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菜君原供应链总裁曾行:我劝大家不要做To C净菜的三大理由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青年菜君原供应链总裁曾行:我劝大家不要做To C净菜的三大理由

其实我们刚开始做青年菜君这个项目时,启动资金只有30多万,但是后来知名天使投资麦刚进来了。然后还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新闻联播报道。

当时国庆56周年,总共报道了两个公司,一个我们,一个京东。但没有提京东这个名字,就放了一个国内某电商品牌,但提及了青年菜君。

每日优鲜 也是2014年跟我们差不多开始的,包括每日优鲜那个前置仓理念,当时是我们告诉他们要做前置仓,因为你做到社区的话,靠中心仓储太痛苦了。

后来每日优鲜融到的钱多,腾讯给的钱多,他们把前置仓做起来了。其实,我们中间还合作了一段时间,但后来确实是因为我们资金链断了,没办法。

复盘来看,资金链断掉的客观因素下(资本答应给的钱没用及时融进来),也可以看到对C的 净菜 其实现阶段可能是伪命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用户买完净菜回去还是想洗一遍,对净菜接受程度有限

其实创这个业的时候,当时也是基于自身。晚上确实也不知道吃什么,外面这些小摊小贩也不放心,自己去买、洗、切、配也好麻烦。其实就炒菜那几分钟,我们就把它做好,你回去光炒就行。

当时,我们从地铁站开始做,然后做到小区便利店,再做到我们自己研发的四季柜。再到后面,因为饿了吗和美团上来以后,一下把这个物流成本降低了,几块钱一单,这样我们就做了到家的服务。

这四个转变,我们从开始的四五十单,到后面的高峰期总共也有一两千单。但北京因为流动人口大概有一两千万人,这个数据其实是很小。

包括现在很多人还搞个智能柜,在里面摆几样蔬菜在那卖,那百分之百不靠谱。为什么不靠谱?

其实我们当时做得算是比较干净了可能你宣传,也的确用了很好的中央厨房,做了一个流程,按照标准来做了。但其实客户买回来,他可能还想要洗一下。他可能还是有这样的心理障碍,所以教育消费者需要个过程。

我们当时最后分析下来,整个北京,忠实客户可能也就一千来人。哪怕咱们这么个网红公司,大家都在宣传,投资人也关注。但是到最后就发现雷声大雨点小,大家都在围观,发现你真正来消费的是比较少。

其实老百姓自己买菜回来做一份鱼香肉丝,成本肯定肯定不止六块钱。所以我们把整体成本其实也是降下来了一部分。但最后发现的客户是什么样的?就是确实是家里有小孩。他天天在外面吃也不放心,可能没有老人帮忙的。 

当时大家都是看到美国蓝围裙的公司都融了很多钱。其实,美国人跟中国人其实还是很多文化差异的,其实也不能直接照搬。人家开个车,一次买一星期的或者半个月的菜,中国人哪有这样的?中国人基本上家里都是老人,他每天都会去买菜。 

而且饮食结构都不一样,外国人搞点面包、火腿就可以搞一餐。中国人吃的惯吗?

你不促销根本就没什么订单,但一促销就爆了。当时像许鲜、一米鲜,那些做水果的,基本上也是不促不销,你不促销,那门口就没人。一促销,就排队,大家占便宜。 

二:用户都不知道明天吃啥?预售根本解决不了全部的痛点!

其实我们是先收钱,然后再去进货,损耗基本上控制的还可以。就是说,电商有好处,全是预售模式。

但我们后来分析这种预售模式,比如说你设身处地的想,作为用户,我自己今天想吃什么我可能都不知道,好多人其实可能他不知道明天晚上想吃什么。

我问你明天晚上想吃什么?你自己都想不出来。他怎么下单呢?想不出来就没法下单,除非那个很便宜,我占个便宜,我说1块钱一份,2块钱一份。那我买一个,买一个管它吃不吃,我先买了。

我觉得很关键的一个, 生鲜 他需要及时获得感,他突然想吃什么,他就在他门口的生鲜店买一点。

其实,我们当时烧了3000多万,菜品大概每周有五六十个菜品。因为还要组合加工,原材料大概三四百种。SKU其实是比较丰富的。

顺带补充下,做这么丰富的SKU其实对生产的要求本身是比较高的,我们当时做的时候,周围模仿的,估计有一两百家,把他的菜拿出来,包装我看一下,我就知道他能出几份。为什么?

我们开始做五六十份菜都觉得很吃力,最后一天搞1万多份菜。最后他从50到1万份是什么样一个逻辑?最开始基本上都是因为量小,基本上就是人工手切,然后包装的很漂亮。土豆丝切一样长有这样的事情吗。

没有,很难做。但是我们做的一样长。土豆丝切成一样长,一个土豆正常的出成85%。我们土豆连一半都用不了,把四周都切了,切成方块来切,所以看到做得越漂亮越没有产能。 

后来我们就是机械化的,洗菜是有洗菜的机器,切有切的机器,包装也是自动的,流水化以后效率才提上来。

我们当时效率已经算很高了,像北京铁路局,你在高铁上吃那种饭是吧?他们大概有10万平米的厨房,400多人每天出1万5千份。我们当时40多个人也出1万多份,而且我们比它难多了,我们几百个品类,他们就出几种菜。

第三:做社区生鲜还是要解决订单密度,这个需要线下支撑。

我们当时支持了五六家做外卖的小商户。比如说做什么鱼香肉丝、宫爆鸡丁,这东西我都给他配好,这样对厨师要求就低了,他直接一炒,一次就可以炒十份、二十份的。但这个体量还是太小。

所以说,做社区生鲜还是要解决订单密度,我觉得钱大妈模式其实是可以的,你把店选好。我观察了我们这边模仿钱大妈的几个店,比如说我们小区这个店,四十平米,我是看它后台的数据,店是40平米,每个月4000房租,店员3个人,平均下来有8000,每个月20多万销售额基本上30%。除去各种开支,一个月毛利润能有三四万,还是可行的。

你能找到这种店,找到这种规模的社区,肯定赚钱了,百分之百赚钱了。所以他们现在十八家店,六家店是赚钱的,所以我觉得只要你把店选好,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一个3000多户的社区有三四百的客单量也够了,够养活它了。

我觉得店很重要,你真的自己培养你自己的核心门店,培养十几家,拼团可以引流,引到店里来。你把店里的服务做好,把你的品类控制好,把你的质量控制好,确实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

包括现在上海的下厨房,已经转型面向中等规模的B端客户。包括武汉这边有个今年拿了一个多亿的B2B食材,现在根本就规避净菜这些东西,就是米面粮油加一些冻品。

单独做净菜我觉得很难,真的是很难,如果让我们现在去做净菜,我们肯定是不会再去做了。


回顾2018年,“电商一把手”阿里巴巴和“流量生产机”腾讯在疯狂地收割线下;社区便利店、生鲜店强势扩张;智能货柜开始取代无人货架站上舞台;小程序、社交电商引发巨额资本入局;类网易严选的家居生活业态爆发……随着消费升级大潮来临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零售行业迎来了又一转型升级的重要周期。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的通路中,每个环节都面临着创新改造。本次论坛将汇集零售行业创新者,共同把脉零售未来智能化、品牌化的消费新趋势。

详情及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24

青年菜君原供应链总裁曾行:我劝大家不要做To C净菜的三大理由

随意打赏

供应链总裁京东生鲜生鲜平台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