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集团执行董事长于刚:做医药健康生态圈的科技赋能者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11集团执行董事长于刚:做医药健康生态圈的科技赋能者

2019年7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指导,怀柔区经信局、怀柔区商务局、怀柔区卫健委战略支持,亿欧公司、亿欧大健康联合举办的“雁栖健谈”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于2019年7月25日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峰会为期3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业内人齐聚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共商中国大健康产业的“下一个十年”。

本次峰会以“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采取领袖峰会+4场产业论坛+项目路演的形式,聚焦医药创新、医疗大数据、非公医疗、科技医疗四个主题,聚集50多位重量级嘉宾与数千名观众,共话变革机遇,见证医疗产业从“规模”到“价值”的发展新纪元。

会上, 111集团 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发表了主题为《从网上药店到互联网医药健康生态圈的赋能者》的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 碎片化和多层级引起的低效率和缺乏透明度,是中国医药流通的核心痛点。

2、 在传统医药健康行业中,消费者、决策者、买单者三方未能形成闭环,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使得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呈现病态发展。

3、科技赋能医药健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大数据、AI、云服务等是未来医药健康行业的必然结果。

以下是演讲速记(有删减):

很高兴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们在互联网医药健康方面的思考,和我们认为很成功的转型。111集团的前身是2010年创建的1号药店,当时只有B2C,创建思路也很简单——大型欧美超市里面都有药房。我们认为这是刚需,就设立了网上药店。

2012年,1药网从1号店独立出来,独立发展、独立融资。2015年,我们把1号店卖给沃尔玛,全身心投入到1药网(现在改称111集团集团)。那时候我们拿到了所有医药互联网牌照(B2B牌照、网络医院牌照、拿平台牌照),并做了大量的融合,将B端和C端融合起来、供应链融合起来、医和药融合起来形成闭环。按照诊疗逻辑,患者首先要看医,然后才买药,所以我们又做了线上跟线下的融资与自营跟平台的融合。几大融合之后,我们重新找到定位,即以科技驱动建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药健康平台。

我们自认为是医药生态圈里的科技赋能者,药企、医院、药店、诊所,以及保险等各种流通环节和各种医药流通渠道,如分销、批发、零售等等共同构成了新的医药生态圈。我们不再定义自己是 医药电商 ,因为我认为电商这个词将来会消失,所有的企业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都要用到互联网,也就不再有电商企业和传统企业之分。做新医药生态圈里的赋能者,就是我们的转型。

为什么要转型?我先给大家看几个数据,在座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医药健康领域的从业者,我们应该感到非常幸运,医药健康行业永不落日,其2018年的年增长率为12%,几乎是GDP(6.2%)的一倍。为什么这个行业增长这么快,主要有三个因素:

第一个是老龄化。 国际上将65岁以上人口定义为老年人口,该人群的年增长率达4.7%。据相关数据估计,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是现在的一倍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病的可能性也在增大,同时与人口年龄呈现正相关的慢性病患者人群也在扩大,所以在中国慢性病患者中,心脑血管病患、糖尿病患者都在逐年增长,而这与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和不健康生活习惯等原因密切相关。

此外,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也在增长,年增率长达8.1%,通货膨胀率2%。按照正常的消费逻辑来讲,人们对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意愿较强,所以我认为这些行业不会被淘汰,而是会一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当前患者者遇到的痛点是“看病难、买药贵”。有数据表明,一位患者看病的平均时间在三个小时左右,其中医生给他看病的时长为7分钟,各种各样检查的时长为30分钟,绝大多数时间消耗在看病辗转的路程上。无效等待带来的诊疗低效率和低质量,使得大多数病患者去医院并不是治病,而是续方,每个月都要续,这占用了医院大量的资源。

第二个是流通不透明。 首先,中国医药流通是多层次的,医药从药厂最终流入顾客手中,通常要经过五层、六层的辗转交易;其次,国内医药流通市场呈现碎片化,包括零售终端的碎片化和分销渠道的碎片化。在零售终端方面,中国一共有48万家零售药店,这里面最大的连锁药店占市场份额2%不到。在流通渠道方面,中国有1.4万家药品流通商、分销商、批发商等等,但外国医药却占据国内市场90%以上的份额。

碎片化即低效率,低效率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就造成了大量的不透明。过去两年,医改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如两票制、零加成、“4+7”带量采购等,尤其是“4+7”带量采购,造成大量原研药掉出公立医院采购清单,平均降价52%,覆盖25个SKU。政策天花板下,降价趋势已然明朗,国内外药企都在寻找分销经销渠道,大量的处方外流给所有线上线下零售都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第三个是互联网+的发展。 过去几年有很多新词涌现,其中“互联网+”的出现尤为重要。刚才也有嘉宾也讲到AI创新、大数据应用、大数据+AI、云计算、互联网+等一些很重要的关键词,而我认为互联网+医药则是所有关键词中的一个亮点。在中国互联网设备渗透率较高,电商已占主零售近20%,而美国还不到10%,中国正在弯道超车。大众对线上买药、就诊的接受度日益提升,新的可穿戴设备、大数据、智能供应链的发展都让互联网在医药健康领域进一步渗透。

为什么医药健康是最后攻克的堡垒或者是之一,原因有两点:第一个政策壁垒。医药健康牵扯到大众的生命安全,国家政策非常严格。线上不能销售处方药,并且医保区域化性质特别明显,人们很难在网上支付。第二个是行业壁垒。在传统医药健康行业中,消费者、决策者、支付方三方未能形成闭环,决策者是医生,消费者是病患者,支付方是医保,三方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效沟通,势必造成资源利用的低效率,而这种低效率带来的是整个医疗健康行业的病态发展。

互联网对医药健康的价值意义非凡。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大众在任何场景下都可以享受到医药健康的服务,通过视频、电话、语音、文字实现及时交互;5G技术使得远程操作成为可能……互联网去掉了中间很多层,优化了供应链。当然互联网也可以有区块链,可以有各种各样大数据的支撑,这些技术让整个药品的追踪成为可能。云服务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具有透明性,透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患者所需求的内容。

我们认为自己是“医药电商的赋能者,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打造线上问诊平台+线下供药的模式。患者可以直接到网络医药就诊,或者到任何一个同我们合作的药店,扫二维码便能直接触达两千多名在线医生(其中一百位是平台全职医生),医生问诊之后直接把电子处方、电子病例保留下来,患者凭电子处方转到我们的网络药店或者是1药网,便可在我们合作的任何一个线下药店直接卖药。

我们现在跟五个保险公司在合作,分商业保险、保险公司两类。商业保险可以直接以商业保险支付,我们通过大数据跟商业保险融合在一起从而设计新的保险。比如,糖尿病患者将希望将来不要有并发症,我们利用数据精确判断患者所患的病种是否有依从性,若有依从性,患者保险价格就会非常好,因为他得并发症的可能性比较低。所以我们要打造的是“医、药、险”的服务闭环,而这也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我们所有的服务都是通过云服务平台进行的。以给药店赋能为例,许多零售药店的采购和品类选择都是简单的以市场为导向,销量好的多进,销量差的下架,这符合一般市场逻辑。但我们能精确算出每一个区域里面患者的购买需求,从而提供品类推荐。这是供来影响市场,而非市场来决定供给。 我们的库存周转为一年两次,随需随产,及时帮助下级分销商加快库存周转,我可以把药店两千至四千中的SKU品种迅速扩大到接近三十万吨,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提供这样的药品。

这样的服务可以提高药店的经营效率,也能去库存、优化成本。这个模式,我们称之为“T to B to C”,即技术赋能商业服务大众。举例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药企很难弄清楚产品的用户画像及消费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定量定性定价,帮助药企了解他们的药品流通以什么样的渠道流通至哪个区域。

我们给C端顾客贴一百多个标签,一张顾客有四十多个标签,这些标签描述他们所有的画像和他们的行为(比如搜索行为、购买行为、收藏行为等),以及购买商品之间的关联度和购买周期、频次、对品牌忠诚度等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药企更深层次地了解客户、终端,甚至重新设计产品。我们还可以帮助医生管理患者以及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随时通过CRM提醒患者用药、就医,未来还可以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健康管理。

我们以前是一个B2C的网上药店,后来意识到科技赋能医疗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大数据、AI、云服务等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重新找到定位,要做“互联网医药健康生态圈的赋能者”,充分利用智能供应链、云服务、 人工智能 等技术,为整个医药健康生态圈持续赋能。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健康产业公司阿里大健康建立生态圈五大生态圈于刚一号店打造生态圈小生态圈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