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大有可为
【编者按】近日,岳麓峰会互联网+教育专场论坛在长沙召开。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对当今的教育信息化形势做了演讲和总结。
雷朝滋直白地点出了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部分教育从业者并未弄清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教学目标、方式未跟上时代,不再启迪学生智慧而启迪小聪明,以及教师只顾机械传授知识等问题。同时,他认为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大有可为。
本文转自芥末堆,经亿欧编辑,供业内人士参考。
4月2日,岳麓峰会互联网+教育专场论坛在长沙召开。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建议,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之际,培养人才的目标、方式以及教师的培训也应有新要求。力求让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创作教育新业态。“或许在未来,学习者汇集在一起成为社区,老老少少在一起,各取所需。”雷朝滋说道。他也期望,在2020到2030年之际,我国能持续发展教育创新,从小学就开始培养,我国人才能在这十年间持续获得诺贝尔奖类的国际大奖,在国际社会上拥有更大声量。
以下为芥末堆精选的雷朝滋演讲实录:
尊敬的吴桂英省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齐聚长沙,参加本次岳麓峰会,智能网联,于斯为盛,当今互联网逐步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也促成了各个行业精英共赴本次省会。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得以树立。2014年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2018年4月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李克强在今年的两会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强调要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如今信息化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高度,关系到现代化的成败。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支撑。 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化,不是工业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更不是农耕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所以我想强调信息化,特别是现代化有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
回顾教育信息化1.0
互联网+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及其衍生的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创作教育新业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教育信息化进程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教育+互联网对应于起步与应用阶段,因为我们社会上讲两个词,一个是教育+互联网,一个是互联网+教育,这两者是有不同的含义的。
教育+互联网对应于起步阶段,信息化得到起步和应用,互联网+教育是融合应用与创新发展阶段。 信息化将对教育产生深刻变革,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正在从1.0迈向2.0,教育信息化1.0阶段我们已经完成起步和普及应用。
2018年4月,我们正式发布并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作为互联网+教育的具体举措, 因为大家知道,总理在去年的两会,在湖南代表团也是反复强调了互联网+教育。我们现在推进教育信息化2.0,就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一个具体行动计划。所以湖南我们是到目前位置,唯一一个教育2.0的试点省,也是要探索互联网+教育如何来变革现在的教育。去年7月批准了宁夏建设教育2.0示范区,我们既有总体实施计划,也有试点示范引领,目前就是为了全面深化应用,推动融合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转换升级。
在1.0阶段"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要争取都能实现,三全就是教学应用要覆盖全体教师,学生应用要覆盖全体适龄学生,大家要注意,我们对学生是多了两个字是全体适龄学生,我们要考虑到低年龄学生,科学应用信息化手段和教学条件。
“两高”是主要提高信息应用水平,特别是教师应用水平,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素养内化为师生的内在素质,变成信息时代一种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两高层次不一样,提高信息化水平是一种手段,但师生素养是根本的东西。
“一大”就是建立互联网+教育的支撑平台,互联网+教育是中国教育信息化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发挥引领作用,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
教育信息化2.0——教育科技深度融合
今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十大战略任务,其中第八项任务就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这一章是专门论述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教育变革。 近年来,我们一直大力倡导教育变革,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面向2035我们的教育改革发展还需要增添新的动力。所以我们在座教育家,企业家都要深刻新时代的教育内涵,因为我感觉大家对教育新时代内涵把握不精准,紧迫感不强。
1、推动新发展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国家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富起来时代培养的人才,对于我们富起来这个时代作出了很好的支撑,但是按照富起来培养办法的人才就不适应强起来的人才需求,因为我们富起来是跟踪模仿,强起来是创新引领。
在富起来时代我们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教育我们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使我国在短短几十年追赶到GDP世界第二,这里面可以说教育功不可没。
但是进入新时代,进入强起来的时代,迫切需要国家培养大批新人才。新时代正处在与信息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所以我们现在是两个时代,是强起来的时代,同时又是信息时代。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要与新时代信息社会同频共振,既要保障教育规模,又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国际视野,堪当社会强国的人才。
我们过去的培养人才就是创新不足。
过去我们在世界舞台上主要扮演跟随者和模仿者的角色,通过市场的强大需求,和人力资源带来的巨大红利推着我们往前走。进入新时代,我们要逐步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就不能一味跟着别人走,不能再去跟踪模仿,而是需要创新引领,主动走到前面,成为无人区的探索者和引路人。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重要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但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转变得还不够到位。目前我们很多同志还没有完全深刻认识到,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人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互联网+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首先强调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对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转变的推动作用,促进教育理念的深化,使教育战线,特别是广大的校长和教师解放思想,摆脱应试教育的重复,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这个要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2、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时代的需求是内在动力,互联网+教育为改变模式提供的关键手段和方法支撑。
过去我们主要是教师+黑板+粉笔,主要靠肢体模式和“演员”表情,表现手段有限,受制于“演员”的表演水平,传递信息和感受受到很大限制。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每一场教学要变成一场大片,让更多声光电技术进入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跟知识互动,让每一份知识伴随着思想的跳动,那就不是仅靠教师语言和思维表情了。
现在我们每一所学校连通网络,为每个教师配备多媒体设施,这几年推进很快,实现了快速普及,全国中小学已有96.7%的学校进入了互联网,这个不包括教学点。92%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数量达到43300间,多数学校实现了互联网全覆盖。一些复杂的知识,概念比较晦涩,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完全靠口头表达,黑板+粉笔,难以讲清楚,而且消耗了教师大量精力和时间,这时候就应该发挥信息化教学生动直观的优势,过去我们只有小米+步枪,将来会有大炮,将来还会有导弹。
所以信息化要把过去简单的舞台剧变成3D大片,包括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有乐趣就能够有成就感,快乐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这样我们的孩子就能得到真正的全面而有兴趣的发展,所以这样转变逻辑符合教育规律,信息化教学大有潜力可挖。
这里顺便讲一下学生近视的问题,如果我们学生多一点时间接触户外,近视率会大大下降。我们近视就是用眼太多,有些电脑没有通电,那边孩子也近视。第二个用眼不卫生,也包括知识,也包括用眼时间,比方说高强度,长时间看一个东西,肯定对视力不好。我们专家表明,要给孩子更多自然光刺激,我们信息化教学要在这个方面做出贡献,把老师和家长解放出来,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多课外活动时间。
现在我们很多学校在教学方面,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停留在讲课用PPT的阶段,PPT就是幻灯片。虽然现在的幻灯片比早期的幻灯片先进多了,但是本质上还是幻灯片,教学方式仍然是填鸭式的灌输,导致学生很被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加上学习负担繁重,最终造成学习和身体素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方面的形势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各级各部门老师共同努力,真正推动课堂模式的变革,彻底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现在我们的教学方法从小学到大学都差不多。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我们在手段上的支撑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3、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教育公平面临很大挑战。
通过发展互联网+教育,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传输便捷,经济高的优点,努力消除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光包括教育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在贫困边远地区,因当地学校经济发展落后等原因,游离在互联网之外,甚至面临开不起课的场景。
我们经过几年时间,在全国逐步普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4万学校开启了网校,以安徽省为例,分批次建立了1360个主讲课堂,累计开课539.9余节,总授课学生33万余人,按照每个学生开启两门课程以上,相当于补充了2800名教师,在解决师资短缺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们不仅仅强调均衡,我们还要提高优质教学质量,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学校能够开好英语课,美术课,音乐课等课程,让薄弱地区的老师学习发达地区的教师怎样上课,本身也是对这些地区的老师很好的培训,如果能够通过教育信息化提升当地教师的教育水平,那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不均衡的问题,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所以教育信息化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大有可为
2017年国务院发表了新时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三步走的目标,提出了智能教育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高等创新计划,从人工智能学科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同时应对人工智能对教育形态和业态的影响, 教育部在2.0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机教育体系 ,我们原来提四化,现在是五化。在开展八大行动中,部署了教育+创新行动,开展以学习为智能化教学知识环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我们这两天正在评审指挥教育示范区,这个就是要应对,这个是个比较前瞻的计划,我们在2.0里面八大行动有保底的,也有引领的,指挥教育就是引领未来,我们长沙市正在申请创建指挥教育示范区。
人工智能发展,必将引发教育深刻变革,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深刻影响。
目前,我们按照教育部党组要求,组织专家开展智能教育方面战略课题研究,围绕智能时代的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及学习环境,教师角色改变等重要内容,研究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智能发展方案,教育部已经在考虑,我们在开展这个工作。
要制定中国教育智能发展方案,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一是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将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从而改变传统就业结构和各个行业对劳动力的要求,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将成为重大挑战,当机器学会思考时,我们应该提前谋划未来的能力。今后有一些业态会发生变化,有一些职业会消失,新的行业需求对人的创新需求可能会大大提高。
而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支撑现代化强国。
2019年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明年将进入创新型国家。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进入创新型强国。这其中,能否获得持续诺贝尔奖是一个重要标志,也包括图灵奖。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的奖已经实现大半。这其中18个诺贝尔都是在日本国内接受的本科教育,有16个一直到博士都是在国内,不是像我们国内追求的海归,海外高等教学,有16个都是完整的日本高等教育。我们现在从0到1的创新很好,1到N的创新很多,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30年有没有重大创新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现在国家领导人非常着急,我们2030年就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如果你不能每年产生类似于诺贝尔这样的奖,我们在国际社会很难说得过去的。
二、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将改变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昨天,我们还在部里与科技部一起共同组织研究部署高校0到1的组织工作,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再不改变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很难实现0到1的目标,创新必须从小学开始,到大学就来不及了。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现有的教学环境,线上线下一体,高智能教育环境将更加普及,实现更加精准,更具耐心的智能导学。我这里讲到更具耐心,人工智能肯定更有耐心的。而且会提供更加多样的教学模式和实现模式,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建构的转变,并为复杂学习提供支持。
我们随着下一步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的办学形态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个我们都要有一些前瞻性的考量。同时学习体验和智能化的服务,将为每一位学生生成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可能我们今后不会有班级,可能会成为社区,老老少少在一起,各取所需。
三是将对现有教师带来挑战 ,我们现在传统学校教师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这反映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滞后,甚至于孔夫子时代相比也退步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大家提出批判。
我们不要跟发达国家比落后,我觉得与孔夫子时代比都有落后。有很多同志听过一些关于孔夫子时代的一些典故,老师和学生如何教课,如何学习,你看学生如何问问题,老师又如何回答问题,我们现在的老师很难做到。
所以启迪智慧,显得尤为薄弱。 我们现在中国说智慧教育,我们很多专家讲不清内涵和特征,很多专家说了很多条,但是没有讲清楚,智慧教育是启迪孩子的大智慧,而不是大聪明,中国的小聪明不用教。这种将传授为主的教师时代,将为人工智能替代,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根本改变,将向更具人文关怀的转变,教师将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素质养成。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模糊人类社会与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界限,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复杂的伦理,法律安全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挑战,进一步明确理念和规范,注重社会价值引导,加强前瞻和约束,保障信息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未来的教育是基于网络的教育,而且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更加开放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多样性的教育,更加人本的教育,是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平等的教育,是强调学习能力的教育和终身教育。
要实现这样的教育必须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必须对传统的工业社会框架下构架起来教育体系进行深刻变革,构建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终身化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可学的信息社会。我们要更加建立信息理念,顺应信息时代和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调整定位,从全局角度谋划信息化问题,把握重点,继续推动教育和信息深度融合,深刻考虑人的核心作用,加强制度保障,确保信息化各项要素得到加强。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我们要更加适应时代召唤,时代要求,希望教育系统各位同仁,和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各位朋友,一起共同努力,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面向未来社会,教育行业的变革与坚守
2019年,教育行业机会与挑战并行。新政策下,高品质与差异化的“慢”教育产品迎来机遇。资本回归理性,在线教育机构规模不盈利问题亟需突破。如何把握发展新形势,创造教育新突破。5月15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亿欧教育诚邀各位共话教育之道。
戳链接报名吧~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07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