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BAT三巨头仍艰难拓展
不谈老毕,只侃BAT。
百度的入口优势,是搜索。
对于医疗界来讲,本月最有戏剧性的事件,也是 百度 和莆系医院的口水仗。
其背后,是移动医疗的大量出现、正规医生自媒体的兴起、百度竞价排名的公信力缺失、蒲系营销成本的攀升。
而一贯注重互联网营销和地面推广的蒲系,尝到百度竞价排名的甜头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渠道单一,忽视内涵,名声不佳,竞价推广成本越来越高,蒲系终究要付出代价。
其实,受害的不仅仅是患者,还有那些想做或者正在做正规 医疗 的蒲系人。
把坑蒙拐骗这笔账算到所有莆田人身上,显然有失偏颇。
尽管有些公立医院拉拢患者的手段并不比蒲系更道德,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蒲系承担了几乎所有的罪名。
现在的蒲系,和当年的温州皮鞋一样,面临转型时,只有痛革自己的命,才有出路。
当年温州皮鞋大量从商场被撤柜,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各地公开烧毁成千上万的皮鞋以示决心,才慢慢有了后来的红蜻蜓、奥康皮鞋等著名品牌。
这点上,蒲系人要向温州人学习:与其花时间和百度博弈竞价排名,还不如花时间检讨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和竞争力。
皮鞋不好不伤身,而医疗不当可夺人命。做医疗,应该走正道。再说,竞价推广这条路,也一定会越走越窄。时代使然。
扯远了,回到百度。
与蒲系反目,既是百度的机会,也是挑战。
百度必须做出取舍:只要搜索结果还有那些大量虚假广告在,百度医疗就仍然是贬义词。
应该说,百度在健康领域的发展还是有许多优势的。比如海量的寻医搜索流量,背后的庞大的数据库。
最近推出的“百度医生”,据说只收录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没有广告、不开展竞价推广业务。
用发展的眼光看百度医疗,应该大有作为。
阿里巴巴
阿里的入口优势,显然是支付和虚拟空间。
打造“医疗淘宝”,是很多互联网创业团队的梦想。现实很骨感,淘宝只有一家。而且,医疗无法被快递。
都说互联网的特征是打破地域空间,而医疗却具有很强的地域属性。这是阿里的最大挑战:如何整合线下医疗资源,如何用互联网弱化医疗的地域属性。
而且,中国大部分医院的“以药养医”模式,与淘宝模式格格不入。从逻辑上看,后者的成功,有可能革掉前者的命。遭遇大部分公立医院的抵制,也有可能。
但是,必须看到阿里的潜力和优势:有足够的经验、耐性、野心和颠覆能力。
当年谁能够想象,最需要现场试穿的服装,也能在淘宝热卖。
现在可以明白,大街上年轻人的衣服,要么紧身,要么松垮,反倒成了时尚。因为这是淘宝时代。
阿里健康上线,可窥阿里的野心:从问诊随访、第三方影像检验、诊所医院、线上预约支付、药品物流,将来也有可能涉及保险。
布局到全产业链,赌的是未来。
我认为,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就医习惯和观念的转变、移动医疗技术的进展,出现“医疗天猫”,也不是不可能。
而淘宝模式一旦引发医生工作室模式,海量诊所概念就会形成。
而诊所,也是国际上公认且成熟的医疗入口,从线上到线下,虽然有玻璃门,但毕竟是玻璃。只要有充分的医患资源,打破不难。
阿里的威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容忽视。
腾讯的入口优势,在于社交网络互动,当然还有支付和传播。
挑战在于:中国的医患线上互动,是高粘度行为吗?
至少现在不是。
线下,民众普遍感觉医生不愿或者没时间和患者多说几句话的情形。而线上,各大公司都宣称拥有海量的雷锋式医生。其中的逻辑,一定不是“让医生利用碎片时间”那样简单。
另外,微信圈里某些疯转的“健康帖子”,堪比百度竞价推广里面的虚假广告,不仅普通百姓转,还有医生转。
但是从 腾讯 布局丁香园和挂号网的动作来看,其进军健康领域意向强烈。从丁香园的年轻医生,到挂号网的七旬名医,腾讯似乎也充满纠结和困惑。
缺乏对中国医疗体系和医生群体的深刻理解,对腾讯是个挑战。
丁香园必定不甘于线上谈病,进军线下诊所。挂号网也不甘沦为工具或倒票黄牛,开始推出微医集团。这些转型之举,虽有挑战,但非常明智。
在几乎人人用微信的时代,腾讯也许能够大放异彩。
结语
BAT相继介入医疗健康领域,一方面反映未来医改政策走向,另一方面反映强劲的医疗新模式需求。
入口的背后,还有大数据。
谁能把患者利益最大化,谁能尊重医疗健康的本质和规律,谁能化解互联网和医疗的矛盾,谁才能构建出未来完整的线上线下互通的医疗健康生态圈。
拥抱过去,更重要的还是要牵手未来。
也许最终的赢家,是在BAT之外。
因为,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