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生态大清洗的初衷究竟为何?业界人士有话说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数据生态大清洗的初衷究竟为何?业界人士有话说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些数据提供商被查处的原因,主要是用户数据的过度爬取以及非法存储。坊间传言,90%的贷款服务商将暂停爬虫业务。

众所周知,大数据风控是线上金融业务的基石,近期的严打,会对线上业务产生怎样的影响?消费金融的互联网化,还能持续吗?

 数据公司接连被查 

9月6日,多位业内人士向消金界透露,两家大数据智能风控服务商被查,分别是位于杭州的魔蝎数据以及上海的新颜科技。

企查查信息显示, 杭州魔蝎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魔蝎科技”)成立于2016年1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杭州魔蚁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73.80%,法人及实控人为周江翔。

根据其微信平台最新提供的数据,公司已为2000+来自银行、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和保险等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其中包括平安银行、河北银行等银行机构,以及海尔消金、中邮消金、兴业消金、晋商消金等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而另一家位于上海的第三方数据公司新颜科技,企查查信息显示, 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为上海新颜实业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背后郑炳敏,旗下拥有理财平台“慧生钱”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宝付网络科技。

此外业内普遍流传的是,新颜合作的某家持牌机构的催收环节有违规行为。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爆料称,9月12日上午11点多,天翼征信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市场人员被警察带走。

不过据一位内部员工称,“只是因为天翼征信和前面两家数据爬虫公司有合作,此次只是去主动说明情况。”

除此之外,风控服务商有盾突然宣布停止所有商户人脸识别服务。新颜,白骑士、立木、聚信立等企业,也相继暂停了爬虫业务。

现在,整个数据行业,都噤若寒蝉,如履薄冰。

 数据环境的污染治理 

今年, 监管 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力度,堪称“史上最高峰”。

7月11日,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对10余款存在无隐私政策问题的APP,及20款“违反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App进行了通报,甚至中国银行也被点名批评。

再加上此次对于第三方数据供应商批量监管的行为,有行业人士这样担忧道,这次“数据清洗活动”,是否显得有些“矫枉过正”?

在独立研究学者郭大刚眼中,要整治目前污浊的数据行业风气,这样的力度刚刚好,甚至来的有些晚。

相比于欧美等国,我国无论是公民个人对 隐私数据 的保护意识、还是整个国家对数据保护体系的建设,还远远未完善。

如人脸识别这样的先进技术,也正在显现隐私数据泄露的风险。

近期有媒体爆料, 在一家网络商城中,有商家公开兜售“人脸数据”,数量约17万条。在商家发布的商品信息中可以看到,这些“人脸数据”涵盖2000人的肖像,每个人约有50到100张照片。

此外,每张照片搭配有一份数据文件,除了人脸位置的信息外,还有人脸的106处关键点,如眼睛、耳朵、鼻子、嘴、眉毛等的轮廓信息等。

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熊超表示,网上售卖人脸数据,除了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肖像权之外,还涉嫌侵犯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时代与科技发展较快,如果监管不能下“猛药”,及时制止一些违规操作,创新带来的隐患将无法遏制,甚至会失控。

消金界曾曝光,一些电销、短信公司,通过遍布在商场、超市、办公写字楼、便利店等公众场所中的探针盒子,在用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其私人信息,为现金贷企业营销获客。

“中国的大数据行业清理行动才刚刚兴起,就像整治环境污染一样,这个过程恐怕要持续3-5年,这才刚刚开个头。”郭大刚这样对消金界说道。

 反向锻炼金融机构自主风控能力 

数据是新时代的“水电煤”,对于 金融科技 企业来说,更是必须要牢牢把控住的生命线。

业界盛传,锦程消费金融产品“锦易贷”、“收入贷”,疑因供应商突然中止提供数据而暂停放款业务。

对于消金企业来说,这些民营三方数据供应商,就真的无可替代了吗?

其实国家早就建立了官方的数据交易平台。

早在2014年初,北京中关村就成立了树海大数据交易平台,2015年4月中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在贵阳挂牌运营;同年7月底,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开业。

此外,江苏、浙江等省份也筹建了自己的大数据交易中心或交易所。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采取会员制交易,获得会员资格才能进行数据买卖,目前只面向机构开放,个人用户不能参与。交易所每年收取10万元到30万元不等的会费,并与数据卖方进行成交额的四六分成。

机构能否采用这里的数据,实施贷前风控呢?

某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国家性质的数据交易所或交易平台,受到的国家管控也就越强,一方面,其数据确实非常合规,但另一方面,由于来源渠道受限,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意义不大。

目前线下放贷主要需要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学历、社保公积金、借贷数据、出行数据、消费数据、兴趣爱好等隐私数据。这些数据源头则可能来自公安部门、各类银行、运营商、学信网、社保局、放贷机构、电商平台。

“有些数据需要一些不合法的手段才能爬取,国家性质的数据平台怎么可能有?”上述业内人士称。

然而合规趋势是要在有限的数据内做好风控。那么,断掉了过多的数据供给后,金融机构究竟该何去何从?

郭大刚认为,这其实是好事,会锻炼金融机构自主风控能力,改变原先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筛选出真正优秀的机构,甚至对“暴力催收”都会有所改善。

事实上,此前机构的风控工作,主要为引入数据供应商,同时拿到所有合规的、不合规的数据,并不能较好地显示出技术能力,反倒是逼迫行业向用户索用或私下爬取过量数据。

这样,真正有贷前风控技术能力的企业根本凸显不出来。

另外,数据资源太过丰富,也导致很多机构贷前审核不认真,降低了准入门槛,让很多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不强的用户通过了审核,机构只好加大贷后催收力度。

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大量暴力催收的现象。

断掉第三方数据供应商后,金融机构只能扎扎实实地开展贷前审核工作,让真正优秀的、有技术能力的企业凸显出来。

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像环境治理一样,需要从最基层角度清除病根,再构建出一个健康的体系。

目前行业出清仍在继续,数据生态治理任重道远。


科技创新正触发新一轮物流竞争序幕,新物流比拼的是跨界整合能力和大数据算法等科技能力。在此新形势下,整个行业、企业如何抓住在新一轮物流竞争中的新机遇?又如何实现内部产业变革与升级,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基于这些观察与了解, 亿欧物流将于9月20日在北京举办以“科技赋能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GIIS 2019第四届物流科技创新峰会。 如今,峰会嘉宾与议程已经公布,报名通道也已开启,感兴趣的朋友,快马加鞭来参会!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53

数据生态大清洗的初衷究竟为何?业界人士有话说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业界生态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