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的现存问题探讨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的现存问题探讨

文/清华大学 金融科技 研究院 区块链 研究中心 蒋峰明

摘要: 本文提出区块链应用于 供应链金融 的问题探讨,引导思考区块链如何促进行业发展。 本文从区块链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增信工具角度引入,探讨传统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问题和区块链落地供应链金融的挑战。

本文调研发现如行业数字化水平不足、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国相关法律滞后、核心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等传统供应链金融问题,这是区块链在大范围应用前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区块链在落地后将面临,如中心化全国性票据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的转变问题、金融机构接入不同区块链系统的成本问题、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和法律问题、区块链下的多级拆分法律问题、交易真实性问题、陌生多方交易时的信任顾虑等难点。

本文总结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需要解决法律阻碍,并与其他技术相结合,针对实际业务设计创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法律、现存问题

中国供应链金融从2005年发展至今逐渐完善成熟,融资规模早已达十万亿,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在供应链金融过程中,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核心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等多利益方参与,参与方众多这一属性导致供应链金融过程需要强信任关系。 另一方面,区块链从2009年比特币白皮书发布至今,逐渐发展为以公有链和联盟链为代表的两阵营,其技术所带来的如不可篡改、信息可追溯、公开透明等特性,增强了交易方之间的信任关系,因此业界普遍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最有可能的落地场景之一。

技术与行业的结合是不断摸索融合的过程。虽然业界对于在供应链金融中引入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价值抱有较高的期待, 但需注意的是,区块链只能解决供应链金融行业的部分问题。 当前区块链处于发展初期,二者自身的问题和二者融合所带来的问题,引导人们思考区块链如何更好地促进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本文试图整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大范围应用前面临的挑战,并梳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落地的问题,最后列举行业案例及解决方案以作经验参考。

一、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大范围应用前面临的挑战

区块链作为供应链金融增信的一种技术工具,改善供应链中贸易真实性等部分信任关系,但传统供应链金融还面临着其他诸多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行业数字化水平不足,如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在供应链中部署区块链系统整合交易信息,需要提高供应链整体的数字化水平,目前供应链一级、二级供应商和经销商数字化难度较小,三级以上小微企业是目前数字化的难点。例如,银行要求待融资业务需要整合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等信息,但现有水平的线下物流还不能做到信息全程透明、可视,存货质押业务的拓展需要新的科技助力。

第二是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009年我国开发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简称为ECDS),2016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筹建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上海票据交易所”,实现我国传统纸质票据向数字票据的转变,但这一过程仅完善了票据结算功能,如出票、流转、委托收款、质押、贴现、承兑等环节的部分流转和支付职能,在票据融资功能上仍有不足。主要表现为:一,缺乏全国性的交易市场,缺乏统一的票据登记、交易、托管、查询和交割清算机构,因此票据市场的资产透明、交易公平和跨市场交易受到影响,成本提升、效率降低、规模下降;二是票据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缺乏对于票据标准化特性的明确规定,导致票据部分金额转移无法实现。

第三是我国相关法律滞后。 一,1996实施、2004修订一次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简称《票据法》)等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国际相关票据的无因性原则相背,强制提供真实贸易背景证明,禁止纯粹的融资性票据,致使票据的融资功能受限,融资性票据难发行。二,数字票据的电子签名法律效力存疑。由《票据法》第4条和第7条可见,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不承认经过电子签名认证的非纸质电子票据,将票据要件严格限定在亲笔签名或签章条件,减弱数字票据的支付和结算功能。三,根据1996年颁布的《贷款通则》,票据不能作为资管产品投资对象等规定,可能导致票据利率上升,削弱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四是核心企业参与动力不足。 核心企业处于供应链中的强势地位,其确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将占用企业自身的授信或资源,增加自身资金成本和管理难度。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动力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二是更低的采购成本,三是稳定上游企业供货,三是加速扩大下游销售规模。核心企业将在优缺点之间选择恰当的平衡点,同时也受外界和技术推动的影响。

针对上述提出的四方面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一是考虑提高供应链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意识教育,由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机构有偿但相对低成本地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

二是考虑由相关监管部门完善票据无因化和标准化,建立全国性票据交易市场,打通地域性市场交易通路。

三是考虑由相关立法部门根据当前供应链金融发展形势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理清现阶段部分市场操作法律界限不清的问题。

四是考虑从制度上减少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多从企业参与动力角度考虑模式设计。

二、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落地面临的问题

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的落地过程中和落地后,可能会有以下方面问题。

一是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市场可能需要分布式的票据系统和标准。 现阶段增信技术中的加密、存证、数字合同、数字印章等仍属于中心化系统设施,与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系统存在一定的不兼容,增加全国统一票据市场形成的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交易摩擦。

二是每条供应链形成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单独闭环运行,链链之间难以形成信任的交易关系,金融机构进入不同链中可能需付出重复的进入成本,限制了资金方的经营规模,同时可能导致为同一供应链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有限,机构间竞争不足无法形成市场经济效益。

三是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和法律问题。 智能合约运行在区块链上,由多方达成共识预先设置在程序里面,当事件发生自动执行相应处理程序,用程序替代人为操作使得交易更为公平可信,同时也保护企业的隐私。但智能合约不等于法律意义上的合同,我国现行合同法中的规则更加复杂,现阶段智能合约还未能完全一致地表达合同法的规则,如何将法律、审计要求和会计要求等嵌入合约设计中,仍是技术落地的难点。另一方面,智能合约自身的安全性面临巨大的问题,如著名的DAO安全漏洞和Parity多签名钱包安全漏洞,均由智能合约的安全问题引起,导致巨额的财产损失,而目前还未有有效的检测智能合约安全性的方案。

四是区块链下的凭证多级拆分法律问题。 许多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针对多级供应链小微企业融资,提出支持融资相关凭证的多级拆分、流转。我国目前存在基于目前对数字转让凭证可转让性的法律空白,若将数字债权凭证视为债权,可依据“债权可转让”适用法律,如《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者”,但是否可以再次转让给其他方,法律没有界定。但中国银监会2014年第5号令《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二章第七条提出“...确保应收账款初始权属清晰明确、历次转让凭证完整、权责无争议。”,侧面支持债权的多级转让。因存在法律真空,现阶段市场上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观点开展多级转让业务,但同时需注意到若出现争议,可能出现无效转让,相关方权益可能受损。

五是因线上线下的不一致仍存在交易真实性问题。 虽然区块链较好地解决了票据真实性问题,但不能掌控其背后的资产真实性,如下游多级经销商一般属于“弱信用主体”,通常采用货物质押的方式拿到融资,货物的资产真实性是质押业务的痛点,现在大多数业务仍是采用线下审核方式,单靠区块链技术不能解决这一痛点。考虑应用物联网、5G、大数据、 人工智能 等多种技术相结合,加强系统对于线下货物和线上数据的一致性能力。

六是陌生多方交易产生的信任顾虑。 如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实施的核心节点,其面临的顾虑是,把区块链系统接入企业内部ERP等信息系统是否安全,企业数据是否泄露,商业机密能否得到保障。核心企业关注重点在于对于上链信息的掌控权,参考易见天树提出的多链模式下的可信数据池方案,把数据所有权交由核心企业掌控,分离业务相关方和非相关方实现数据隔离,各数据通道间保持相对独立,通过跨链技术实现交互。

三、行业案例和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三种类型的企业早已开始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系统,分别从各自的需求出发,以所在领域行业经验为视角,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和互联网公司自主研发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优化自身产品服务;如平安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如平安银行的SAS平台和中国农业银行上线的基于区块链的涉农电商融资系统;如丰收科技、易见、布比等技术服务商,为供应链上下游全面提供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参与供应链金融系统搭建。

易见天树:多链模式下的可追溯供应链金融

易见天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27日,为易见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致力于将最新科技如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供应链的业务场景相结合,在供应链管理、智能仓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落地。易见从2016年开始关注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结合业务需求提出多链模式下的可追溯供应链金融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其提出的两种模式设计,一是可信数据池,二是多链模式。

可信数据池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降低核心企业数据泄露风险,这是主要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拓展障碍。 其核心设计理念包括:一是独立部署,数据池所有权归核心企业所有,保证了企业数据不离开企业控制边界;二是数据隔离,不同的供应商数据存储于不同通道,从源头上防止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泄露问题;三是可控交互,数据池中的任何访问都需要向核心企业申请授权,做到核心企业对数据的“完全可控”;四是不可篡改且可溯备查,任何调用均需使用操作人的证书为数据做电子签名,任何读写操作都是记录于对应审计链。

多链模式是指易见天树在区块链解决方案设计时分为数据链和审计链两种链,数据链保存数据,审计链对于数据链上进行的操作进行记录,包括写、读、授权。将可溯源的供应链金融链的管理和链本身的数据分开,形成有效的监督和隐私保护机制。

平安SAS平台:上游供应商服务全覆盖

平安银行是国内最早开始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银行。2017年,平安银行在其保理云平台基础上,上线“平安易贝”,为特定供应链内供销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管理、交易。2017年底,“平安易贝”更名为“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SAS)。

SAS平台为特定供应链内核心企业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线上应收账款转让及管理服务,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超级账本搭建全流程信息记录和交互功能,并实现直连中登网功能,自动实现应收账款质押、转让登记。

SAS平台中值得注意的设计有三方面。一,在应收账款多级流转方面,SAS平台为各参与方在交易过程中建立独立的分布式账本,互相验证并保障核心企业的信用有效传递,为应收账款多级流传提供保障。二,平台规范资产的标准化处理,整合供应商碎片化融资需求。三,平台与银行账户体系联通,实现款项的实时结算清分。

小结

就技术而言,我们应理性看待区块链作为增强信任的工具价值,区块链在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待讨论的问题。

一方面,技术本身仍处于发展早期,其智能合约与法律法规结合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区块链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种技术工具,才能有效应对多方参与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风控复杂性。

就监管侧而言,我国供应链金融监管体系仍处于萌芽期,应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和本国国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实际的在制、在库和在途监管体系。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 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8

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的现存问题探讨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供应链金融abs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