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性冷淡」风的设计酒店,都是骗我们文艺青年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陈苍苍(ID:followcangcang),作者:陈苍苍
作为一个冷淡系博主,我连住酒店都一定要精心挑选「 性冷淡 」极简风的——真的,我对「 性冷淡 」风爱得深沉。
别看这篇文章非常标题党,实际上我也是心有不忍。这么说吧,也不是欺骗,表述地精确一点的话就是性价比没有那么高吧。当然了,我们文艺青年,要什么性价比?这也是我矢志不渝勇于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的原因——反正我心中有爱也有恨,吐完槽该住也还是要住。
▲香港TUVE
Part1. 如何在茫茫酒店/民俗中一眼辨认
每次出门,我都会千辛万苦地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挑选极简「性冷淡」风的设计酒店/民宿上。那么开篇就先来讲一讲,这些酒店一般都具备哪些特点?
首先当然是极简的风格。现在大行其道的主要分为北欧「性冷淡」风和日式「性冷淡」风,日式一般以白色+原木色为主。
▲上海水舍
而我本人最近则尤其喜欢那种走清水混凝土路线的设计酒店。
其次是名字。真的很好认,在起名这一件事上,它们往往一脉相承。大概是遵循了「性冷淡」家族中X字辈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吧。我随手列举几个。
舍字辈:北京有瑜舍,成都有博舍,上海有水舍,杭州有山舍,大理有喜舍无舍莫舍,还有东舍、九舍……
此外还有隐字辈、青字辈、栖字辈、庐字辈、谷字辈等。
据我本人的不完全观察是这样,一般来说舍字辈是比较正统的极简「性冷淡」风,栖字辈多小清新,庐字辈和谷字辈则多走野奢风。
然后还有客房数量,一般在十间上下,并且每一间的内部结构也不一样——大多是民房改造,要做到完全一样也挺难的。但可以转变思路、通过起名给每间房注入不同的文艺气息嘛。比如杭州某家精品酒店,房间分别叫寂照、过溪、迟留、法雨……苏州某家精品酒店,房间分别叫西美、闾邱、蒲林、箓葭……
怎么讲,不心动还挺难的。与之相对应的,预订起来也非常难。
最后,位置一般都非常偏僻。真的,绝大多数都非常隐匿,有的如果没人引导的话找起来是非常费劲的。比如有一次,我兴高采烈地给一个西安盆友发送:西安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型酒店。之后我们就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西安盆友:
呵呵,你来吧。远成个锤子了。
被泼冷水的小陈:
哦!我又不是地图我怎么知道。
又有一次一眼看中了某在2016世界建筑节获奖的唯一国内酒店,结果上网站一搜,看到这样的点评:
酒店位置太偏了啊!成都双流机场过来两个多小时,高速转国道,国道转省道,酒店的招牌也不醒目,导航到达目的地都不能确认。
还有一次去普吉,订了一家在海边山上的冷淡风酒店。某宝上约的当地接机司机开着车带着我在目的地附近转了半天,又叽叽呱呱跟路人打听半天,直到拐进一条小山路才最终来到了酒店门口——「连本地司机都找不到成就」达成。
度假区尚且情有可原,而即使是在市中心的,也是大隐隐于市,比如位于三里屯的某知名冷淡风酒店,我虽然下不了决心去住吧,但特别想去喝个下午茶。结果一路跟着地图绕了三圈愣是没找到。
Part2. 国内的「性冷淡」风设计酒店/民宿伤了多少人的心
我本人的上当经验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
其中最痛苦的住店经历是在大理的洱海边。当时也是千挑万选,锁定了至少三家冷淡风酒店。但这些酒店实在是太炙手可热了,好不容易才抢到其中某一家的一间空房,快快乐乐地从大理市内赶了过去,可惜天不遂人愿,当晚惨案就发生了……
因为是一个星空房,预想的是晚上看星星白天晒太阳。但大理的风季实在是非常可怕,酒店就在洱海边,而房间的设计又完完全全起不到半点隔音效果,一整晚海风咆哮地像是要把楼吹塌了,崩溃地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就滚回市区了。
▲大理,远sofar
还有一次去厦门,入住了某公众号推荐的「最具性价比设计民宿」,真是可歌可泣,一进房间差点被当场熏出来。水龙头也是坏的,要什么没什么。空间小得可以用逼仄形容,过道放下一个登机箱就没有下脚的地方了。为什么我还会上当?因为人家明明是这么包装的:
碎石、锈铁、清水混凝土看起来有点高冷;温润的木头、明黄色的灯光、麻质品又使得整体柔和不少;两者一结合,竟有些禅味,20间客房,基本只有白与灰两种色彩。
但即使是这样的,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第二天一大早我走的时候,大堂就有好几个长得真的非常漂亮的棉麻女孩在拍照。大概,大堂摆上冷淡风的沙发再配上一套好看的茶具就足以俘获追逐文艺的少女芳心吧。
另外,根据我的不完全搜索,国内的这些酒店一般都有一个特点:不单单设计「性冷淡」,服务也非常「性冷淡」。
厦门有一家号称最具逼格的酒店,一晚上两千上下。在某点评网站上一共获得五个点评,其中两个是差评,相信每个人看完评论都会望而却步。有位客人总结很到位:
「酒店不是样板间参观了就可以走,厦门还会来,XX一次就够了。」
还有一家价格低一点但名声也不小的冷淡风酒店,一度也让我心生向往。但看完点评退缩三分,现场考察后发现它就在大马路边,联想到在大理的痛苦经历不得不放弃了。
还是那家世界建筑节获奖酒店,一看点评惊呆了。从14年开始就在装修了,一直装修到17年。
精品酒店/民宿业相对比较发达的杭州会不会好一点?也不行。我挑选一家很有名的给大家看一看。
前一阵子还专门去体验了上海某家名声在外的极简「性冷淡」风设计酒店。去之前要死要活,这家酒店不住一下人生可以说是不完整了!那么住完之后呢?
以下是现场报道:
大门很是隐蔽,每个人推门进去的时候看起来都非常虔诚,有一种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的朝圣感。前台接待态度一般,给人一种「我们是设计酒店」的疏离感。
整体设计确实不错,墙体斑驳旧得刚刚好。推门进房间之后,穿过一条窄长过道才到达卧室。过道一边是玻璃门的浴室和洗手间,感觉空间较小。
卫浴用品是欧舒丹,这年头什么酒店都在用欧舒丹了,以它家媲美五星酒店的价位而言只能说将就吧;被套上有几个小破洞,还发现了几根毛发。
早餐简陋。第二天早上下楼吃早餐的时候,在餐厅询问:请问早餐在哪儿?(实际上已经全部摆放在餐厅了,是有多不起眼吧)
总体而言适合拍照、不适合住。但酒店不允许拍照。某点评网站说,「平时没什么服务,但当你一拍照的时候,服务员就会从不知道什么地方冒出来制止。」偷偷摸摸拍了几张,心酸。
Part3.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对「性冷淡」风设计酒店爱得深沉?
1 最基本的,满足审美需求。
听起来很奇怪对不对?酒店实际上还是应该以住为先的。但我也很难说服自己住进一家内部装饰不符合自己审美的酒店。「旅行是流动的艺术,建筑是凝固的旅行」。当我们通过旅行越来越深地参与生活,那么随之而来的必然就是对美感的要求。
2 再上升一点,感受建筑设计之美。
这类酒店很多都是由知名的设计师或设计团队设计,比如安藤忠雄、隈研吾都参与设计了多家酒店;再比如因为设计水舍而声名鹊起的如恩设计团队、设计了裸心谷之后又设计了浮生御的荷兰设计团队AIM Architecture事务所、设计了博舍的英国设计事务所Make Architects、设计了我最喜欢的Tuve的香港设计团队Design Systems等等。
很多酒店也拿到了世界级的设计大奖。可能相比大众知名度,它们在设计界的名声更大。而选择入住这样的酒店,期待值也更多在于感受建筑设计之美。
给我本人心向往之的「性冷淡」风设计酒店排个位。
NO.1濑户青凪
安藤忠雄在濑户内海改造的温泉酒店,原来是一间美术馆。只有七间房,不过每一间大小都在100平方米以上。应该很抢手吧,据说需要提前半年预订……
之所以喜欢这间酒店,也是因为看完图片一下子就觉得被下降头了,完完全全被建筑之美击中内心:宽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极简的线条、水天连成一色,像一首诗。
啊!
濑户青凪
此刻躺在我心尖尖上的酒店!
NO.2 Ett Hem Hotel
不知道有生之年有没有机会系列,因为它在遥远的、北欧「性冷淡」风的故乡斯德歌尔摩。
NO.3 瑜舍/Muji Hotel
对瑜舍现在已经心淡了,看室内的陈设确实和两三千的价位不太匹配——隈研吾大师,我对不起你。
不过幸好无印良品的主题酒店据说马上也要开在北京了,反正我已经给自己催眠了「住无印良品酒店和住瑜舍应该没区别」,预期中大概就是一个性价比版的瑜舍吧!
NO.4 Hotel Claska
和Muji Hotel是一个设计团队:日本UDS株式会社。在Moncle杂志评选的2016旅行榜最佳之选评选出的最佳独立酒店排名第二,也被称为世间最美的精品酒店。
最主要是不贵。不过位置偏,也非常难订,一共只有15间房,其中还有3间是和设计师合作的房间。
3 不少酒店用品也是蛮有格调的
很多设计酒店,都特别青睐小众品牌/设计品牌。所以入住这类酒店的时候,我也会用心观察酒店用品。
一个微小的发现是,对于现在的「性冷淡」风精品酒店/民宿来说,欧舒丹是卫浴用品入门标准——不过,当800的和1800的都选择欧舒丹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觉得后者不够用心了。
香港某家1000-2000价位的(在香港来说)堪称性价比很高的「性冷淡」风设计酒店,卫浴用品全套Fresh,不算小众。不过它们的饮用水却是Antipodes.
某家以SPA为招牌的「性冷淡」风酒店,选择的是Aesop精油;再比如濑户青凪的备品来自THEMAE,一个芬兰品牌;瑜舍的备品来自澳洲品牌Appelles;也有的设计酒店会选择诸如帕尔玛之水、Lanvin这样的品牌用作备品。
除了卫浴用品,家具、灯具等等也是出自名家。比如水舍虽然入住体验三颗星,但灯来自英国设计师Tom Dixon、书桌来自荷兰设计品牌Moooi、椅子来自德国工业设计师Konstantin Grcic、丹麦设计大师Arne Jacobsen和Hans Wegner……
安藤忠雄说,「我希望我的建筑超越几何大小上的物理界限,我希望人们自问居住究竟是什么。奢华的家要有安静的感觉,是能触动心灵深处的。」
我希望遇到这样的一间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