弯道超车的机会。
据36氪报道,为布局产业互联网,UCloud在资本层面引入多位战略投资者。2018年6月,UCloud宣布获得中国移动投资公司E轮融资。在合作宣布汇总,中移动表示将为UCloud提供基础设施、政企客户等资源。
2019年5月28日,UCloud在北京召开的用户大会上正式宣布入局产业互联网,并针对智慧城市、智能互联汽车、智慧媒体、 新零售 、智慧教育、智慧金融、智能制造七个行业推出解决方案。
UCloud创始人季昕华表示,中国GDP里70%-80%都在产业互联网,他去过很多工厂,现在还在用Excel靠人工来记,所以能看到产业互联网有很多机会。
招股书披露,UCloud本次拟投入募集资金约为47.48亿元,大部分预期将投入网络安全建设、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等产业互联网项目。其中,预投资多媒体云平台项目10.4亿元、网络环境下应用数据安全流通平台项目2.2亿元、新一代人工智能服务云平台项目8.8亿元、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优刻得数据中心项目26亿元。
内蒙古云科一众集团董事长景伟表示,内蒙古正在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新锐力量。此外,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2018年工作总结中也提到,“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中国电信、华为二期、阿里巴巴、亚洲数据湾、UCloud(优刻得)、亿利科技等数据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新模式。”
面对上述提及的各项问题,从本质上讲,自主进行结构化调整是UCloud管理层必将面对的。
选择差异化战略,就意味着UCloud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短期利益,选择了对未来的追加投入。这就需要UCloud管理层客观量化其核心竞争力,优化自身结构,或从小处着手,招募传统产业背景的售前和销售人员,提升传统客户的订单数量。
除了数据中心的建设,企业混合云、私有云的生态系统建设或将成为UCloud未来在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方面可着手的部分。在用户端,消费者需要一个灵活的平台,在云管理级,云管理者通过IaaS平台提供虚拟化资源。
未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会使用云资源,行业也期待一个更为灵活和开放的体系架构,使得组织能够构建更为高效的云服务体系。
云计算行业未来可期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曲双石在解读《白皮书》时表示,“对于数字经济而言,云计算不仅仅是实现IT资源池化、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和简化管理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丰富的服务”。
安永咨询此前针对数据分析和技术的一份专项报告中,问询了全球25个国家中收入超过5亿美元的大型机构的首席财务官或财务总监。结果显示,有35%新兴市场受访者认为,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应对云计算、数据分析、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带来的科技变革。作为增加投资的一部分,超过35%的中国受访者预计将优先投资大数据、云计算。
那么,云计算行业未来还有哪些发展机会?
机会一:业务出海,乘风全球数字化趋势
除市场下沉外,还可以把中国互联网发展之路在其他国家直接复制一遍,重新享受一波人口红利,这一策略便是“业务出海”。
艾瑞咨询认为,云计算企业出海之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服务于国内的、做出海业务的游戏、电商、视频企业,为客户提供国内外体验一致的服务,业务在国内签单,但服务交付在国外完成。第二种是直接服务国外企业,与国际巨头展开正面竞争。比如,越南等大多东南亚国家政局相对稳定,再加上基础设施发展处于加速阶段,将成为中国市场的有利补充。
机会二:深耕产业互联网,探索场景下沉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正面临着数据洪流的问题。数据产生自物联网传感器,实验室的实验、仿真、社会档案以及各种规模和格式的网络。数据的传输和计算的数据量与互联网更不在一个量级,大型数据集的保存、移动和访问需要通用的工具来支持高性能、可扩展的文件系统、数据库、算法、工程流和可视化。
产业互联网也让互联网的作用从销售领域延伸到管理和生产领域,我们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广泛使用了特定领域的云平台。未来,例如网络安全、卫生医疗、绿色能源、社交媒体、智慧城市等万物互联领域,都将成为从业者探索业务场景下沉的优质范本。
机会三:抓住未来 5G 风口,布局万物互联
5G正在被看作是云计算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根据10月16日华为发布的2019年三季度经营业绩数据,目前已和全球领先运营商签订了60多个5G商用合同,5G基站发货量居全球首位。华为云方面认为,面对万物互联的应用场景,可以通过智能协同云、边、端,让算力在具体的场景中随需而至,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升级。
安永大中华区能源行业咨询服务合伙人朱育强也指出,企业在制定采购战略和采购目标时,如何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是识别企业数字化转型机会点,如何与企业整体业务发展战略相结合,是企业数字化采购转型的关键成功要素。
云计算背后的关键驱动力是带宽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存储成本的下降以及互联网计算软件的逐步改进。除UCloud外,青云、白山云也已经加入科技创新的上市潮,云计算行业未来可期。
未来,提倡互联互通建立云生态、赋能实体经济,打造健康、开放、协同的云应用生态,获得与自身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云服务,才能更进一步推动政、企、产业、资本协同发展。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节点财经;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