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外婆家吴国平:杭州62,我家就在西湖边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这场专访能约下来,说实话有些意外:Uncle吴在杭州,而我在北京;同类采访一般是面谈,Uncle吴接受过长时间电话采访比较少;Uncle吴和我之前并没有太多接触。电话接通,还没说话就听到一声语气熟稔的“小张啊”,我突然就笑了。


“Uncle吴(杭州62,我家就在西湖边)”

  这是吴国平的微信全称。2016年外婆家要回归杭帮菜,更杭州。“整个餐饮市场未来我看不懂,太乱了,不过需要分类。四川菜就去做川菜,西北菜就去做西北菜,杭帮菜就去做杭帮菜,这也是为了避免同质化。现在餐饮市场同质化太严重了。”吴国平谈到。

2002年发展之初,外婆家并不属于任何菜系,坚持一个原则--只要顾客觉得好吃就行,所以初期外婆家菜单相当于被顾客“点餐”形成。姑且不论是由于外行跨界到餐饮的误打误撞还是眼光长远,至今外婆家的副牌策略更像初期思维的体系化和延续。吴国平告诉我,“跨行做餐饮的人很多,但是餐饮特性比较传统,还是需要一步一步来,一下子用工具(如互联网工具等)做链接是比较麻烦的。”最近,外婆家又打出副牌全虾店“你别走”,不同的季节为顾客提供不同的虾,不局限在现在非常火的外卖小龙虾。“今年就开一家店,不会再继续开新店,等到这个店(你别走)成熟了再去扩张。”吴国平谈到,“前几年外婆家发展的太快了,中间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年开始要慢些。”

“是要像18年前做第一家店那样,慢慢来吗?”“对对对,现在餐饮人开店太快了,不太稳。”

  外婆家的发展策略就是不断做副牌,吴国平告诉我外婆家的未来他也没有想清楚,还需要不断的尝试。不过总体来说外婆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会做到两点: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立足用户诉求;只要一类副牌店中有一家盈利不错,有发展前景,就会坚持开下去。

  “在外婆家,我就是个产品经理。”

  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每个吃过外婆家的顾客和每一个餐饮从业同行,就在采访之前亿欧事业一部小组还对这个问题产生分歧-- 外婆家的菜这么便宜,盈利吗? 吴国平回答我,“盈利啊,盈利的点在节奏快,根本上是基因决定,细化来谈是系统和结构不一样。”

吴国平 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将 外婆家 和ZARA类比,这次谈话中也提及所谓系统和结构不同,举例来看就是ZARA店里没有服务员导购,这样就很省人工。据亿欧了解,外婆家和ZARA同样时尚、善于捕捉年轻人消费需求、定位平价取胜。定位上,外婆家主打“外婆家”用餐概念,针对的是对外婆的菜和家常菜有渴望的年轻消费群体,但其实家常菜不会拒绝任何一类消费群体。业内称外婆家的价格杠杆是“30%产品+40%环境+30%服务”,所谓盈利在于系统和结构不同,更多是在运营细节上,通过节省人工成本、降低人均空间利用率等,比如引进蒸烤箱,优化大厨的工作结构。杠杆调节被吴国平用的炉火纯青。“排队严重”已成外婆家绑定标签,不过排队对 餐饮 老板而言又渴求又担心,长期排队势必影响用户体验,造成部分顾客流失。不过这些年,外婆家不断有新品牌推出,炉鱼、蒸年青、宴西湖、你别走……吴国平表示:“这也是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目前来看,外婆家频频做副牌通过整个品牌体系组合拳,可以面向不同诉求的用户群,维持用户体验和排队时间之间的平衡。

产品思维。此前大家在谈外婆家时,从创始人经历延伸到企业的管理:吴国平踏足餐饮之前在工厂待过,习惯的是工业化标准、科学的生产流程,低损耗高效率,事事条分缕析。所以在谈到很多流程制度等问题的时候,吴国平很坦诚:“这些事情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整个流程设计和把控。”

“您现在在外婆家的职能是什么?”“我是产品经理啊,我负责开发新的东西,其实是比较爱玩”。

不过在我看来,产品经理的身份下是与行业人士的交流从而对整个方向的把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餐饮品牌代表企业之一黄太吉创始人赫畅曾谈到,他每天都在不断的学习,一天都不落下;不怕模仿者,因为模仿者不知道他明天要做什么。而吴国平告诉我,他学习的方式不是主要依靠浏览网上充斥的各种信息,而是融入年轻一代餐饮人的圈子,时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不过,对于互联网化传统餐饮,他的态度是“更多是传统+而非互联网+,餐饮人不要刻意去追求互联网,要顺势而为。互联网人和餐饮人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这个分工是明确的,不要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把自己都害了。”互联网“工具”理论从2015年末资本寒冬时传出,至今已被餐饮人说烂了,说成了“真理”,不过互联网人和餐饮人的立足点的确不尽相同,互联网人旨在提效和变革,不局限在餐饮业;餐饮人的目标是提升和长远,并且老餐饮人像注重人品一样注重菜品。所以两者的结合需要找到最契合的点,或许才能助益传统餐企走的更长远。

“53岁了,怀念第一家外婆家了吗?”

  吴国平已经53岁了,不算餐饮人里年级最大的,不过应该是最能让顾客承认他“不服老”,感到亲切的。他转载的有关外婆家的文章下面,顾客喊他“外公”、“Uncle”、“叔”。按照我身为一名90后的想法,知道一家有一个53岁比我还“潮”的老板的餐饮店,不仅好奇老板也会好奇店。不过追着市场趋势,一直快速发展的外婆家打算缓下来了。吴国平说,前些年外婆家发展的太快,遇到一些困难,在2016年会收回来,更杭州。 为什么呢?因为“18年年前市场是需求大于供给,现在是产能过剩、供给大于需求,所以未来的方向是匠心、做精。”

2016年,吴国平称会将外婆家做的更“轻”、“轻松”一些,以前还是太重,年轻人的市场是引导型的。对于未来,他坦言,并没有想清楚,不过会不断尝试。普通消费、竞品消费、垂直消费等方向都会去尝试,找真正适合的路。“虽然对未来谁也看不懂,但餐饮的经验是可以叠加的。”吴国平称。

在经历快速发展、不断尝新、不断调整后的外婆家,在品牌互补上理解的更深刻,从创始人到企业文化又一次沉淀。53岁的Uncle吴选择让外婆家更杭州,不仅是市场趋势的指引,应该还有对儿时杭帮菜的缅怀,最近新开的店整体营造老杭州氛围的举措可见一斑。并且,在交谈中,他很有耐心,采访电话断了四次、时间延长半小时,也丝毫没有不厌烦。采访最后,谈到创新,吴国平告诉我,一个创始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 创新是必须要自己去做。当被问及对外婆家现在的状态满意吗,他立刻回答:“很不满意,如果我满意了,企业就倒闭了,所有方面都不满意。因为每一个客人都不会对餐厅很满意,如果商家说满意了,淘汰就开始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