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资本蒋晓冬:完成NEA十二年投资之路,另起了一个健康和消费投资的“炉灶”
“中国的创业投资市场正在快速洗牌,在大的趋势下每一个都会主动或被动参与到下一轮的洗牌中,但我想试试在台前发牌。”离职NEA(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之后, 蒋晓冬 坦言这是他创立 长岭资本 (Long Hill Capital)的本质驱动。
从投资启蒙开始, 蒋晓冬 在NEA度过了12年投资生涯。离职前,蒋晓冬的 title 是NEA全球合伙人兼中国董事总经理。作为全球最大的美元风险投资基金,NEA从1977年开始,走过了产业到互联网升级的整个过程。在将近40年的机构投资进程中,投资了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全球600多个项目,管理着规模超过170亿的美元资金。
和大多数美元基金在中国设立人民币基金做法不同的是,NEA为单一基金全球统一管理模式。蒋晓冬站在全球和中国的边界,经历着全球创投市场的潮起潮落和中国风险投资的野蛮生长。
2016年11月15日,蒋晓冬联合蒋波组建 长岭资本 , 并宣布已于10月初完成1.25亿美金首期基金募集 。蒋晓冬为管理合伙人,NEA前同事蒋波为合伙人。在野蛮生长的中国投资市场, 长岭资本 从筹建到募集完成仅用不到半年时间。按照蒋晓冬的表述,“在资本寒冬里逆势完成这笔募资,并不容易。”
这笔募资将把“主题驱动”作为主要投资策略,专注增长性最强和团队最擅长的赛道。“健康服务”和“消费服务”是蒋晓冬团队关注的两大主题,他们将基于过往的投资经验,在国内寻找这两条赛道的早期项目。按照公司的介绍,投资集中在A轮和B轮,初始投资金额平均在1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之间。
“从全民PE到全民创业再到全民FA,中国的创业和投资确实被搅动了太多的泡沫。长岭资本更愿意关注产业的内生规律,在20年之后回顾这些被搅起来的风口,希望站在了某个正确位置。 ”NEA在过去投出了300个健康产业项目,有80家成功上市。蒋晓冬在这样的投资专注度下,养成了“不看红旗飘向哪里”的投资风格。
台前“发牌者”
蒋晓冬并不常常出现在媒体的专访席上,这种低调的风格和NEA稳健的投资风格似乎有某种程度的吻合。
NEA从1977年创立至今,在近40年里已经做到第15期基金,这在天然以风险为基因的投资市场几乎罕见。风险投资需要的是看穿过行业波峰波谷的远见,而这样的“远见”在NEA已经被继承到第四代合伙人。
在这种几乎要做成“百年老店”的基金里,蒋晓冬从“零”开始,获得国内合伙人里少有的完整投资训练。
蒋晓冬在南京大学完成了他的大学生涯,并在美国拿到了他的计算机硕士学位。在2005年做风险投资以前,蒋晓冬几乎是“一张白纸”。2005年的中国,风险投资仍是一个小众的市场,蒋晓冬从分析师做起,到董事总经理和全球合伙人。他主导的NEA中国区目前已经投出28家企业,共3.2亿美元,分布在科技、消费、医药、金融服务四大行业。28岁的时候他开始负责NEA中国区投资业务,成为当时公司最年轻的合伙人,被灌输的一直“硅谷”的投资理论。
“他们教会我如何看企业基本面,价值和成长潜力。我心目中的投资就应是这样。”专注项目解决的实际问题,并用“望远镜“和放大镜”反复观察,望远镜长期观察垂直行业的周期规律,放大镜关注创业公司的成长发展。因此才有NEA过往投资300家健康企业,80多家上市的业绩。
在做投资的第十二个年头,蒋晓冬认为是时候用这套“硅谷”投资逻辑,“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中国打。”
在蒋晓冬的判断里,未来中国十年和二十年,大的机会方向都在改变。整个VC行业在快速变化,原来大家一致看好的,现在不一定这样。由O2O为代表的“互联网+”的红利慢慢减少,互联网创业投资进入深水区,大家的市场判断开始失去共识。
“混沌的时候,就是机会来的时候。”NEA有过去创投市场40年的数据,蒋晓冬看了每一个十年的数据,他认为在大的变化的大势下,整个市场可能会重新洗牌,产业内生规律将主导着这场变革。与其在后面“洗牌”, 蒋晓冬更愿做的是在前面“发牌”,在规律的框架下,用资本力量推动创业浪潮。
愿意一起“玩牌”的人很多
愿意跟蒋晓冬一起“玩牌”的人,显然比预想的要多。
蒋晓冬的前东家NEA给了“长岭资本”较大的支持,NEA既是长岭资本的前五大LP,也把部分被投企业交给了这家新基金,包括NEA的两位创始人和现任管理合伙人在内的7位美国同事也成为了长岭资本的个人LP。
此外,知名的机构投资人IFC(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 Asia Alternatives(鲲行投资)也是长岭资本的投资方之一。他们在蒋晓冬不到半年的募资时间里,帮助“长岭资本”组建了一个1.25亿美元的基金。
国内新基金层出不穷,但在人人都谈“资本寒冬”的市场行情下,这笔融资几乎是“逆市”在做。
对于“资本寒冬”的论调,蒋晓冬直到真正自己去融资的时候,才发现行情确实不太乐观。从2009年经济危机到现在,这几乎是中国VC融资最困难的时候。投资市场起起伏伏,未来半年仍然看不到特别好的迹象。
国内基金仍然是买方市场,并且基金的融钱并不比创业者容易。“当你去问别人要钱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创业者融资的心态。”
这笔融资从4月份开始,到10月初完成,作为基金的首次募集,5个多月的时间并不算长。
作为一支新基金,长岭资本并没有过往的投资案例。投资者们看的是蒋晓冬在NEA过去10年中成功退出的5亿美金,和年回报率20%以上的业绩。他A轮投资的海吉亚医疗集团在过去五年内,营收从1000万到目前的逾10亿,下属10多家连锁肿瘤医院和50多个诊疗中心。NEA两年前在A轮投资的“固生堂”目前的融资金额也已达到1亿美金,这家在被投前还亏损的中医连锁,过去两年内收入规模和估值都翻了近10倍。而NEA曾在早期参与投资的微医集团(挂号网),也已成为国内移动医疗领域的重要企业。
于此同时,长岭资本“主题驱动” 的投资策略似乎得到了更多人认同,他们看好在中国“老龄化人口”和“年轻消费升级”这两个快速壮大的服务目标群体。
长岭投资团队的组建,遵循的依然是蒋晓冬投资的判断。团队大部分来自经纬创投和晨兴创投,在健康和消费服务两大主题领域有着不错的业绩。投资过中信医药、微医集团、平安好医生和蓝港互动、饿了么、野兽派在内的优质项目。
打“主题驱动”投资策略
“新一代主题驱动的创业投资基金”是长岭资本给自己的定位。而这两个主题,一个是健康服务业,一个是消费服务业。这是长岭资本对中国市场“大势”的最终判断。
医疗和消费背后,是中国正在崛起的两大群体。蒋晓冬判断,未来十年内,中国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和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都将超过美国全国人口总量。
这两大群体逐渐壮大,需求也正在凸显。“但以低廉的成本,来为这几亿人提供优质和高效服务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出现”。因为供需关系失衡,需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满足这些需求。长岭资本认为这两个群体的形成,本质上决定了医疗服务和消费服务的巨大市场。
在健康服务领域,拿国外市场对比,美国医疗市场今天的药占比为12%,日本大约在22%。而这些国家在40年前的药占比,和中国今天一样是40%多。“一个逐渐成熟的医疗市场里,药占比长期来看一定会下降,因此未来20年中国医疗产业的增量会更多在医疗服务上。” 蒋晓冬认为相对于产品驱动的投资,如何将产品更高效和低成本地,应用于最广大患者群体的“服务”在今天的中国更需要创新,也有更广阔的前景。 长岭资本在健康服务领域重点关注新型诊疗服务、移动医疗、生命科技和大众健康。
消费服务是长岭资本关注的另一大领域,在这个看似更为宽泛的领域,蒋晓冬认为“技术驱动”和“需求变化”的长岭资本未来投资的两个角度。
“市场经历了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大潮,但在浪潮之下,上一次可能是移动医疗,下次可能是AR/VR之类的技术潮流。”这些技术大潮并没有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共识,但一个共识就是,这些技术驱动的产品,是未来投资的焦点。
从需求角度考虑,新一代中产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和品牌认知,都在不断地变化.远到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通过脸书将粉丝转化为选票而成功当选,近到中国网红电商的兴起,都在表明用户的社交行为和消费行为在快速地变化。这些微妙的变化在解构着传统的认知,蒋晓冬说要“拿着放大镜”去看。看的结果有可能和大家一样,有可能不一样,“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判断”。
投资是“谈婚论嫁”
形成自己的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国内如今“全民FA”的态势似乎是一个佐证。
“投资者属性偏FA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投资机构需要做自己独立的价值思考和判断。”蒋晓冬认为创业的成功是“超越流行性”的事情,而行业的发展,有自己的内生规律。市场搅动的泡沫让投资变得非理性,但成功的投资和创业,需要穿透这些泡沫。
蒋晓冬把投资比做和创业公司的“谈婚论嫁”,投资机构需要通过和创业者的不断交流,找到某种匹配,这本质上跟“谈婚论嫁”一样。
“我们的投资相对比较专注。在任何一个领域,风格是首先对产业链做仔细的分析研究,然后判断其产业链的核心机会在哪里。一个基本方法是假设我自己作为其中的一个创业者,我会怎么做?然后去寻找与我有类似思路的企业团队。”
蒋晓冬认为投资的过程是“用心”,投前形成自己的独立的判断,项目中更多地和创业者沟通。投后给予最大支持。
“投资机构不仅是啦啦队,也不是训导师”,投资机构需要相信创业者的判断,也要敢于在关键时刻为创业者提供基于自己丰富经验和独立思考的见解。蒋晓冬给长岭资本给的定位是,是“一个既能给企业带来危机感,又能带来安全感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