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在哪里》能借《哈利·波特》光环创造新的IP吗?
《 哈利·波特 》是英国作家J·K·罗琳于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共7部。 这个系列是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为主要舞台,描写黄金三人组——哈利、赫敏、罗恩在霍格沃茨的学习、生活和打败大反派伏地魔的故事。
2000年,《 哈利·波特 与魔法石》上映,此后十年间,《 哈利·波特 》系列7本书被改编成八部电影,第七本书《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被分为上下两部电影,于2010年上映完毕。
罗琳写完这七本书,用了十年。八部电影拍完到上映,同样也花了十年。
当2010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结束的时候,哈迷哀叹——霍格沃茨的世界要彻底离我们远去了!
未曾想,时隔6年,罗琳带着《 神奇动物在哪里 》再次回归。只不过,《 神奇动物在哪里 》里面并没有哈利波特,它是讲神奇动物学家纽特·斯卡曼德离开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后,为了寻找和保护神奇动物踏入纽约所发生的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这个故事在《哈利·波特》系列中也埋有伏笔,所以哈迷们算是等到了一个惊喜。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史
众所周知,《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换了4个导演。原著粉一度嚷嚷说不停换导演,风格不统一,看起来极为影响观感。
1.克里斯·哥伦布
由哥伦布执导的前两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mtc分数分别是63和64,一般商业大片的一般口碑,电影化完成得不错。这两部是整个系列里面最忠于原著的,风格偏童话、偏温情、偏暖萌,故事完成度也相对来说较高。
哥伦布此前导演过大名鼎鼎的《小鬼当家》系列,对于这种风格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2.阿方索·卡隆
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阿茨卡班的囚徒》是由阿方索·卡隆执导,阿方索·卡隆后面执导了大名鼎鼎的《人类之子》和《地心引力》。
他个人风格偏暗黑系、剧情系,所以他执导的第三部风格成熟且黑暗许多。他对原著的把握相当精准,不像后面几部删去了大量的情节和线索。他是这4个导演里创造力和灵感最活跃的导演,虽然受所拍电影是少儿影片的限制,但他仍有不少神来之笔。
例如他加入了小说里没有的暧昧的感情戏,不过哈3小说本来就是7部里最具青春期叛逆风格的,找这么个导演来拍倒也相得益彰。
不好的方面是,这集的风格突变应该是稍微有点吓到观众了,特别是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因而这部的北美票房也是系列最低。但这一部同时也是原著粉最喜爱的一部。
3.迈克·内维尔
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虽然评分尚可,但招致了原著粉大量不满。一来主演丹尼尔长相突然崩坏,由原本的帅气暖萌突然变得棱角分明,而且造型变成一头艺术家的长发,让他看起来相当可笑;二来导演对故事的把握有些吃力,感觉导演在情节的取舍上左摇右摆,完成度和故事性都不够。他对整部影片的驾御有些吃力,很多情节处理的含蓄有余激情不足,连他以往最擅长的感情戏的处理也因为时间的限制没能很好地深入表现,欠缺了很多回味。
不过特效在这一部中用得应心得手,色调也越来越暗黑,观赏性尚可。
4.大卫·耶茨
后面四部包括《神奇动物在哪里》都是大卫·耶茨执导。美术指导一流,剪辑流畅,部分镜头很有韵味。不足也非常明显——他对原著删节过多,诸多线索也因此而断掉,伏笔也衔接不上,因而有些情节会令没看过原著的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剧本的完成度是很不错的。
《神奇动物在哪里》是番外篇?前传?还是续集?
首先,我们要厘清几个概念。
在英文里,续集一般有两种表述:franchise和sequel。前者其实是指系列电影,不一定是严格的续集,比如007系列。后者一般用于直接从前一部发展出来的续集,比如《碟中谍2》。续集电影是一种商品属性非常明确的电影产品,必须要有一个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才可能出现这种依托产业链才能出现的产品。比如版权归属、演员合约、主创合约、产品质量控制、档期协调机制等等。
前传:prequel,是指讲述系列故事之前发生的事情,例如《霍比特人》就是属于《指环王》系列的前传。
番外篇:extra chapter,则是指除主线人物以外的配角人物改编成的故事、动漫、小说等,是衍生作品的一种。
根据官方说法,《神奇动物在哪里》是属于原著《哈利·波特》系列里,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奇兽饲育学”课所使用的课本,而J·K·罗琳于2001年出版了这本魔法动物图鉴。
在《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粉丝试映会上,罗琳表示自己“很确定”,《神奇动物在哪里》是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的前传,而且《神奇动物》系列将会拍摄五部电影。
按照“前传”的定义,其实罗琳本人对《神奇动物》的定位并不准确。严格意义上来说,《神奇动物在哪里》应该属于《哈利·波特》系列的番外篇。
这部电影的市场反响,只能说,符合期待吧——IMDB,7.9分。烂番茄,77%新鲜度。Metacritic,66分。豆瓣8.2分。没有特别高,也不至于低到哪里去。大部分哈迷还是会为此买单。
毫无疑问,哈利·波特已经成为了一代人的G点。不论任何时候,任何作品——无论是前传、番外、还是续集——只要与它相关,都会牵起一阵滔天巨浪。在为期一周左右的媒体与粉丝集体狂欢之后,我们便回到彼此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里去。然而,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让我们能再一次回到魔法世界,回到某个窝在杯子里偷偷拿着手电看书的夜晚。在这一点上,《神奇动物在哪里》做到了。虽然电影不够完美,但足以让粉丝们大呼过瘾。
不过,还是有部分原著粉表达了对《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失望心情——如情节过于单薄,人物不够符合期待,剧情设置有Bug等……如果《神奇动物在哪里》想要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番外篇生存下去,并持续卖出5部的话,恐怕需要华纳拥有强大的故事驾驭能力。如果接下来的故事生命力不强,不能带给粉丝新的刺激的话,剩下的四部便只能靠卖情怀来支撑了。
《哈利·波特》系列还能有续集吗?
从故事架构的角度来看,《哈利·波特》无疑是非常适合拍续集的。目前,书已经出了第八部——《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但这一部书有强烈的剧本痕迹,甚至都不是书的表现形式。而读到故事的粉丝也克制地表达了对这个莫名其妙的“第八部”的失望——罗琳阿姨也跟我们一样老了,毕竟距离第一部书面世已经过去了19年。
第八部讲的是黄金三人组的孩子们,与伏地魔莫名其妙的一个女儿的相爱想杀的故事。——故事太牵强,有生卖情怀的嫌疑。
抛开第八部是否真的要拍成续集不论,单看看《哈利·波特》系列本身是否具备拍出卖座续集的条件。
1.背景是否具有生命力
故事的背景如果不够宏大和完整,剧情只会越走越窄,最后适合完美收官,不再有续集。而《哈利·波特》系列的魔法社会创造得十分完整,故事背景也设计得极其严谨,作为魔幻小说,合情合理甚至几乎找不出破绽,这是很难得的。
魔法世界人口不高,但是他们拥有自己的行政部门,司法机构,教育机构,体育赛事,革命暴动……故事的背景设计也很有说服力:长久以来巫师们,尤其纯血巫师们十分自恋,很多人梦想纯血巫师统治整个魔法世界(包括各种魔法生物) 整个麻瓜世界,所以巫师们和各种物种和人种都有很高的利益冲突。
在此基础上,有了Grindelward的革命,有了Dumbledore少年时的错误,有了Tom Riddle悲剧的诞生和病态的成长,有了Voldemort的势力的崛起,有了Umbridge的傲慢和偏见,有了赫敏的事业,也有了凤凰社和DA的使命。书中每个人的性格和对应的命运也很合理,包括邓布利多和斯内普曾经犯过的错误,Barty Jr.的堕落,Regulus的转变,Lupin的挣扎,海格的倔强… 小说甚至精心设计每个龙套的家庭背景。魔法世界的完整性仅次于中土世界(《魔戒》展现的那个世界)。
从这一点上来看,《哈利·波特》系列满足拍续集的基本条件。
2.故事是否过于完整
许多人可能觉得,在第七部的时候,哈利不是已经把伏地魔彻底打败了吗?这个故事可以说已经彻彻底底结束了,因为冲突已经消失。
故事往往起源于冲突,即一正一邪的力量的较劲,故事也往往沿着冲突展开,时而正派占上风,时而反派得利,如果一方彻底失败或死亡,冲突不复存在,故事到此至少也应告一段落。如果想要继续写下去,那么就应该出现一个新的力量与幸存的这股力量抗衡。
显然罗琳阿姨深谙这个黄金法则——她让伏地魔凭空多出来一个女儿。虽然后面有交代这个女儿是怎么来的,但是对于前面七本书中没有任何伏笔的故事来说,还是太牵强。更让人尴尬的是,在第八部中,哈利的小儿子居然爱上了伏地魔的女儿——这下子故事就朝着狗血方向狂奔,拉都拉不回了。
中国粉丝都表示,这是在致敬我国著名的霸道总裁文吗?
故事的完整性已经具备,如再展开,还希望罗琳阿姨不要太偷懒,这样延伸出的故事让人感觉有点狗尾续貂,如果第八部拍出续集的话,难以收买原著粉的心。
3.原班人马能否凑齐
现在的黄金三人组身价不同往日,不过为了情怀,他们肯定还是能够再聚首。饰演斯内普教授的艾伦·里克曼已经去世,永远地无法再回到片场。这一点,原著粉会非常遗憾。
原班人马是考验续集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旦换角,哪怕换的角演得比原班人马好,观众也不会买账。如果是全换角还好,如果只是换掉其中一两个角色,会让人感觉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
因为有了《神奇动物在哪里》这个番外,就让《哈利·波特》系列的续集十分微妙。一方面,既然已经有了番外或前传,再拍续集明显有“过度消费”、“卖情怀”的嫌疑;另一方面,番外的质量和口碑也将对续集产生线性影响——如果接下来的四部《神奇动物在哪里》票房不错的话,应该会对《哈利·波特》系列的续集产生好的连锁效应;反之也会影响续集的口碑。
《神奇动物在哪里》能借《哈利·波特》光环创造新的IP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