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张江“梅开二度”生变,上交所暂缓审议科创板上市申请
亿欧大健康10月18日消息,今日,科创板上市委召开2019年第34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 会议结果显示,暂缓审议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复旦张江”)发行上市。
据招股书披露, 本次复旦张江公拟募集6.5亿元,将用于光动力技术——海姆泊芬美国注册、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持续发展项及收购泰州复旦张江少数股权等项目 ,其拟公开发行新股数量不超过1.2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11.51%,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0.43亿股,在境内上市流通的股份(A股)数量不超过7.03亿股,在境外上市流通的股份(H股)数量为3.4亿股,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
1996年11月成立的复旦张江, 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药物的创新研究开发 ,主要产品均为自主研发所得,从事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是一家研发驱动型企业,其光动力技术在业界较为出名,且拥有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口服固体制剂等技术,现有药品主要覆盖皮肤性病治疗和抗肿瘤治疗领域、知名度较高的是 世界首个用于 尖锐湿疣 治疗的光动力药物——艾拉,上市多年来逐渐成为临床首选药物之一,在国内艾拉是由复旦张江独家生产及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科创板上市并不是复旦张江首次上市,早在2013年12月16日其就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01349。
据招股书披露,复旦张江此次选择“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为上市标准,其2016—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9亿元、5.11亿元、7.4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0亿元、0.61亿元、1.30亿元。
其研发投入总额达3.85亿元,占报告期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为16.89%,其中2016—2018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09亿元、1.12亿元、1.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51%、21.99%、14.65%。
相对较高的研发占比也不能让其在上市途中高枕无忧 。
在第二轮问询中,上市委就“报告期内的收入金额及收入确认时点与发行人在联交所的信息披露是否存在差异”提出了质疑,复旦张江回复称,其向H股投资者披露的财务报表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本次申报文件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公司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与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收入金额在确认和计量方面,本次申报文件披露的收入确认时点与在联交所公告的披露的信息并不存在差异。
就“现有的研发管线的研发是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问题,复旦张江首轮问询回复并不充分,因此上市委在二轮问询中仍提出质疑。复旦张江补充回复称,在所有研发管线内共终止4项药物的研发工作,其余在研项目均正常开展,由于研发管线以创新药为主,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是这符合所处新药研行业研发难度较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及技术壁垒高的基本行业特性。
2019年3月11日,复旦张江曾将其自主研发、已获得临床批件的治疗肿瘤的Avastin生物类似药项目,以4600万元转让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对此,上市委询问复旦张江选择在此阶段转让Avastin生物类似药(rhuMab-VEGF)的具体原因及商业逻辑,并对“该项目转让是否会损害公司利益”提出质疑。复旦张江回复称, 生物药的研发成本较高,生物类似药在治疗上并无临床优势,已不符合其差异化竞争的经营战略,复旦张江研发重心已发生转移, 本次交易价格充分各方面因素且转让价格公允,因此转让时机符合公司的经营战略及商业逻辑,未损害公司利益。
复旦张江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以探索临床治疗的缺失和不足,基于光动力药物技术、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的药物开发方向,坚持创新性药物研究以及强化药物产业化发展两头并重的发展战略。
本以为水到渠成,将在科创板一举过会,不料由于复旦张江之前披露,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但其实现产业化的药物均为化学药物,并不包括生物药物。对此,上市委提出了“其前述公司业务定位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误导”的质疑,并决定暂缓审议复旦张江的首发上市申请。
编辑:武单单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