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应用保险资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三大领域有看点
如今,科技在金融领域的跨界、突破与颠覆令人目不暇接。对于金融企业来说,能否适应和引领新一轮 金融科技 发展大潮,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面对国内寿险行业回归保障、商车费改对险企提出的效率与竞争力挑战, 保险科技 已成为激活保险业并实现降本增效的一条出路。业界甚至断言: “未来保险要从主要依赖销售,转向依赖从头到尾的动态大数据风控,销售主导的保险命运即将终结。”
有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共吸引投资174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77亿美元。保险领域的中国投资数量达到173项,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4.3%。2017年9月底,美国创投机构发布的“全球独角兽公司榜单”显示,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最热门创投领域之一。特别是众安在线于去年9月28日登陆港交所成为互联网保险第一股,其千亿元的估值,再次使行业对保险科技的关注度达到一个高潮,也扩展了保险企业价值的评价认知。
前不久,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在《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18)》中指出,在保险资产管理行业,金融科技主要有三方面应用:
一是大资管时代下的 人工智能 。针对资产管理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投研、智能投资、智能投顾等多个方面。
二是面向金融创新的大数据分析。例如,大数据分析可以应用于信用评级与风险控制、舆情分析、精准营销等方面。
三是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创新。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地简化结算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其在资产管理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中后台运营、支付转账、金融智能合约等。
人口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新增需求为保险科技留下了巨大空间,科技创新正在全面重塑保险业的生态面貌。然而, 保险科技的创新更似是一场长跑。 在保险科技方兴未艾的背后,不得不正视两个现实问题: 一是全球保险科技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二是我国保险科技的发展与全球领先企业间仍有较大差距,且国内险企实际的重视和应用度仍然不够,尤其是在基础领域。 尽管目前我国大多细分赛道上的参与者各具特色难分伯仲,但与国外相比,中国保险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才刚刚起步。
显然,美国、英国等金融保险业发达国家对于保险科技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且有越来越多的与保险相关的行业、产业开始涉足,众多创新模式正在逐步颠覆传统保险业。例如美国的OSCAR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远程医疗,重新设计健康保险,将低频的保单服务转变为客户的个人健康管理专家服务; 美国 Metromile 利用其在车联网技术、风险定价、互联网运营等领域的优势和经验积累,积极探索按里程计费的车险商业新模式,倡导绿色出行。
相较之下,国内车险市场激烈的竞争导致各保险公司加码营销费用,费用率上行削减了承保利润。行业巨头的强劲优势逼迫着中小险企大打“价格战”,争抢市场份额。相较于占尽优势的大型财险公司,中小财险公司的生存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而今,保险科技的创新将解决这些死循环。蚂蚁金服向保险行业开放的“定损宝”,从数字处理、物体监测和识别,到场景理解和智能决策,其背后涉及到目标识别、车辆损失的程度判定、多模态与其他数据结合等工具,实现了保险公司“从5秒1单提升到1秒1000单”的“效率跃进”,大大降低了保险公司的成本,而其中“人人都能当定损员“的理念,省的更不只是成本那么简单。2018年5月,人保健康与蚂蚁金服合作创新上线的“好医保”长期医疗险产品,在短时间内投保用户数量即达到了百万量级而成为了互联网平台的保险”网红“。
显而易见, 保险科技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保险公司的“效率跃进”,特别是在“改善”和“升级”方面则更为快速直接且容易实现。保险公司已从保障“物”到保障“人”的演进中,体现出保险公司、机构与互联网融合正逐步走向深入。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从目前国内外的保险科技发展的深度来看,尽管我国保险科技尚处于起步和试错阶段。但从趋势看,科技主导未来的竞争格局已成为不争事实,谁能顺势而为,抢占先机,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