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李伟:无人驾驶+电动车+分时租赁=未来出行
新能源汽车和出行服务似乎已经成了传统车企在转型起点上一定要抓住的两棵救命稻草。
目前,在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科技发展的共同推进下,新能源充电时长、续航里程等使用痛点问题正在逐渐消弭。百年汽车产业中的研发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甚至竞争模式都正在发生着结构性颠覆,以主机厂为产业核心的运行态势也正在向开放式、融合式演变。 传统车企转型为新能源汽车出行运营商逐渐成了可以预见的未来趋势。
2017年10月,长安汽车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也是长安汽车的第三次创业。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现场宣布,长安汽车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正式开启。到2020年,长安汽车将建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到2025年将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并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同时,将在未来向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1000亿元。这也被称为是长安汽车的第三次创业。
长安汽车新能源事业部2017年年底成立,由长安汽车副总裁李伟兼任总经理。此外,长安汽车新能源研究院院长苏岭任常务副总经理,夏立军任副总经理。据亿欧汽车了解,在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正式成立之前,长安汽车新能源主要以大项目制运行,在逐步形成体系后,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才正式成立,在自主权及资源整合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
在2018年北京车展期间,李伟、苏岭和夏立军一同与媒体分享了长安汽车的三次创业历程和对新能源汽车以及未来出行方式的理解。
长安汽车的三次创业
“我们也在想我们该怎么办。”李伟在介绍长安汽车的三次转型之前说到,这也是长安汽车在被如今汽车四化的浪潮追赶下,急需转型时在思考的问题。
八十年代,长安从微车领域进入汽车行业,可以被认为是长安的第一次创业。但是想要成为一家主流的汽车主机厂,仅凭微车业务肯定是不够的,所以从2004年开始,长安进入到乘用车领域。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2015年,长安汽车乘用车年产销突破一百万,李伟表示这是长安汽车第二次创业的成功。
但是江山还未坐稳,2017年开始,汽车行业迎来了一次大的变革。新造车势力异军突起,很快成为了资本和媒体的宠儿。仅售燃油车时间表的话题也常常走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科技企业一次一次在智能驾驶上的技术突破也刺激着传统车企蠢蠢欲动的心。
网传一句话叫做“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自然,时代也不会等谁。拒绝被时代抛弃,实际上传统车企已经觉醒。在新造车企业普遍还没有推出上市车型的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2018年2月,滴滴出行宣布与12家车企达成战略合作,要建设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共享出行服务体系。截至4月,多家车企拿到国内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那么,作为以上所有创新的亲历者之一,长安汽车的第三次创业到底怎么走?李伟表示,长安汽车目前在生产上的核心就是要把效率提升,“我们通过与国外合资的品牌,深入其内部了解合作方的工业,我们认为中国品牌真正要能战胜国外品牌,唯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效率。”
另外,还要实现四项转型:
1、从之前的经营产品转型为经营品牌。相同的产品换一个logo差价可以上万,这个背后就是品牌强大的能量。基于此,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在车展前也公布了最新的品牌规划。
2、从服务客户转型为经营客户。李伟认为,客户应该是未来长安汽车最大的资产。
3、从传统产品向“智能化+新能源”集中转型。
4、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的解决方案转型,其解决方案指的就是用户出行。据李伟介绍,长安认为出行服务和技术是联系紧密的。
(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战略)
关于无人驾驶汽车与出行的关系,李伟解释到,“长安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是想要提供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我认为无人驾驶车的第一个使用场景就是最后一公里。所以这个我们要充分的发掘到,这也是长安为什么要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原因。”
无人驾驶+电动车+分时租赁=未来出行
李伟介绍,长安新能源事业部的使命是“共享智慧生活”,致力于通过科技的创新为用户提供产品及服务。而其理念定位是“智·净蓝天”,“未来新能源的车应该具备智能化,具备智慧和情感。‘净’,是希望构建未来美好的生活环境。
在技术方面,长安新能源未来三年准备投资一百多亿来打造核心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研发中心。“我们一直在想,未来长安汽车在整个新能源竞争环境中间怎样做到长期服务?必须要有核心的竞争力,我们认为核心的竞争力还是技术。”
在李伟看来,未来出行=无人驾驶+电动车+分时租赁,“分时租赁将是无人驾驶的第一个商业化场景。”
长安设计并正在实现的场景中,共享出行可能有很多措施是针对公共场所的,比如新能源智能运营中涉及的无线充电。用户用完车之后,车辆可以通过自动驾驶到就近的充电设备出自动无线充电,这就需要智能驾驶、智能交互与电动车之间深度的融合。
预计到2025年,长安新能源计划推出33款产品,并尝试建立一个生态小镇来体现新能源、智能化、无人驾驶的产品,实现低碳、环保、智能的运营。
“我认为未来企业之间最大的差异化应该体现在智能交互方面,核心之核心还是产品。”李伟表示,目前车企之间的竞争最终还是产品的竞争,能给用户带来心动的体验的产品才是最大的一个竞争能力。
目前,车企之间的竞争似乎分化成了两大阵营,新造车企业似乎在智能网联和共享出行理念方面更前卫,传统车企略显保守。
夏立军坦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传统车企与新造车势力相比,优势少、劣势多。尤其是在话题性上,夏立军称之为“携资本与流量的不对称竞争”。
相对于新造车势力的野蛮生长,李伟和主管技术的常务副总经理苏岭总结了三方面传统车企的优势。
第一是体系优势。 长安经历了三十几年的造车、研发到销售,整个解决方案会预测未来要面对的消费群体、未来的应用场景,根据多年传统车企的磨炼训练出来的一些思维,方案的可实现性更高。
第二是团队优势。 在采访中亿欧汽车获悉,目前长安新能源事业部共有超过800名员工,2019年将扩大到千人,2020年计划打造超过两千人的团队。团队结构上将保持一个专属团队加上一个外围团队,这种内部结构运营更高效。
第三是渠道优势。 传统车企多年形成的线下经销商体系成熟,再配合线上流量的投入,在营销渠道的布局方面比新造车势力提前了一大步。同时,长安未来会打造专属的新能源营销渠道,服务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品和品牌的推广。苏岭对媒体表示,“未来的模式就是线上往线下走,最终就打造一种平衡,目前大家都是在学习的过程。”
除此之外,传统车企的业务可以利用渠道优势向用车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扩展,苏岭解释道,“未来不一定是卖车和修车,还将提供其他品类的服务,比如出行方面的租车。未来的渠道模式,将是一个大的体验式中心,除了做出行、充电和卖车,还可能包括用户喝咖啡、交流等生活场景。”
可见,车企向智能出行服务商转变已经成为必然,现在正处于百年汽车行业暗潮涌动的转折点上,汽车出行的整条产业链正在面临降维颠覆,在这个技术与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下,谁的观点能迎合未来的趋势? 6月14日,亿欧将在上海举办“ 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智能+新出行 ”论坛,届时,政府机构、科技企业、造车势力、出行巨头、产业资本等行业重磅嘉宾将与您一道共话智能出行新风向。
详情点击: 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智能+新出行”论坛
亿欧推荐:2018年6月13-15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和亿欧公司联合主办的“ 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 ”将在上海长宁世贸展馆举办,诚邀各位一起助力“AI落地,产业升级”。
活动详情: 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