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传统产业的四大逻辑:产业、技术、运营、用户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AI赋能传统产业的四大逻辑:产业、技术、运营、用户

人工智能的中国境遇

过往 60 多年,人工智能一直低调的静心修炼,而就在近两年,人工智能突然站在了舞台的中央,享受着万千宠爱。造成这一场面的原因,并不是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而是人工智能开始落地,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的人工智能受到瞩目,还有一个特殊原因,为传统产业转型找到了新的方向,似乎捆绑了人工智能,传统产业的前途就一片光明了。

今天,从纸媒到网媒,关于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关系的报道,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如颠覆、接盘、替代等。我们看到了无人超市、无人驾驶,从医疗、金融到律师都出现了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的职位。这时,有两种情绪弥漫在上空,一种乐观,传统产业找到升级转型的法子;一种悲观,传统产业被人工智能推向死亡之地。乐观者高兴过了头,人工智能有可能演化成一股泡沫,传统产业转型徒有其表。悲观者害怕过了头,传统产业将可能错失转型的机会,人工智能只是自娱自乐。

2017 年,麦肯锡对中国传统企业做了一份调查,用一组数据量化人工智能的中国境遇。传统企业拥抱人工智能:超过 60 %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公司在去年的人工智能战略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然而传统企业并没有足够的信心赢得胜利: 84 %的受访者表示,人工智能的大获胜者可能是互联网企业和创业公司。残酷的现实: 90 %的受访者都认为人工智能将从根本上改变行业。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是否准备好了,数据显示:在中国的人工智能从业人员中,不到 25% 在人工智能行业有超过 10 年的经验。

看似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亲密关系”,背后却隐藏种种尴尬、不确定、危险,煎熬的守护或疯狂的突进,扰乱了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健康关系,为双方的未来设置诸多障碍。在这里,我们用“赋能”一词表述两者的关系,试图用四大逻辑简单阐述双方如何在未来携手成长。

AI赋能传统产业的四大逻辑:产业、技术、运营、用户

“赋能”的四大逻辑

一是产业逻辑。 人工智能实现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关键的是重构传统的产业链,打破过往的产业资源关系,改变产业之间的界限,深度融合产业间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词语理解人工智能“赋能”下的产业逻辑,我更喜欢用“重混”。这是被称为“硅谷预言帝”凯文·凯利提出的一个说法,意思是指对已有事物重新排列再利用。

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内部顺序的排列一个根本性影响,对企业与消费者的前后顺序进行了对调。过去是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人工智能“赋能”后,挖掘出消费者需求后,企业量身为消费者定制。 今日头条就是借助人工智能对传媒产业的赋能,颠覆了新闻行业,精准对用户推送新闻、推送广告。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生产线上的产品由规模化、统一化到定制化、个性化转变。

过去,我们看待传统产业链条是上下游的逻辑,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产业的链条是椭圆形的逻辑。人工智能赋予传统产业上的不同元素更多自由的空间,为创新创造了可能。传统产业的对手与朋友也将发生根本改变,你的对手往往出现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出租车公司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以摩拜、 ofo 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当传统产业拥抱人工智能,“跨界”朋友增多了,原本的敌人成为了朋友,比如银泰(线下超市)与阿里巴巴(线上超市)。银泰与阿里巴巴的结盟,赋予传统的超市智能化,让无人超市成为可能,并不是灭掉超市。

传统行业的领军者从产业逻辑的角度,打开理解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关系的新视野,才能获得更多操作空间,不会受困于企业自身。当你决定开始拥抱人工智能时,你要问问自己,是否在产业间的关系上有了新的认识?是否能找到一个点与人工智能融合?

二是技术逻辑。 最近,腾讯与华为、顺丰与阿里巴巴互撕,敌对的两方都不是同行却成了对手,而且还都是同一个原因:数据。人工智能之所以在今天一飞冲天,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海量的数据支持。缺乏数据支持,人工智能就只是实验室一个普通的试验品。我们在这里讲技术逻辑,实际上更准确的是指数据逻辑。

如果传统产业没有海量数据支撑,就没资格谈人工智能。今日头条得益于海量数据,借助精准的算法为你提供想要的信息。金融业,根据你各种消费的数据,设定保险的贷款额度,定制属于你的金融产品。 华为 与 腾讯 之争,源于华为的一款智能手机获得用户在微信上的数据,从而为手机用户制定各种需求。 传统产业是否从人工智能中受益,一个基本评判标准,传统产业的海量数据是否被挖掘出来。

数据是 人工智能 的基础支撑,正因为如此,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遥遥领先。百度的 无人驾驶 汽车,有效说明在海量数据支撑下,让传统产业的人工智能化成为现实,这些数据包括行驶路线数据、反馈数据、各种路标数据等。李彦宏就表示: “人工智能这么火的主要原因是大数据”。 接下来这一句更为重要,他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界限愈加模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传统产业捆绑人工智能,背后捆绑的实际上只待开发的大数据。

三是运营逻辑。 2016年5月,富士康昆山工厂解雇了5万员工,替代他们的是机器人。这有什么好处,劳动成本降低了,不用担心员工跳楼,更重要的是效率上来了。今天,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生产线上的直接影响,大量的机器人走上工作岗位,整个工作效率发生质的飞跃,迫使企业家重新思考企业的运营。

当看到生产线上整齐划一的机器人时,企业家根本没必要担心所谓颠覆、替代,而是效率提升的好处。在无人超市里,高度智能化节约人力成本、管理成本,通过刷脸或二维码完成整个购物,效率提升不用多说。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从运营角度上直接的受益是效率的提高。

许多传统行业的痛点,就源于低效率运营,从银行、火车站到医院排着长长的队,足以说明这种低效率。假设医院通过嫁接人工智能,精准预测,锁定各方需求,配置相应的医生,让病人错开高峰期。要解除传统行业对人工智能的恐慌,很有必要看到人工智能在效率上的贡献。当人工智能展示了在传统产业上效率的释放,甩掉传统产业转型的包袱,转型成功就指日可待。

四是用户逻辑。 “用户是上帝”的口号喊了多少年,又有多少企业做到,大家心里明白。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后,“用户是上帝”的服务承诺可兑现了。用户想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看什么,在人工智能后台做到精确预算,企业只需照单上菜。在前面的产业逻辑,我们提到产业链关系调换,拔高了用户地位,促使了用户逻辑的产生。人工智能造成产业链关系的改变,用户的地位上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直接改变企业在产品制造、市场营销、客户维护等一系列观念。

当你坐在无人驾驶的汽车里,解放了用户双手,拿出更多时间处理事情。如果你的产品因为人工智能注入,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信赖,你又有什么理由拒绝人工智能。当你考虑在产品、商业模式中添加人工智能,却忽略用户的想法,即使产品再好,也不可能助你转型。

现在的商业环境从B2C到C2B转变,驱动传统行业以用户的角色看待自己的产品,而要帮你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有很多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哪件产品,这时人工智能起了辅助,减少了用做决策的时间,一个为用户节约时间的企业,没有理由不爱。

有一天会出现这样一种场景:你下了班,就去了软件上给你推荐的餐厅,吃完后进了一家服装店,机器已经为你选好你要的衣服,随后去看了一场软件上为你推荐的电影,看完之后出租车已等在影院门口,还没进家,屋内温度已自动调好。你经历的这一切服务来自于传统产业,统领这些的却来自一款人工智能软件,这些对于你是这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

结语:开启未来之门

如果说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在门内,产业、技术、运营、用户四大逻辑,则是开启大门的四把“钥匙”。目前,仅有一把或两把开启了大门,你看到的只是传统产业转型的某一部分,理解的人工智能只是某一场景,就有可能误解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我们期待,四把“钥匙”共同开启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的未来!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王海刚;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dota ai运营是做什么的第四大运营用户运营ai产业大中华赋ai赋能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