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零售行业五大发展趋势
【编者按】2018年1月,商务部发布《关于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总结推广试点地区成功经验,建立健全统一的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医药零售行业的发展将迎哪些发展新趋势?本文将进行解答。
本文发于药店经理人,作者为普华永道;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医药分家是中国医疗改革的大方向,处方药零售扩容是改革的必然产物。药店需紧跟医改政策方向,提早布局,以获得竞争先机。
近日,普华永道公布了处方药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报告,指出未来的处方药零售行业可能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少数全国性的、开放的处方共享平台将主导医药零售市场
对于药店而言,与医院HIS系统对接是承接医院门诊药房处方药销售的必要前提;对于医保和市场监管部门而言,处方信息平台是确保处方真实性、合理性、可追溯性的前提,也是保障医保资金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当前,大型连锁药店依靠地方政府和公立医院支持,各自建设处方导流系统。行业呈现市场集中度低、碎片化区域割据、信息系统重复建设、单一系统拓展市场覆盖能力有限、平台效应不强等特征。
未来,资本主导的药店并购浪潮会提高零售市场集中度;大型医药信息服务商甚至互联网巨头可能加入战局,提供全国性的技术服务平台;政府出于监管考虑,可能青睐于对所有有资质零售药店开放的处方共享平台,而非某一连锁药店专用系统。
类比于消费品电商割据的发展历程,处方共享平台可能将成为少数大型企业建设和管理、服务所有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并接受医保和市场监督部门实时数据监控的“公共事务与公开交易平台”。处方共享平台“公器”特征的出现和强化,将成为处方药零售市场发展成熟度的一个衡量标志。
趋势二:仅部分符合国家要求的零售药店有资格承接处方药零售业务
中国目前有超过40万家零售药房门店,在药品存储、物流配送、药事管理、信息集成、患者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如果不加甄别,对所有门店全面放开处方药零售,可能很难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处方药合规销售、以及医保合理使用。
2018年1月,商务部发布《关于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总结推广试点地区成功经验,建立健全统一的分类分级管理标准”。虽然具体分级细则尚未确定,但可以预测零售药店“强者恒强”将成为必然趋势:级别最低的“一类”小型药品零售企业可能将不被允许经营处方药;而级别最高的“二类AAA级”药店有望获得医保支付、处方外流等政策的优先支持。
例如,2018年1月天津市人社局印发《关于实施维护参保人员基本用药权益有关措施的通知》,计划筛选出100家符合标准的“医保诚信药店”,并在2018协议年度医保预算分配时,额外给予50万元医保额度支持。
因此,在零售药店分级管理的大背景下,患者服务能力强、药剂师学配备齐全、“从工厂到柜台”全流程冷链管理能力突出、信息化体系建设完善的旗舰型药店可能是行业稀缺资源,成为承接数千亿处方药零售业务的排头兵。医药零售企业应该抓住历史机遇,根据政策风向和用药结构变化,升级、赋能传统药房,为未来竞争做好准备。
趋势三:医保支付的处方药零售业务利润率可能有限,企业需探索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医保资源接入是处方药零售市场放量增长的前提。但医保出于控费需要很可能要求零售药店放弃自主定价权。与此同时,公立医院出于剥离门诊药房管理成本的目的与零售药店合作,也很难支付较高的外包服务费用。
因此,未来处方药零售业务不能局限在药品购销的简单获利方式,企业必须探索可持续的、有差异的盈利模式。这里对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几种模式做一简单对比。
模式一:将限价处方药与有价格弹性的OTC药品、器械、保健品搭配销售
从“疾病管理”角度出发,优化药店产品组合,满足特定疾病领域患者需求。药店从患者购买产品、厂商营销费用中获利。项目设计和执行相对简单、见效快,但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且业务运营资本受限于药店盈利水平,直接影响新业务拓展的速度。
模式二:整合处方导流、药品配送、患者金融等多项创新服务, 作为差异化竞争优势争取制药企业新产品的全国分销权/代理权,通过分销或代理业务获利医药分销和零售集团从“患者体验”出发,寻找患者在重疾新特药或慢病用药处方获取、购药途径、支付手段等方面未被满足的需求。
医药分销和零售集团整合内部事业部以及外部合作伙伴(如第三方医药配送服务商、电子商务平台、医疗数据服务商、银行及商业保险等金融机构)资源,发展创新业务模式。药店不仅能从患者购买产品和服务,以及上游厂商营销费用中获利,还有可能借助外部合作伙伴的力量缓解、延迟、分散创新业务直接盈利的压力。
模式三:针对肿瘤和罕见病,提供伴随式诊断、基于真实世界数据(RWD)和 人工智能 (AI)的第二诊疗意见、新特药配送和药事服务, 打造患者全病程管理从推动癌症/罕见病的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出发,结合公立医院诊疗能力、第三方检测中心、医学数据库和传统药品配送能力,解决患者在基因分型、用药方案选择、伴随式诊断和用药方案调整等环节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为临床医学专家和药品审评机构提供可信的真实世界数据。
药店通过向患者销售新特药、伴随式诊断和第二诊疗意见的服务获得收益,同时可能获得新药研发企业的投资或项目经费。但构建和管理这一创新业务模式对管理层能力要求极高。
趋势四:降低药店运营成本,提高单店运营效率
中国医药零售企业正在承受单店收入和利润普遍较低的痛点,降本增效和并购重组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业内一些企业已经做出很多探索:例如,减少实体门店数量或控制药店租赁面积,在城市中建设一个药品中心配送仓库。处方从合作医院、互联网医院和实体药店获得后,药品可直接从中心库发货配送上门或送达病患。
这一新型模式在扩大可售药品数量的同时,减少了门店租金和运营成本。另外还有业内领先企业建立了智能商务分析系统,通过分析产品和门店的过往销售数据,优化药店未来产品组合和备货计划,为提高单点营收和盈利水平提供科学指导。
趋势五:基于制药企业需求,根据处方药类型孵化对应的创新业务模式
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公司通过调研发现:不是所有类型的处方药都适合开发零售市场,且不同类型处方药的生产企业的需求也不一样。药企在未来处方药零售市场中既是优质产品的供应商,又是药店设计与运营创新业务模式的重要合作伙伴,还是药店和医疗数据公司新业务模式不可或缺的付费方之一。
因此,深入理解和不断满足药企的需求,也是未来处方药零售市场增长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
开拓处方药零售市场新局面需要以患者为中心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制药企业、医药配送和零售企业、医药信息服务商,以及互联网巨头都需要摆脱现有业务模式的束缚,挖掘政府监管部门、医院和医生、患者、支付方未被满足的需求。
在深入理解各方利益诉求和顾虑的前提下,构建多方协作的、以信息交互为特色、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支撑疾病管理或优化患者体验的新型商业模式。在创新过程中慎言“颠覆”,以合作的心态向各方分享未来商业模式的远景规划,以获得更多的支持推动行业转型;同时高度重视采用新技术的成本,将盈利模型的回顾式分析贯穿项目始终,保证创新发展的可持续性。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和医改政策纵深发展,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也正迎来一个新的升级阶段,即是从“规模”向“价值”的变革。医疗产业与新技术逐渐融合,单纯“走量”的医疗项目不再是投资首选,大量“伪需求”将在消费者“用脚投票”下出局……如何能够转危为安,借力打力,最终在资本寒冬后的2019脱颖而出?
2019年7月25日-27日,亿欧大健康将主办 “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 ,峰会以“雁栖健谈——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围绕医疗大数据、医药创新、非公医疗和科技医疗四大细分领域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和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与此同时,亿欧大健康将会在3月-4月陆续举办: 医药创新产业沙龙(3月22日) 、 医疗大数据产业沙龙(3月29日) 、 非公医疗产业沙龙(4月26日) 、 科技医疗产业沙龙(4月19日) 。欢迎大家关注!
活动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5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