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网络节目退场,高晓松和罗振宇又同步了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第一代网络节目退场,高晓松和罗振宇又同步了
在很多人还没意识到的时候,第一代网络视频节目已经结束了它的生命周期。

继《晓松奇谈》停播之后,《罗辑思维》也于前日宣布停止制作时长45分钟左右的周播视频,改为时长在5-8分钟的日播音频,只在得到App上线。

如果是从开播起就关注这两个节目,大概还会记得高晓松和罗振宇最初的定位分别是“说书人”和“书僮”。说书人和书僮撂了挑子,不仅听书人没有太多感受,就连爱奇艺和优酷也将这件事情冷处理,没有大张旗鼓的告别,大概连个首页焦点图都懒得给。

听众没有怀念再怀念的原因是,虽然已经放弃做视频,高晓松和罗振宇给人的感觉却还是始终在线上,甚至比 2012年他们刚推出节目时还要无处不在。参加《奇葩说》,开跨年演讲,成为微博另类男神,成为创业活跃分子,每隔一段时间,这两个人就会成为热点。高晓松是因为自拍,罗振宇是因为发财。

他们都通过视频网站完成了个人品牌的塑造,而且大概是迄今为止从视频网站获益最多的两个人。在怎么自拍都不会惹人讨厌之前,高晓松是酒驾名人;在引领知识服务风潮之前,罗振宇还只是小有名气的媒体人。而那时的视频网站,被反复点播的是《甄嬛传》,综艺节目只能看电视上播过的,上线时间还要比电视台晚一天。

在注意力不那么稀缺,好内容万分紧俏的时候,高晓松和罗振宇恰好出现在那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在网感这个词还没有被说得这么俗烂之前,判断一档节目是不是真正根植于互联网,标准是想象一下它若是被移植到电视台,会不会被立项,会不会受欢迎。尽管电视上早有与《晓说》形式近似的节目,比如《老梁故事汇》或是《王刚讲故事》(这似乎是两档暴露年龄的节目),但高晓松和罗振宇显然不会被电视台列为节目人选——他们太没有明星式的表演魅力了。如果以专业制作团队的眼光来看,《晓说》和《罗辑思维》做得也太糙了,从拍摄、剪辑到后期包装都够不上电视台的标准。

恰恰是这种糙,跟当年视频网站的“穷”一拍即合。2012年,视频网站还没有成为各大内容制作商眼里的首席金主,也请不动把网剧、网综视为末流的明星们。《晓说》、《罗辑思维》推出之初,视频网站不曾对它们寄予厚望,只当是一种低成本的尝试。

按高晓松的说法,《晓说》开张是靠“一张桌子,一把椅,一把扇子,一张嘴”,自己就是个“天桥撂地的”。而罗振宇也一再强调正是因为参与门槛的降低,才让他得以进入视频节目的制作。录制《罗辑思维》只需要一台佳能5D mark相机,一位刚毕业的年轻摄影师。渠道是开放的,视频网站对内容如饥似渴,乐意开放首页推广资源。

最早成功的网络节目也只能是语言类,在大型娱乐类节目这项上,视频网站根本没有筹码战胜电视台,只好在被电视台逐渐抛弃的语言类节目上另辟蹊径。事实上,这个规律延续至今。形成品牌的《奇葩说》、《火星情报局》、《拜托了冰箱》都属于语言类节目,至于歌唱类节目如《偶滴歌神啊》、《Hi歌》,没有一个成为爆款。

《晓说》和《罗辑思维》在视频内容的蛮荒草创时期,抓住了最早的风口,由此发展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

五年过去,视频网站的格局和流量的成本,都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再来看看视频网站现在都在主推哪些节目:优酷——汪涵、钱枫主持的《火星情报局》,爱奇艺——李维嘉、吴昕主持的《爱in思谈》,腾讯——张绍刚主持的《吐槽大会》。

除了感觉整个湖南卫视的主持团队都被视频网站掏空了之外,有几个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这些节目都有明星嘉宾,主推的是群像而不是个人品牌,幕后制作团队也都越来越专业,《火星情报局》背后的制作团队脱胎自湖南卫视,《吐槽大会》背后则是做出过东方卫视《今晚80后脱口秀》的笑果文化。

视频网站超过了电视台之后,变得越来越像电视台,升高了制作门槛,也阻断了新的个人脱口秀脱颖而出的可能。这些节目除了尺度方面略有宽松之外,从形式到内容,都跟电视节目没有太大差别。

这回轮到音频、直播来革视频网站的命。比起视频,音频再度简化了制作流程,连相机和场地都不需要,只需要简单的电脑设备。语言类节目,尤其是主打个人的语言类节目,天然就适合转为音频,让用户在通勤工具和睡前利用碎片化时间收听。对已成大腕,日程渐满的罗振宇和高晓松来说,也许无暇专门抽出时间来制作视频,但音频无疑是很好的补充。

以《奇葩说》成名的马薇薇、黄执中等人在喜马拉雅上推出的付费音频《好好说话》,遵循的也是同样的逻辑。

正如电视台的强大和老化,给了视频网站创新的机会。当视频网站变成老大哥, 就到了又一批新平台和内容创作者在缝隙中寻找光芒的节点上。

   



随意打赏

高晓松节目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