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创新百人会丨上承产品商,下连垂直企业,中科虹霸打通虹膜产业链
从“前辈”指纹识别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到近两年
人脸识别
成为新秀,生物识别家族的成员依次登场,
虹膜识别
也因其生物特征稳定、识别率高等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
近日,亿欧走访了虹膜识别技术的开拓企业“中科虹霸”,和中科虹霸总经理、中国第一个以虹膜识别为研究方向的博士马力 ,从虹膜识别的前世今生聊起,探讨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有哪些技术和场景优势,以及中科虹霸如何打造了自己的产业生态链。
兴于矿业,市场找到了虹霸
相比人脸而言,眼睛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虹膜,可以说是一种更为隐蔽的生物特征,其由相当复杂的纤维组织构成,包含众多相互交错的类似于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细节特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虹膜识别的发展比人脸识别晚了将近30年。
虹膜识别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1987年,两位美国眼科专家从人的眼睛中发现了不同,首次提出利用虹膜图像进行自动虹膜识别的概念。1993年,他们又找到一位科学家,实现了一个高性能的自动虹膜识别原型系统,这也成为最早的的虹膜识别系统核心算法。
而虹膜识别最初、应用最广的领域是矿山。 常年工作于矿山的矿工们指纹损坏、面部较黑,因而,指纹识别、人脸识别都不是最好的识别方式,而矿工工作危险性较高,安全有效的识别方式,对辨明他们的身份十分重要。
矿山的这一需求,大大促进了虹膜识别这一技术的发展。中科虹霸总经理马力认为,虹膜识别在中国的兴起,并不是“技术找市场”,而恰恰是“市场找到了技术”。
在市场的需求下,2006年底,中科虹霸成立,成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虹膜身份认证系统及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制造的公司之一。 而在此之前,依托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虹霸已有近十年积累的虹膜识别科研成果。技术碰上市场,可谓水到渠成。目前,虹霸的产品已应用于国家安全部门、军队门禁控制、金融、矿山等多个领域。
矿山、门锁、手机、 警务 ,多场景拓展
具体来说,虹膜识别除了在矿山等的特定场景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比起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又有哪些特点呢?
马力形容虹膜是“人体身上唯一外部可见的内部器官”,具备唯一性、稳定性、防伪性等优势。 简单来说,每个虹膜所包含的信息都不相同,即便同卵双胞胎、同一人左右眼的虹膜也不同。使用克隆技术无法复制虹膜, 其在人一生中发生的改变也极小,视觉正常情况下,外部改造也几乎不可能。
但在采集上,虹膜的可采集性相对人脸和指纹较差,需要红外摄像头等光学装置进行采集, 美瞳、眼镜等也会影响识别率。并且受限于虹膜本身大小和目前的红外光学成像技术,目前成熟的虹膜识别仍局限在远至1-2m的近距离、配合式识别,实际应用中比较难以实现摄像头远距离捕捉虹膜,并进行识别和智能分析的需求。
不过虽在监控场景下识别还存在困难,但虹霸的虹膜识别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移动式、微型化方面的应用依然十分广泛。
以规模应用的矿山场景而言,2007年,虹霸的产品及技术就已应用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前全国数百家矿山企业,每天100多万矿山工人使用虹霸产品,进行20多亿次的虹膜比对。
其为煤矿提供了井上、井下多款设备。 如应用于井下的隔爆型虹膜识别仪,是国内第一款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的虹膜识别产品,基于自主的虹膜识别算法及图像采集装置,在万人级别的密集人群场景,单目的误识率可达到1/120万,双目误识率可以达到1/120万的平方。并且,识别仪具有防爆、出色的防潮、防尘、防震和耐高压等性能,也相当于记录井下工人出入井情况的的“黑匣子”。
另外,手机和智能门锁,也是虹膜识别发力的重点领域。马力认为,作为智能化的一环,门锁会成为下一个家居智能改造的重点。而在指纹锁、指静脉锁等都在抢食这一市场的情况下,平衡好“成本、功耗和体验”三者的关系,是虹膜识别门锁打入这一市场的关键。
虹霸与展讯合作开发了虹膜识别智能模组,第三方可通过标准插槽接口集成到智能门锁、智能保险柜、汽车后视镜等产品中,并通过软件开发工具包(SDK)配置多种应用程序。
而在手机领域,虹膜应用的场景一是解锁,二是支付。 2016年8月,三星在其发布的旗舰机中Galaxy Note 7中率先加入了虹膜识别解锁功能。另外,虹膜识别支付也是虹霸更看好的,相对于人脸识别需要密码等方式配合使用,虹膜识别能提供更好的安全度,马力在很早就提出了“眼神支付”的概念。
在2016年1月,虹霸还和展讯合作,推出了中国第一款规模量产的虹膜手机,用于政府和公安行业。目前,虹霸的安防智能警务终端已在北京进行试点,用于采集虹膜识别样本,同时将数据传输到警务终端设备上,警务人员使用终端设备可读取身份证信息识别身份,支持亿级的数据库。
中科虹霸联合公安部一所等部门筹划公安相关领域建库,包括监管系统的虹膜建库、相关市局的侦察办案中心等,用于准确、快速地识别譬如入关、涉毒、涉逃等重点人群。
200亿美元市场,透视虹膜识别产业链
目前,虹膜识别产业链主要包括算法与软件、红外LED、红外摄像头、综合方案与集成等。虹膜识别终端产品的供应商,主要是算法与集成一体化厂商。
中科虹霸等掌握核心算法的企业,作为综合方案商,集成了各个部件,提供最终的终端产品。 产业链下游主要划分为传统的企业级设备(门禁系统、身份识别系统、工业控制等识别机和识别仪)和新兴的消费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两个应用方向。
马力告诉亿欧,虹霸的上游合作厂商包括主板厂商、芯片厂商和光学成像装置提供商,下游则和公安部门、海康等安防厂商及手机、房地产等垂直领域厂商合作。在国外市场,如印度、东南亚、中东等,能提供多样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作为行业的开拓者和产业枢纽,虹霸在和上游的合作中,研制和集成算法及产品,在和下游的合作中,打通虹膜识别应用于具体领域的产业链条,促成虹膜识别的生态建设。
据美国智库的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将达到218.7亿美元,其中虹膜识别的市场份额,将从2015年的7%提升至2020年的16%。
马力也指出,虹膜识别目前在市场发展上,与人脸识别还存在差距,但人脸识别相对于上一代生物识别技术指纹,也只用了3、4年时间崛起,虹膜的市场应用也充满了机遇。
指纹、人脸和虹膜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过超10亿人口的采集和应用(印度已采集超过12亿印度公民的虹膜信息),是全球前三位的生物识别方式,其普适性和可覆盖性得到了证明。
未来几年,虹膜识别将正式进入到数据积累和行业规模应用阶段,其市场空间值得想象。
推荐:安防创新百人会栏目
近年来, 人工智能 正快速渗透到安防行业的各个环节,安防也是目前AI公司争战的主战场。紧跟“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亿欧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的应用落地,并推出《安防创新百人会》栏目。
我们将采访100家安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果您有合适的企业推荐,或者想加入“亿欧安防AI创新学习群”(余凯、孙剑、徐立、浦世亮、陈宁等行业大咖都在群里),均可联系亿欧记者李论(微信:lilun18846810390)。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科技创新带动资源集聚等方面着力颇多,创新机制、产业升级、人才引流、协同发展等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相应的,人工智能、人才赋能正深刻地影响着商业步伐。
2018年10月18-19日,亿欧将在深圳举办 “引擎·引领” 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 ,集合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一众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科技创新未来趋势,盘点技术革命下的发展契机。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64?herkunft=6648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