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能改的支付宝 未来做社交还值得我们期待么?
在“校园日记”风波发生的第二天, 支付宝 母公司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彭蕾用一封内部反思信,鲜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事儿错了!没什么可遮掩的。
所以,基本上这件事会到此结束了,两个有争议的圈子已经被关闭,按照彭蕾在信中所说的,所有打擦边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对恶意发图的用户也会有处理,至于圈子后面怎么做,支付宝内部要讨论和整顿。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做人是这样,做企业也是这样。不过,在商言商,更多人更关心的是,出过这么大的篓子,支付宝还会继续探索社交么,知错能改的支付宝,未来的探索,还值得期待么?
大App都离不开社交功能
会不会继续做,答案是肯定的。据支付宝内部人士反馈,圈子确实存在社区运营经验不足,审核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但不会因此把这整个产品一棍子打死。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支付宝就非做社交不可,做一只安静的美钱包不好么。其实,并不是支付宝非社交不可,而是作为一种基础功能,社交就和搜索一样,会是所有大App的标配。
想象一下,如果淘宝没有旺旺,会怎么办,买家卖家无法交流,购物体验会大受影响,而旺旺,其实就是一种社交工具。
对于支付宝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社交肯定不会是业务的主角。在目前整个蚂蚁金服的业务架构中,有支付宝事业群、理财事业群、保险事业群、微贷事业群,芝麻信用等,但是,并没有社交事业群,可见这并不是其业务的重心。
但是,不是主角,不代表要舍弃这个功能。比如用户在支付宝上选购理财产品时,如果有牛逼的理财经理可以支招;遇到保险理赔问题时,有理赔员可以咨询;又或者你消费过的米其林餐厅,大厨可以和你分享美食心得;是不是还不错的?与人交流,是一种刚需,支付宝上的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各种吃喝玩乐,都需要能够满足用户的交流需求。
学费很贵 但对支付宝未必是坏事
对支付宝来说,这次探索,交了一笔很高昂的学费。像支付宝这个量级的公司,商誉和品牌已经是极其重要的资产,某种程度上,甚至不比业务量的重要性低。就像彭蕾在信中所陈述的,“我们一直如同看护自己生命一般看护的支付宝,今天被冠以各种污名。何忍卒睹?!“ 字里行间,痛心疾首。
据支付宝内部人士说,这几天阿里和蚂蚁的内网,排名前10的帖子都是关于校园日记的讨论,其中不乏极其尖锐的批评,最终,彭蕾的帖子为此事定了调。纠错和反思能力,对于身处快节奏环境的互联网公司而言至关重要。
交了如此贵的学费,痛定思痛是必然的,支付宝上不能不要的社交功能到底要怎么做,想必内部会有一番更慎重,更充分的讨论。一个可能的方向是,和自己的业务做更充分的结合。
淘宝把旺旺做成了不可或缺的功能,让旺旺能够服务于自己的主业电子商务,除了旺旺之外,淘宝上还有不少像微淘等其他的带有社交属性的功能,虽不像旺旺那般刚需,但对电商或多或少都有些帮助。
对于支付宝来说,做一个聊天软件,或者一个像贴吧、豆瓣一样的社区,并没有太大价值,因为其主业必然是新金融的服务,以及各类城市便民服务和吃喝玩乐服务,那才是大金矿。
即使微信现在如日中天,在金融服务上,和支付宝或者说蚂蚁金服之前的差距也依然巨大:理财通用户规模在千万级,余额宝已有3亿;微粒贷到今年10月,累计贷款笔数不过1500万笔,而花呗借呗,用户数已经过亿,花呗在双11一天的支付笔数就可过亿;在保险和个人信用领域,微信几乎还未有实际进展,但蚂蚁金服的保险和芝麻信用,已经在各自领域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手握这样一手好牌,支付宝不可能,也实在没有必要舍本逐末,去做成社交工具。
但是,围绕这些用户所需要的服务,如何让社交功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让用户的理财、信贷、保险、以及各类生活服务的体验能够更好,这才真正值得支付宝去思考和不断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