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巨头未来之战:微软向左走2B 谷歌向右走2C
AI时代已经到来
颇具戏剧性的是,
微软
Build开发者大会和
谷歌
I/O开发者大会今年撞车了,开幕时间只差一天。微软在西雅图,本月7日到9日;谷歌在山景城,本月8日到10日。开发者群体或许各有侧重,但科技媒体就不得不兵分两路。
这两大科技巨头存在着不少业务重合与竞争,正好也是PC时代和后PC时代的两大代表性公司,目前则分别拥有全球最大的桌面和移动操作系统。在PC时代,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组合横扫市场;而在后PC时代,谷歌和苹果分割统治了移动平台。
无论是昨天的微软Build大会,抑或是今天的谷歌I/O大会,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词—— 人工智能 。AI几乎无处不在,贯穿着两大巨头诸多纷繁复杂的新产品,重新定义了软件服务的体验。毫无疑问,科技行业正在迈进了全新的AI时代。
实际上,谷歌和微软去年就已将AI定义为自己的未来战略。无论是微软CEO所说的“AI重新定义一切”(AI Redefine All),还是谷歌CEO提出的“移动优先转向AI优先”(Mobile First to AI First),两位印度裔CEO的战略实际上同出一源:AI会成为贯穿两位巨人的血液,渗透和提升微软与谷歌的所有产品和业务之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的微软和谷歌I/O大会并没有太多全新的产品,而是原有产品在AI时代的更新换代,焕发出全新的体验和魅力。换句话说,今年的两大开发者大会,是去年的大会延续,是两大巨头根据去年确定的AI战略交出的成绩单,是无所不在的AI的应用体现。
AI贯穿所有产品
昨天微软发布的Azure AI、IoT、Microsoft 365、Brainwave,今天谷歌更新的全家桶系列软件——Android P、Gmail、Google Photos、Google Assistant、Google News、Google Maps、Google Lens、自动驾驶,无一不是展示AI带来的更为人性化的体验,也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行为预测、自然语义理解这些深度学习相关技术在产品端的体现。
以今天的谷歌大会产品举例,Gmail可以预测性帮助用户写邮件,用户不需要一个词一个词的输入;Photos会自动识别面孔,给用户修图和自动文本转化;Assistant可以同时处理用户的两个指令,甚至直接后台给商家打电话预定;News可以自动搭建新闻专题,帮助用户了解热门事件的来龙去脉;Waymo的自动驾驶可以预判那些突发的意外情况,提前减速避开闯红灯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车辆。具体的产品新功能介绍,可以看新浪科技的谷歌大会专题文章。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产品需要用户数据。你只有完全相信谷歌,将自己的个人数据托付给谷歌,才能享受到Google Assitant、Gmail等所有AI相关产品的便利人性。获取用户数据的前提是隐私和安全;这也是微软和谷歌在两大主题演讲中高度强调的内容。
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一直期待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解放媒体的工作效率。未来的新闻媒体工作,突发快讯、处理新闻稿、搭建专题这种繁琐耗时、低创造性的工作,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来完成。媒体人应该把宝贵的资源和精力,专注到原创内容和深度分析这些高创造性的工作上。
有一点需要向两大巨头致敬。谷歌和微软在推进前沿技术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对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关怀。昨天微软推出了2500万美元的五年计划"AI for Accessibility",联合开发者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体验;今天谷歌也专门推出了摩尔斯电码输入法,用机器学习技术帮助无法正常表达的残疾人与外界沟通。
微软每年都会在主题演讲抽出五分钟,专门介绍科技帮助残疾人的温情故事,前年是人工智能和智能眼镜帮助盲人“看到”世界,去年是智能手环帮助帕金森患者重新生活,今年则是人工智能帮助盲人学生跨越语言障碍。这些科技与人性的温情小故事不仅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是对科技巨头最好的品牌广告。
侧重2B与2C市场
话题回到两大巨头。微软和谷歌的两大开发者大会,实际上就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两大平台的开发者大会。但两大巨头的人工智能发力重点领域略有不同,微软主要瞄准的是2B的企业市场,而谷歌主导的则是2C的消费市场。
微软的AI产品,是深度整合到自己的Azure云平台和Windows平台上,包括了Azure AI和Windows ML。此次Build大会重点强调的Azure AI,是意在向企业用户领域推广自己的“云+生产力+AI”的全套服务,主题演讲中的华为小米内嵌的智能翻译、大疆无人机为代表的升级版IoT都是微软AI在企业市场具体使用场景的体现。看得出来,微软迫切地希望打造一个基于自己云AI技术的企业市场生态圈。
在企业市场,微软AI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亚马逊AWS和IBM的沃森。虽然在云服务领域,微软Azure市场份额依然落后于亚马逊的AWS,但微软也有自己拓展AI服务的独有优势——原先的生产力客户。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在全球大企业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95%都在使用微软的云服务(包括了Azure和Office);Office 365的企业月活用户在去年10月就已经超过了1.2亿。
而谷歌的AI产品,也是完全融汇到自己的全套互联网服务和Android平台上。这些少则数亿、多则数十亿的海量用户基数,是谷歌发展AI最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也是可以直接转化的消费市场用户。(Android月活设备去年就突破了20亿部,这不包括中国大陆市场。)
每一款经过AI“开光”的谷歌软件产品,比如谷歌今天发布的几乎全部应用,都能给谷歌带来更多的用户数据,满足深度学习的训练需求。正因为如此,谷歌才从来不吝啬自己的平台,向iOS平台同步开放几乎每款AI软件产品。比起移动平台之争,谷歌更看重的是海量的iOS用户数据,甚至支付巨额费用向苹果iOS购买用户流量;Bernstein分析师预计,去年这部分流量购买费用高达30亿美元。
谷歌在消费市场的AI竞争对手,主要有亚马逊和Facebook。虽然在互联网服务用户基数上远不如谷歌,但亚马逊和Facebook各自在电商和社交领域占据无可撼动的主导优势。亚马逊的Alexa在智能家居和互动娱乐领域甚至还有自己的生态优势,这也是微软在消费AI领域选择让Cortana与亚马逊Alexa携手的重要原因。双方虽然在企业市场存在竞争,但在消费市场都面临着谷歌这个巨无霸一般的对手。
背后运算平台较量
AI战略之争,除了生态平台和用户数据之外,还有背后支撑AI运算和训练的云运算平台。这也是微软与谷歌开发者大会最吸引眼球的部分;昨天微软发布了深度学习加速平台Project Brainwave(去年发布预览版),今天谷歌发布的第三代TensorFlow芯片TPU 3.0。
值得一提的是,TPU 3.0处理器采用了液冷技术,运算能力比前一代产品提升了八倍。而微软的Brinwave的基石则是英特尔的Straix FPGA芯片。去年8月微软官方表示,使用英特尔Straitx 10 FPGA芯片,Brainwave不需要批处理就可以支持每秒39.5万亿次的运算。
微软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将云与AI的芯片战略押注在更为灵活的FPGA芯片上。而这也是促使英特尔在2015年斥资167亿美元收购FPGA芯片巨头Altera的重要原因。过去几年,英特尔凭借着一系列数百亿美元的重大收购(Altera、Nervana、Movidius、Mobileye),为自己在AI时代卡住了一个重要身位。
微软在云端的深度学习平台是基于英特尔的FPGA芯片,在移动端的Windows ML平台也是基于英特尔的Movidius VPU芯片。虽然英特尔也曾宣布与Facebook合作打造AI芯片,但近期的系列迹象显示,Facebook正在组建自己的AI处理器研发团队
相比之下,微软与英特尔在AI时代的利益绑定的更加紧密。微软在AI领域的拓展,也意味着英特尔AI芯片的拓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微软与英特尔这对PC时代的黄金搭档,在AI时代又再度携手,共荣共进。
今年的三大开发者大会,还剩下6月份的苹果WWDC。苹果的AI战略基石显然是超过13亿的iOS用户以及相关的海量用户数据。去年苹果在WWDC上发布了Core ML机器学习框架,首次展示了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规划。由于苹果DNA高度强调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的,使得苹果把自己的AI平台锁定在了移动设备本身,Core ML的机器学习都在iOS设备本地完成。这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保证了数据安全,但也是一种运算能力的限制,对移动端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微软和谷歌也有自己移动端的Windows ML和TensorFlow Light框架,但这并不是两大巨头的AI战略核心;他们的机器学习框架是和自己的云平台深度绑定。面对微软和谷歌的云AI战略,苹果是否还会继续坚持机器学习的本地化?
2018年6月14日,“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AI国际峰会”将于上海举办,届时来自海内外AI领域的专家学者、代表企业、投资人将出席会议,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商业落地趋势及全球人才布局。欢迎各方参与支持,点击链接: http://dwz.cn/7KiZJs (详情咨询请添加微信yjc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