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市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资本引领国产动画走向何方?
动画电影 市场近期捷报频传。 先是在电影大盘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动画电影逆势上扬,2016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映的动画电影总票房达创纪录的70.05亿元;2017年贺岁档上映的两部 国产动画 《熊出没·奇幻空间》《大卫贝肯之倒霉特工熊》票房过亿,除了节日期间在低幼观众中引起反响,节后更意外地在青年人群中引发了一轮观影热潮;还有“六一”档期涌现了《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我的爸爸是国王》《三只小猪2》《潜艇总动员5:时光宝盒》等多部动画电影,用光影为小朋友制造热闹欢乐的节日氛围。看起来, 在奇幻大片、青春片、喜剧片等类型渐显颓势的情况下,动画电影的表现格外亮眼。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该如何看待动画电影的崛起?
市场渐趋理性
2016年度中国电影市场上映的动画电影共63部,其中国产片41部(含两部中美合拍),产出24亿元票房;进口片22部,产出41亿元票房。2015年度上映的动画电影54部,国产片41部,产出21亿元票房;进口片13部,产出24亿元票房。可以看出,过去一年里,国产动画电影上映数量与之前持平,票房略有增长,而进口动画无论在上映数量和票房上都有大幅增长, 2016年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的激增主要源于进口片的贡献 。
从票房层级分布来看,2016年票房过千万的动画电影35部,其中国产片14部;票房三千万元以上的动画电影23部,国产片8部;票房过亿的13部,国产片3部;票房过五亿的5部,国产片2部;而票房千万以下的27部作品则无一例外为国产动画。 显然,国产动画的单片产出能力较弱,绝大部分仍徘徊在票房千万左右的水准。越是高位的票房层级中,越难觅到国产动画的身影。 从年度平均单片产出来看,2016年动画电影平均单片产出过亿票房,比2015年的8000万略高。但它无法掩盖一个事实,即 高票房的大体量作品与低票房的中低成本作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高的更高,低的更低,使市场过分依赖于几个爆款作品,呈现出严重的分布不均状态,这对健康良性的动画电影市场而言是危险的。
动画电影的首日票房数据也很耐人寻味,譬如首日斩获1.07亿元的《功夫熊猫3》,其作品品牌和角色已经深入人心;首日进仓7636万元的《你的名字》,源自辨识度很高的风格化导演的影响力;首日拿下7000万元左右的《大鱼海棠》,用原创性和情怀制造了足够的话题性;首日赚进5355万元的《愤怒的小鸟》则是著名游戏IP改编。显然, 这些卖座大片都有一两个能够精准营销的点,且每个点都能辐射到基数庞大的潜在观众群。 而首日仅收获2245万元的《疯狂动物城》,则通过 迪士尼 的过硬品质彰显了口碑效应的巨大威力,一路扶摇直上,拿下中国市场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宝座,再次肯定了 故事丰满、角色亲民、制作精良、寓意深入浅出的全年龄段合家欢类型作品之于市场的核心作用。
而同为迪士尼出品的《海洋奇缘》,首日只有1334万元票房,虽口碑良好,却因音乐歌舞喜剧类型的水土不服,没能在中国市场走得更远。另外,2016年上映的《熊出没之熊心归来》虽然首日进账5668万元,却高开低走,报收2.9亿元票房;而2017年上映的《熊出没·奇幻空间》在首日拿下5214万元票房的情况下乘胜追击,取得5.2亿元票房。可见,当品牌影响力接近天花板的时候,创作者另辟蹊径,在3D上下足功夫,用精美视效也能再次获得观众的青睐。种种迹象表明, 在当下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市场对于品牌、优质内容的消费渐趋理性和冷静。
原创已成趋势
从消费端来看,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对原创优质内容十分渴望,《大鱼海棠》5.65亿元的票房及其两极分化的口碑热议就是证明。它第一次真正尝试在当代视听语言条件下,从上古文学和传统建筑出发,在银幕上建构关于东方玄幻世界的视觉盛宴。观众愿意为这部影片的情怀买单,其实可以视为对原创内容需求的一次集中爆发。对创作者来说,他们追求原创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回应。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模仿和磨合,全社会对动画创作中原创意识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
再比如《小门神》与《年兽大作战》这两部影片有意识地挖掘观众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提炼喜感突出的符号和角色形象,沿用当下观众易于接受的动画视听语言,巧妙地处理传统与当代的相关议题,将和谐、责任等价值观缝合进影片叙事。 虽然尚有不成熟的地方,仍可算是对原创意识的一次宝贵践行。 还有中美合拍的《摇滚藏獒》,在 好莱坞 叙事的框架下,将个体追求世俗成功继而获得心灵救赎的故事,结合进中国特有的藏地文化语境中,也是一个在规范之内寻求原创性的好案例。
我们可以乐观预测, 动画电影市场仍有较大的扩容空间。 基本上,单片票房10亿元量级应该是未来几年国产原创动画可以达到的标准。《疯狂动物城》这种体量与口碑的作品能以15.3亿元的成绩力压很多真人电影,足以证明当下市场对动画电影的接受空间仍有想象余地。此外, 80后、90后等当下观影主流群体,对动画电影“天然”的接受习惯对市场无疑也是一支强心剂。还有中国电影市场已位居世界第一的四万多块银幕,客观上也为动画电影市场扩容做好了物理准备。
拓展创作视野
从近年票房过千万的国产动画作品来看,普遍存在创作理念格局不大、不利于在更广泛的市场内传播交流的弊病。 这些作品大都有着 明显排他的民族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 以《大鱼海棠》为例,作品探讨生死、轮回、责任的背景设定颇具野心,故事主线却扣在了一场烂俗的三角恋上,主人公椿为了救爱人对整个家庭乃至全族的生命冷漠视之,这种价值观的偏差降低了观众对作品的接受度,自然限制了作品的传播范围。
再比如《熊出没》系列,虽然也遵循好莱坞类型故事的讲述规范,但故事气质有明显排他的区域文化特征,决定了它只能在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内被接收。反观《疯狂动物城》,同样以拟人化的动物角色为主角,却能轻易跨越文化区隔的限制,不得不说是受益于国际化的创作理念,其角色设计、行为动机、叙事逻辑等既具备合理的假定性,又具备强烈的现实观照,甚至可以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对号入座。 对当下的中国动画电影市场而言,类似这种体量与制作水准的作品必须在更大的格局和视野内打造创作理念,从而制作出基石性与标杆性的作品。
在票房千万元以下的作品中,则普遍存在内容低幼、角色扁平、故事牵强、制作粗糙、创作理念陈旧和市场定位模糊的弊端,以至于连有效的营销点都很难被挖掘到。在市场回归理性的趋势下,这种大面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需要及时收敛。动画电影市场上的赢家从来都是大小通吃的合家欢类型,一味屈从低幼,就低不就高的创作理念应该及时修正。还有一些品牌效应根本从未建立起来,却自欺欺人继续打造续集,试图获得从“量变到质变”的天真做法,也是时候该自我检省了,因为市场的自我淘汰机制已经形成。
令人欣喜的是,二次元巨大的市场空间已吸引了不少资本关注,同时也让一些低龄动画开始向高龄拓展。 相信档期扎堆、故事幼稚、理念模糊、格局狭小、制作不尽如人意,这些将不再是2017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