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战略下的腾讯教育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产业互联网战略下的腾讯教育

【编者按】今年5月,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CSIG总裁汤道生正式发布了腾讯教育大品牌。汤道生表示,此前组织架构调整,腾讯将此前散落在6个BG的20多个产品重新梳理,成立了新的业务板块。

那么,腾讯教育到底是如何定位,如何在教育行业摆正自己的身份,如何对产业进行赋能?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本文发于“多知网”,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前言

回头看,腾讯入局产业互联网已有1年时间,在这1年里,腾讯正式发布“腾讯教育”品牌,并交出了一份教育产业成绩单:

全国已有17000+家学校接入智慧校园服务,涵盖400余所高校的数字校园和新工科合作,300多个政府单位的教育信息化合作,70000+家机构及行业头部机构深度合作。腾讯在线教育累计服务4亿用户,每周有超过百万的用户在线学习,在线课程超10万门。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

梳理腾讯的整体战略,2019年教育在腾讯内部的地位得到了战略性的提升——在教育B端做“数据打底”,在教育C端探索有辨识度的品牌,自营+合作大力布局。

总之,腾讯教育顺应“产业互联网战略”整装出发,避免重复性的建设,更专注更团结地做教育。

腾讯已经做好了长足的准备,要把用户和合作伙伴留在腾讯的生态系统中。

其中,处在产业互联网战略上的腾讯教育已经开启了一场“有耐心”、“坚持看好”并面向未来的军备战。

01 找到教育在腾讯中的位置

作为教育行业入局者,腾讯希望并正在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做教育产业智慧化升级的“数字助手”。

2019年5月21日,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

主会场的主角是腾讯云,对标2018年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围绕主会场分布有十几个分论坛,教育分论坛显得有点特殊,因为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全程参与了该分论坛。

这个不算高调的安排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当下,腾讯对教育非常重视。

具体分析其重视程度,需要先找到教育在腾讯中的位置——

为顺应外界变化带来的战略升级,腾讯每隔六七年会进行一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2018年,最近一次的大调整开启了,腾讯将自2012年以来组建的七大事业群重组为六大事业群,并新成立两个事业群。

其中一个事业群便是与教育产业息息相关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又称CSIG: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即分为两大部分:腾讯云 + 腾讯智慧产业。

该事业群整合腾讯云、教育、医疗、智慧零售、安全、车联网等行业解决方案。

汤道生在采访时评价CSIG前后的变化: “腾讯是实行BG制,有自己的文化、目标和使命,但整个公司的使命是统一的。在这个视角来说,腾讯是没变的。调整之后,CSIG升级到了腾讯整个战略目标,产业互联网权重增加了。”

此前,腾讯的教育业务一直很分散——20多个教育业务散落在6个BG各自生长。随着CSIG的成立,教育产品及资源整合,“腾讯教育”成为腾讯面向整个教育领域统一出口。

据多知了解,目前尚有极小一部分教育产品分布在TEG(技术工程事业群)、WXG(微信事业群)、IEG(互动娱乐事业群)、CDG(企业发展事业群)等事业群和业务线。

在腾讯眼里,教育产业处在增速稳定(15%增速)、国家投资大、家庭投资递增,且市场很分散。加大对教育产业的投入,一方面是腾讯顺应了整个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大趋势;另一方面教育产业也将成为腾讯拥抱和提速产业互联网变革的重要“连接器”。

“教育是腾讯未来和产业结合上最有想象力的空间。”马化腾4月在青腾大学战略发布上评价。

那么,教育行业的产业互联网要怎样做?

“产业互联网是一个贯穿研发、生产、组装、流通、服务全周期的概念,唯有各个环节都完成数字化改造,打通价值链,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效率、实现产业进化。”

腾讯教育副总裁王涛对多知网表示,“我们一直思考教育行业到底应不应该进,有没有机会。”目前三方面都发生变化:市场、用户需求、技术。这种转化对于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来说,是大的变革机会。

现阶段,“数据孤岛”已成为教育行业的产业升级瓶颈,这也意味着在教育to B领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腾讯教育副总裁王帅对多知表示,“教育领域的场景非常多,以往各类教育参与者没有实现真正的数据互通。”

腾讯希望并正在扮演的角色是——做教育产业智慧化升级的“数字助手”。

02 云上的腾讯教育:尤其关注合作伙伴

在2018年的《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马化腾提到:“我们越来越发现,除了实现人与人的连接,如果大量的“物”与“服务”不能全面数字化升级,那么“人与物、人与服务的连接”就难以迭代。”

支撑“数字助手”的关键首先是搭好“数据”的管道。

就在腾讯教育品牌正式推出的前一天,2019年5月21日,腾讯宣布已率先实现全网服务器总量超过100万台、带宽峰值突破100T的“双百”里程碑,服务业务规模、承载网络流量迈入全球第一梯队。

对教育,腾讯教育提出了3C原则,连接(Connection)、内容(Content)、社会责任(Commonweal)。腾讯教育副总裁王涛对多知介绍:“三者是并行、层层递进的关系。”

第一、做好“连接器”,为教育行业提供最丰富的“数字接口”;

第二、做好“工具箱”,提供最完备的“数字工具”;

第三、做好“生态共建者”,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与各行各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

梳理腾讯教育的业务,目前腾讯正处在“三者并进”的状态:

首先,腾讯在教育数字化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搭建了教育云、视频云、AI技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同时建设了包括企鹅辅导、腾讯课堂等在内的线上教育平台;并与大中小学合作,推动智慧/数字校园建设;还推进了产学合作,和高校共建新工科教育生态。

目前,腾讯教育的业务版图涉及教育企业合作、智慧校园、腾讯微校、腾实学院校企合作、腾讯课堂、企鹅辅导、腾讯ABCmouse、腾讯英语君、腾讯教育创想合作中心、腾讯扣叮等,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全流程的技术、服务和内容支持。

CSIG可以为腾讯教育提供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底层技术的支持;反哺回来,腾讯教育为腾讯拥抱产业互联网提供了更多场景和数据。

那么,在教育市场中,腾讯教育的边界在哪里?

汤道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SIG不可能每个行业都涉及,也不可能对于每个行业都有深刻的理解,但是可以明确的是,腾讯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干了,而是需要一个行业生态来服务每个智慧产业。”

“会选择和自身优势比较接近的路径来发展。”

腾讯更关注的是,和合作伙伴一起来满足教育用户的核心需求。

“中国的教育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在教育领域,腾讯更希望与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发力来建好中国的教育基础数字化。”腾讯教育副总裁王涛对多知表示,“几年前,腾讯定位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今天也一样。我们首先看用户需求,其次看合作伙伴。”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腾讯合作伙伴往往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及中小创业团队。但在拥抱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合作伙伴的内涵更广泛,特别是落地在教育行业。

腾讯教育的合作伙伴不仅仅是教育产业上下游供应商,更包括政府单位、教育行政部门、体制内外全学段的学校,教育行业头部及中小机构。

腾讯和合作伙伴最基本的关系在于“账户统一”。

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表示:“腾讯可以凭借自身的工具能力,为智慧教育服务当中的各个场景解决提供统一的身份鉴权、数据归集和应用接入平台,将标准开放给各个生态合作伙伴,让后者在一线提供服务。”

目前,腾讯教育的生态合作伙伴超7000个。

过去一年,在B端;基础教育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已连接1.7万所学校,服务教育局300家;高校领域涵盖了400余所高校的数字校园解决方案和新工科合作。

在C端:腾讯在线教育累计服务4亿用户,每周有超过百万的用户在线学习,在线课程超10万门。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

腾讯教育已切入到以上场景中,正在和政府单位、教育行政部门、体制内外全学段的学校,教育行业头部及中小机构进行“共创”,在交付教育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可以为未来探索更多多样化、系统化、安全可控的解决方案。

03 B端信息化:最难的是决策链

“未来,平台和连接是战略,要用能力带动生态去服务教育行业。”

技术能否真正切入场景,是科技公司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但在教育场景中还有一道难题——

“教育行业的很多东西和原本想象得很不一样,从To C到To B、To G,我们看到的最大不同是决策链。”

王涛表示:在教育场景中,用户是多维度的——家长、老师、学生以及教育行业的管理机构,四层逻辑相互交织,构成了复杂的决策链,这是教育行业最难做的地方。

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探索,腾讯在To B、To G找准了自己的方向:无论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首要解决的教育问题是“信息孤岛”问题,其次是各场景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和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在基础教育领域,腾讯主要从县区模式做“数据打底”;

——在高校领域,腾讯从“校园卡”切入统一数据账户。

1 K12

2003年12月1日,腾讯网成立,旗下腾讯教育频道上线。作为网络媒体的垂直行业频道,腾讯教育输出教育资讯、报道行业动态。现任腾讯智慧教育总经理的潘鸿雁,当时是腾讯教育频道的第一位内容编辑。

在成立的三年内,腾讯教育频道用户访问量迅速做到了国内教育门户网站第一。在随后的十年间,腾讯教育频道经历了八次改版。

腾讯教育频道下设有高考、考研、四六级、公务员、出国留学等多个子频道。“每个垂直分类想要深入去做的时候,人力和资源是严重不足的”,潘鸿雁坦言,“团队开始思考在做内容资讯的同时,可以怎样更好的服务行业。”

团队开始尝试策划轻量化的资讯产品,上线了中国高校信息库、海外大学信息库、高考试题估分系统、志愿填报模拟系统等服务于C端用户的产品。

2012年推出的“腾讯精品课”是对在线教育平台的一次试水,教育机构和个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开课上传视频。

2015年,“互联网+”在全国两会上首次被写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互联网+”元年到来,并呈现井喷式发展,腾讯的互联网+布局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再来看教育频道,“在做媒体的过程中,我们变成了腾讯和学校之间、公司产品和教育用户之间的桥梁。也听到了很多来自一线用户的声音。”

这个内容基因、媒体属性的团队开始决定去做一款真正服务行业用户的产品。

选定“智慧校园”这个方向,潘鸿雁总结其原因:

第一、在此前的工作中,团队和B端用户接触多,有一定的资源积累;

第二、与当时的趋势相符,最靠近“互联网+”;

第三、大家希望可以尝试全新的业务方向。

2015年底,第一版“腾讯智慧校园”试水上线——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的一体化互联网智慧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微信已然成为一个超级流量入口。腾讯智慧校园搭载在微信上,提供三个版本:幼儿园版、中小学版、高校版,并分别设计了老师、学生、家长、学校端。

表面上看起来切入时机和具备条件都非常不错,但实际团队的路途比想象中要艰难很多。

“其中一方面的压力来自于客户对我们的期待,他们觉得腾讯无所不能,应该可以满足所有的需求。”潘鸿雁回忆,当时团队压力很大,“作为内部初创团队,我们的资源其实并不富余。”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找到与我们的理念相契合的客户,不但对教育信息化有深刻的理解,能向我们提出要求,也能容许我们有成长的过程,可以和我们一起在实践中去打磨产品。”

而正是在这种“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倒逼腾讯找到最匹配自身优势的教育模式,后续的“试点模式”脱颖而出。

“试点模式”从两个层级切入:一是县区教育局,一是学校——在教育体系的这两个层级,腾讯比较能释放自己的能力。

从全国来看,教育信息化2.0时代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数据孤岛”。尽管在教育信息化1.0时代不少县区教育局和学校已经在通过一些工具应用来提高教学效率,但“无法打通”的各类教学场景数据很难形成有效的“数据驱动”反哺教学。

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育局认识到:“数据打底”是当下的刚需。

腾讯的第一个开发级合作区在江西上饶,700多所中小学都装上了腾讯智慧校园。

上饶市是中部地区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级市,其需求是“低成本、低门槛、便利连通、资源共享、迭代升级简单快捷、开放并且可提高附加价值”的“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解决方案,在农村贫困地区走出了一条“模式可复制、经验可推广、发展可持续”的新路子。

在上饶模式中,腾讯积累了不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宝贵经验。而后在发达地区,腾讯再次试水。

天津和平区、深圳龙华区,腾讯教育都试行了全区模式,在大数据、智能物联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和探索。

整体来看,腾讯智慧教育在探索的阶段,主要通过不断了解用户需求,形成对产品相对稳定的思路,满足基本应用;随着用户快速增长,腾讯不断积累更复杂和多元的教育场景,改善以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从服务学校到辅助上级管理,也在不断挖掘需求。

腾讯在提供技术和工具支持的同时,在扮演了“陪跑”的角色。

深圳龙华区教科院信息部主任陈庆涛对多知网表示,“腾讯帮助学校培养了‘学校的CTO’,开发了优质的课程和资源。”对于学校的CTO,他解释,“学校必须有很懂技术的人,可能是种子教师、教学主任或信息中心主任。目前,学校很缺乏这样懂教育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从腾讯的市场做法来看,“县区模式”是最容易集中推进的模式,管理的决策、经费、统一部署决策机制上。同时,县教育局,也比较容易做数据分析和督导。

截至今年5月,腾讯教育已经与300余个县区教育局建立了合作。

潘鸿雁表示,不断进行区域级精品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探索,融通校园生态,打破信息孤岛,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升级,是腾讯智慧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持续努力的目标。

而当下,在CSIG的战略下,潘鸿雁对未来有着更明确的坚定和信心,“未来,平台和连接是战略,要用能力带动生态去服务教育行业。”

2 高校

对于腾讯来说,高校校园是一个重要的成人流量市场。

“校园是一个有活力的市场。校园的10亿用户虽然在人数上跟其他领域相对偏少,但人数相对稳定,而且每年不断有“活水”进来。”王巨宏表示。

在高校,腾讯寻找的切入点依旧符合其特长——哪里有信息孤岛,哪里就是腾讯的第一阵地。

往前数十年,校园一卡通开始在高校普及,由此延伸出了各种校园管理和服务系统。校园实体卡本身面临一系列诸多“丢卡”的管理问题,同时,大量的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腾讯最初高校解决方案也是从有“信息孤岛”的地方切入,并且搭上了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展的“快速通道”。

2015年,高校开始纷纷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腾讯“微校”团队应运而生,此时角色是高校公众号服务团队。高校微信号承载的学校需求日益增多,包括媒体内容、学校管理层的管理服务和学生的校园生活服务。

用微信切入打破“信息孤岛”,腾讯首先将实体校园卡进行在线化——从公众号到校园卡包、到小程序,到现在的校园码。

这期间,同样面临决策链问题。

王巨宏分析,第一,B端需要产品更完整。“To C有很多试错机会,产品不行可以回撤,可以有效控制质量和影响范围。To B不可能,B端的决策过程是支付型的,更需要产品的完整。”

第二,B端注重用户口碑,“C端可以低成本运营,建立核心用户群组以点带面方式去蔓延开。要打动B端用户的痛点把握更准,以及在质量上呈现更完美的状态。”

校园的生态多种多样,每个校园细分的垂直领域都有很多生态厂商。

腾讯的做法是:首先把中台搭建出来,构建统一身份、统一的物联;然后将这种能力赋能给厂商并接到平台,让厂商可以专注在自己最专业的地方。

“如马总(马化腾)所说,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边界一定要站好。腾讯做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不擅长的东西交给合作伙伴。”

整个教育领域从基础建设层到中间的连接层,再到上面的应用层,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切入校园环境,让课堂变得简单、智能,让管理变得高效、便捷,让环境变得可靠、安全。

王巨宏介绍:“比如校园的无人售货机,设备是设备厂商去做的。腾讯会搭建整个生态,把接口留好,厂商在腾讯的平台上搭建,所有的厂商通过一张卡,让学校的数据可归集。”

对于学校曾经已经使用的各类信息系统,都可以跟腾讯系统去对接,只需要通过一个身份认证。

通过一张卡片打通校园所有场景看似操作简单,但实际路途漫长。“目前高校信息化厂商太分散,每个垂直场景都有自己的一些小的生态,信息化权限还很分散。”

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各种工具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整合。“高校实现真正的大数据,不是随便一个平台就能解决的,未来三到五年看是否能解决。”

04 C端:出人、出钱、出技术

“腾讯是有耐心的,并不急功近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擅长C端市场的腾讯在教育C端市场只算是“初尝者”。

2002年,QQ因为被当作家校沟通的工具,而成为腾讯最早切入教育的起点。虽然,当时QQ并不能算是一款纯教育产品,但从社交切入,让腾讯第一次看到了做在线教育的可能性。

这粒种子在腾讯内部孕育期长达十年之久,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腾讯在线教育部总经理陈书俊回头总结,2014年,教育开始“云化”。QQ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教育开始呈现在线化趋势:

1、一些在线老师用QQ来承载直播或录播课程;

2、通过腾讯来进行移动支付;

3、大家对在线教务管理产生了一些需求。

对应以上需求,腾讯打算利用自己在社交和支付上的优势来做一个教学服务工具,同时通过技术能力来搭建一个在线教务管理平台——这就是企鹅辅导与腾讯课堂的雏形。

陈书俊回顾过去6年的在线教育探索过程,表示:“在线教育首先是电商的环节,再到去年开始逐步从教务管理的环节提供,现在发展成算是一站式的整体在线教育的工具,再加流量分发的平台。”

2019年,腾讯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教育基因。从内部看这场科技与教育的基因碰撞,腾讯现在面临的诸多难题也许正是面向未来教育的关键所在。

腾讯教育旗下腾讯ABCmouse、腾讯企鹅辅导、腾讯课堂等多个在线教育平台,聚合了从幼儿到成人,各年龄段的课程内容。在C端业务上,腾讯教育既自营,又通过投资扩大版图,赋能合作伙伴。

对于C端业务,“腾讯的技术能力只能帮上20%-30%的忙。”陈书俊表示,在团队价值观建设,整体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以及教学日常流程设计上,都需要从零搭建起来。

目前,腾讯在线教育团队有1000人团队,正在成为一支互联网运营和教育基因并进的团队。

1

“这是一个新的创业机会。”赵尔迪对多知网表示。

“教育行业整个下半场是技术驱动的,加上移动互联网趋势,从新东方出来我一直在在线教育方向创业。”在总裁面试时,“我感受到了腾讯是非常认真的要做好这件事。”

过去六个月,赵尔迪一直忙着读懂腾讯,梳理企鹅辅导的各项业务。作为前新东方集团助理副总裁、华南西南区域总裁兼广州新东方学校校长,赵尔迪安置好了此前的教育创业项目,整装待发进入腾讯教育的大家庭。

这段时间,赵尔迪重点做了几件事:建设能融合教育基因的管理师资队伍;重新梳理教学产品与教学体系,构建并优化学习闭环;进一步搭建前中后台的运营体系与管理机制。

2016年6月企鹅辅导低调上线,在赵尔迪接手之前,从腾讯内部生长出的互联网运营团队给企鹅辅导奠定了良好的产品基础。2018年,企鹅辅导用户数同比增长3倍。2019年第一季度,其用户数同步增长5倍。

对企鹅辅导的定位,由于教育用户与腾讯原本服务用户群体非常吻合,腾讯希望通过各种技术促进教育资源的普及。腾讯在线教育部总经理陈书俊表示,“腾讯希望充分发挥技术的力量,在连接上、在数字化内容制作上、在AI和大数据结合上,把优质的内容和服务尽可能的广泛的提供给用户。”

将“懂教育”的人引入到管理团队是企鹅辅导的必然选择,科技基因与教育基因相融合是一个相互发现、相互激励的过程。

首先,在师资团队管理上,腾讯教育需要针对C端业务,设计一套相对独立、并符合科技+教育规律的薪酬机制。

腾讯过去主要依据互联网公司的薪酬体系及人员考核的方式来管理老师,教育行业由于具备明显的“人口密集型”,往往针对课酬设置薪酬体系,以留住和吸引人才。

其次,教育工作者和互联网运营团队在一起需要更“多核”的互动。

目前,今年企鹅辅导的负责人,团队总监级的管理干部、多位组长都引入了教育行业基因的优秀人才。在产品设计上,这支团队也感受到了来自科技的力量。

赵尔迪举例,当课程产品提出希望增强互动性、趣味性,让家长感受科技感,腾讯教育旗下包括AI、优图等团队会参与进来,课程产品经理、学科负责人成立虚拟小组,对课程进行迭代。

这些支持可能是一般教育公司歆羡不已的。

对于在线K12的未来,赵尔迪认为“K12线下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K12线上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腾讯的教育优势在互联网时代也能进一步发挥。

“我们的目标是做有辨识度的品牌。”赵尔迪谈道。

2

在腾讯内部一个话题常常被拿出来探讨——K12在线赛道腾讯既自营又有大手笔投资,到底为了什么?

汤道生曾给过这个话题一个解释:因为腾讯坚持看好这个赛道。

除了自营品牌,腾讯还投资了20多家教育类公司,单笔上亿元的投资项目,包括宝宝玩英语、洋葱数学、VIPKID、猿辅导、新东方在线等。

其中最闪耀的一笔融资发生在过去几天,10月VIPKID宣布获得腾讯1.5亿美元E轮投资,其创始人米雯娟两日前发内部信表示,截止2019年9月30日VIPKID付费学生达71.2万人,签约北美外教数量超过9万人。

在VIPKID 71.2万学员的背后,腾讯除了出资金,还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用纯北美外教在线1V1教国内小朋友英语,由于横跨太平洋,对通信网络有极高要求。

2017年,VIPKID用户数量已达到20万规模并持续增长。这一年,VIPKID与腾讯云达成合作,此后迎战了国内的诸多技术难题。

在国外,面向与日俱增的市场,VIPKID会对美国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等大州有较强的带宽流量需求。

此时,腾讯云在北美的业务刚刚起步。

据腾讯云工程师回忆,为了帮助VIPKID解决问题,腾讯云在北美技术人员全员出动,寻找可扩容的节点、协调外部合作伙伴资源,截至目前,“VIPKID把腾讯云在全球25个地理区域、53个可用区都用起来了。”

在国内,VIPKID的传输也面临挑战。VIPKID用户在进一步下沉——从超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触达太平洋彼岸,需要先接入到北上广深等节点,再去到海外,这个过程便产生了延时。

为了让二三线城市与超一线城市的效果保持一致,腾讯云选用了边缘计算方案——通过部署小型边缘计算节点,为VIPKID提供了多线BGP覆盖能力,并通过腾讯云云联网进行流量回源,从而实现覆盖和回源质量的双重保证。

目前,VIPKID在全球范围内延迟做到了200毫秒以内,这也为VIPKID走出一线城市、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结语

巨头还未真正进场,但腾讯已经成为教育行业中一股无法让人忽视的力量。

摆在科技巨头面前的教育难题,包括但不仅限于教育行业的人才管理、教育场景和案例积累、有效的产业数据等。

汤道生表示,CSIG需要补齐的短板仍然是流程和服务的改善。作为承载腾讯转型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部门,CSIG的使命是要“再造一个腾讯”,教育在CSIG中会承担多少使命?

 这一切在2019年只是刚刚开始。

相关推荐:

做教育行业智慧化升级的“数字助手”,腾讯如何实现教育梦想

从一所学校看腾讯教育如何布局To B业务

腾讯教育正式成立,“连接”之外有何新意?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