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采购现场丨跨国药企多个品种“弃权”,不中比中标过得好?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带量采购现场丨跨国药企多个品种“弃权”,不中比中标过得好?

20日,第三批国家药品 带量采购 的中标结果已经流出,其中,多家 跨国药企 因报价接近原价或者价格过高,都已直接 出局 。据现场的消息,出局的原研品种包括拜耳的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剂、阿斯利康的阿那曲唑、礼来的奥氮平口崩片、默沙东的地氯雷他定、西安杨森的多潘立酮、罗氏的卡培他滨、诺华的来曲唑、葛兰素史克的拉米夫定、辉瑞的舍曲林、西安杨森的普芦卡必利。 

据悉,这些流标的原研产品皆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此番报价,或许暗示了跨国药企对“带量采购”的保守态度。 

原研药市场迎来“洗牌”?

“市场正在迎来一波洗牌。”听闻外企的不少原研品种纷纷出局,一位在带量采购现场的业内人士向亿欧大健康说道。 

早上10点,药企纷纷进入招标会场开始报价。除了惊呼天人的“跳楼价”之外,诸多外企的高报价也引发了关注。与诸多仿制药企“血拼”不同,外企似乎显得并不“上心”。拉米夫定原研葛兰素史克/复星医药直接报价为904.2元/盒,基本未降价,并且与其他仿制药差距巨大,直接出局。 

值得注意的是,GSK并非唯一一家出局的外企。在卡培他滨片0.5g的竞争中,最高有效申报价为7.6667,但罗氏报价24.83,不仅远超最高有效申报价,还与恒瑞医药的3.379报价相差近8倍。 

在本轮带量采购中,原研替代效应已经显现。但因原价或高价出局的外企,似乎并不担忧会就此影响其在中国的市场。中康CMH数据显示,第三批国采中多个原研药几乎垄断市场,38个原研药占据了各自领域一半以上市场份额。其中辉瑞的塞来昔布、托法替布,诺华的维格列汀、新基的阿扎胞苷,默沙东的依托考昔,强生的盐酸达泊西汀片等几乎占据100%的市场份额。

拜耳的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阿斯利康的替格瑞洛,辉瑞的枸橼酸西地那非、利奈唑胺,礼来的奥氮平,默沙东的孟鲁司特颗粒剂,优时比的左乙拉西坦,西安杨森的多潘立酮,普芦卡必利等则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罗氏的卡培他滨片,是传统抗肿瘤化药中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2019年全球市场销量达18.27亿美元。医药魔方IPM数据显示,卡培他滨片在中国医院终端市场规模达到25.68亿元,在国内市场由原研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70%。直到今年年初,恒瑞医药和齐鲁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罗氏才在中国迎来了竞争对手。

但即便竞争对手祭出低价竞标,原研的市场可能短期内还难以撼动。“有时候,不中标比中标的结果要好!”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感慨道。而复盘个别外企在第二轮带量采购中的表现,或许也能窥见一些原因。 

在今年年初的第二轮带量采购中,拜耳祭出全球最低价,将其阿卡波糖产品拜唐苹送进中标名单。但近期其半年报的数据显示,拜唐苹的 销售额 出现了急剧下降,二季度仅为4000万欧元,而去年同期为1.55亿欧元。从2020年上半年来看,拜唐苹的销售额也仅为1.56亿欧元,同比下降54.4%。显然,中标的拜唐苹或许并不能享受“以价换量”的优势。 

而反观辉瑞普强,在2019年的“4+7”带量采购中,普强的两大重磅产品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络活喜)均落标。彼时,业内不少人士认为这将给辉瑞普强带来糟糕的影响。 

但事实并非如此。普强中国2019年的财报显示,其报告期内营收同比增长7%,主要靠枸橼酸西地那非、西乐葆、左洛复、普瑞巴林这些尚未被纳入集采名单的药物以及流标的阿托伐他汀钙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4+7集采城市以外的销售额拉动。

医院并非唯一市场

“外企并不担忧,它们还有医院以外的市场,比如 DTP药房 。”一位药企人士如此说道。在今天第三轮带量采购结果出炉之时,已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未中标药品还可以在零售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在当下,由于带量采购规定了使用量,中标企业可以获得约60%至80%既定的市场份额,而对于未中标的企业而言,积极开拓院外渠道,便成了新的求生之路。

近年来,处方外流的推动,为诸多药企提供了市场空间。辉瑞、拜耳、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也都设立了专门的市场团队,瞄准基层市场和处方外流。而在处方外流市场中,以专业化服务著称的连锁药店、DTP药房便是不少跨国药企的选择。

相比创新药进入院内市场及医保的艰难,DTP药房的专业化服务以及与商保的合作,让DTP药房的优势凸显。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DTP药房已经成为过专利原研药和未中标仿制药重要的渠道。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增长率超100%,销售过亿元的13个品种中,9个为处方药,其中跨国药企的表现不错,阿斯利阿康占有3席,拜耳占2席。 

当下,不少跨国药企在院内渠道面临激烈竞争之时,已经积极布局院外渠道。以拜耳为例,其已经与联手药店联手,试图实现双品牌营销共赢。但也有媒体指出,随着中标药品占据主要市场、品牌深入人心,加之集采配套措施实施,未来未中标的药品是否仍能在院外市场享受品牌红利,也得打一个问号。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林怡龄。转载或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