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影业江湖:华谊万达沉寂,光线稳当老大
2016年即将结束,全国电影票房增速虽同比大大放缓,但总体上依然是丰收的一年,总票房超过450亿。这一年,电影行业内的重要玩家们到底谁赢了,谁输了?有没有一些新来者打破已有格局?在市场趋于理性的转折后,谁最终会留下来?
说明:1.只计算参与投资的电影,不包括纯发行的电影;2. 华谊 投资了几部好莱坞电影,其中两部未在国内上映,因此未计入票房;3.万达的票房统计里没计入收购的传奇影业;4.因各家参与投资各片的份额未知,盈亏不一,产业链迥异,因此票房总和只作为参考,并不完全代表一个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
对撕的万达和 华谊 成绩都不好看
今年受到大众最多关注的电影公司应该是 华谊 和万达,因为《我不是潘金莲》冯小刚和王思聪公开对撕,抖出了不少电影公司之间本不为外人道的恩怨纠葛。
矛盾的根源在于,华谊挖走了万达影视和万达院线多年的一把手叶宁,万达对此很不爽,借着自己第一大院线的优势,在排片上“封杀”华谊的电影。
一个叶宁为什么如此重要?
做出漂亮成绩的叶宁(中)成为香饽饽
对王中军、王中磊一直经营的华谊而言,在面对这几年互联网和新公司的冲击时,走得并不顺畅,原本的王者地位不保,他们需要一个成绩优秀的操盘手来带着华谊重返辉煌。
对于万达而言,其电影业务是由叶宁一手做起来的,这两年的成绩十分显著,去年总票房在所有公司里遥遥领先,叶宁的出走会给万达影业带来多大的冲击可想而知。
一个结局似乎在印证以上两种猜测。今年,华谊和万达的成绩都不好看。
华谊:曾经的领头羊,如今地位不保
华谊今年参投的国产片上映了六部。
《我不是潘金莲》因为对赌提前把发行权卖给耀莱影视,净赚2亿,减去约5000万成本,有1.5亿收益。电影前期的主要投资方有华谊、耀莱(占15%)、摩天轮、东阳美拉(冯小刚名下公司),华谊排在第一,在其中占的比重应该不小,能分一大笔。
《我不是潘金莲》提早卖出了发行权而稳收
《陆垚知马俐》据说成本5000万,票房1.92亿,华谊是第四大出品方,预估赚不了多少。
《摇滚藏獒》曝光给媒体的投资是6000万美元,折合4亿人民币上下,在被万达“排片封杀”和“票房注水”风波之后,国内最终票房不到4000万,可谓惨败,华谊是主要投资方之一。为此,华谊对负责该片发行的高管进行了降职处理。
投资巨大的《摇滚藏獒》票房惨败
《奔爱》和《纽约纽约》票房分别只有4751万、955万,看起来都是赔钱的买卖。
另外,华谊还参与投资了一些好莱坞电影,包括视效大片《魔兽》、R级喜剧片《耐撕侦探》和《坏妈妈》、惊悚片《灵偶契约》。如果参与的是全球分账,按照好莱坞成本和票房1:3才能回本计算的话,两亏两盈,盈利的两部是1000-2000万美元的小成本制作。
贺岁档正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据说成本1.5亿,12天票房1.09亿,目前已剩下3%左右的排片,最终成绩已可以预见。
从财报看,华谊前三季度营收21.52亿(其中影视娱乐项目收入占比74.04%),同比增7.96%。净利润6.22亿,同比増1.33%。
华谊前三季度财报,营收21.52亿,净利润6.22亿
这其中包括去年底上映,最终票房9.03亿的《老炮儿》的收入。
包括电视剧《五鼠闹东京》、《我爱张宝利》、《爱上张宝利》、《恩菲回来了》、《三个奶爸》、《卧底》的收入。
包括综艺节目《我去上学啦》、《奔跑吧兄弟》、《约吧!大明星》、《挑战者联盟》、《喜剧总动员》、《撕人定制》的收入。
包括艺人经纪、音乐版块的收入。
包括数字影院设备销售的收入。
包括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板块、互联网娱乐版块的收入。
另外,华谊在报告期内从投资的游戏公司英雄互娱和减持的游戏公司掌趣科技身上拿到了7.42亿的投资收益,这是主营业务外一笔不错的盈利。
华谊这几年靠投资游戏公司赚了不少钱
也就是说,虽然今年的电影业务看起来没怎么挣钱,甚至可能亏钱,但因为华谊的业务链条广,最终还是在财务报表上实现了盈利。
在2012年前,华谊一直是行业领头羊。比如2012那年,票房过亿的21部电影中,华谊占了7部,总票房远远超过第二名 光线 。
但是随着以《泰囧》为标志的票房爆炸年头到来,涌入电影业的新玩家越来越多,人才也越来越不够用。之前和华谊合作过《十二生肖》、《天降雄狮》的成龙主要服务耀莱影视了,合作过《逆战》、《狄仁杰》的林超贤、徐克等香港导演都在给博纳拍片,因为《西游降魔篇》的保底分账纠纷得罪了周星驰,多年的台柱子冯小刚自立门户成为合作方了。
而且在互联网和粉丝经济时代,眼看着 光线 、乐视这些公司摸到了喜剧片、青春片、综艺电影的路数而大赚的时候,华谊似乎晚了一步。不过还好,这个热潮持续了两三年后基本降温了,下一个被炒的热点谁会先抓住还不知道呢。
万达:从抛物线顶端直跌下来
今年和华谊一样沉寂的还有万达影业。万达起步较晚,前几年参与的作品不多,不过每年片量和票房收入都有进步,属于稳扎稳打型。
突破性成长是从2014年开始。那一年,万达参与投资了《北京爱情故事》、《催眠大师》等8部卖座片。2015年是万达的巅峰,主投的《寻龙诀》、《夏洛特烦恼》、《煎饼侠》、《唐人街探案》、《滚蛋吧!肿瘤君》等片部部大卖,总票房在所有电影公司里遥遥领先。
年会上,王健林特意点名表扬了爱将叶宁。也是在2015年,万达和华谊联合投资了《寻龙诀》、《奔跑吧,兄弟》,也可能是这些合作促进了叶宁和王氏兄弟的关系。第二年初,叶宁就跳槽到了华谊。
猜测的原因很多,其中一条是叶宁在万达只是一个经理人,干得再好,也只是拿工资拿奖金。因为万达上市前是一个股份很集中的公司,基本都属于王健林、王思聪父子。
即便已经上市的万达院线,前两大股东万达投资和万达文化产业集团直接持股超过60%。后来万达影业欲并入万达院线未能成功。
万达院线十大股东,王健林的公司持股超过60%
多年前就已上市的华谊完全不同。截止目前,王中军、王中磊兄弟持有华谊的股份只分别剩下了20.76%和6.03%,合计26.79%。腾讯和阿里巴巴各直接或间接地持有华谊8.03%的股份,并列第二大股东。另外,中国人寿、全国社保基金也是大股东。也就是说,王氏兄弟自己挣钱的同时,也是在帮股东们打工,公司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他俩的。
华谊兄弟主要股东,王氏兄弟持股不到三分之一
叶宁进入华谊,担任的是华谊兄弟副总经理、华谊兄弟影业CEO,全面负责电影及电影院相关业务。并被提名为董事候选人。谈到这次跳槽,他称是要开创自己的电影事业。如果单纯做职业经理人,他是不会离开万达的。这大概有一层意思,叶宁在华谊的所得和身份可能更像是一个合伙人。
叶宁谈离开万达,称想开创自己的电影事业
叶宁离开后,据说王健林很生气,连夜召开会议下令“封杀”华谊。后来王思聪也证实了万达对华谊挖角的不爽,原因是叶宁有竞业协议在身。
冯小刚也爆料,王中军私下给王健林道歉,人家没给面子。可王中磊也有委屈说啊,此前,万达就曾挖走过华谊营销老总杜扬和华谊经纪联席总经理李雪。
王中磊微博回应王思聪谈“挖角”
不管是不是因为叶宁的出走,万达今年电影方面的成绩确实不理想。参与投资的票房过亿电影只有《火锅英雄》和《追凶者也》两部。
万达所收购的传奇影业今年有两部电影《魔兽》和《长城》。
《魔兽》全球票房4.34亿美元,成本1.6亿美元,要不是国内票房大收14.72亿,会亏不少。为了这部电影,万达倾其院线资源,很多万达影城的排片超过了80%。
《长城》据说成本高达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亿左右)。如果按国内的分账规则算,要达到近26亿才能回本。但目前该片上映12天票房才8.71亿。北美及其他海外地区能不能卖得动还未知。
叶宁出走一年后,传原中影股份营销公司总经理蒋德富从2017年起将接受万达文化集团高级总裁助理兼万达影视传媒公司总经理一职。此前,中影的另一灵魂人物张强(副总)就被马云的阿里巴巴影业挖走了,阿里作为新兵这两年的成绩还算不错。
中影:坐享各路好资源的巨无霸
中影是个有国企背景的巨无霸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它的前身(包括中国电影公司、北影厂等)曾是中国电影最大的分发地,后来华谊、博纳等民营企业崛起后,中影的风头就被盖过了。不过,多年来,这个巨无霸一直存活的挺好。
一方面,因为它有从制作、发行、放映到前后期服务完整的产业链,有大集团背景和国企背景,所以每年总是能参与其他公司很多成熟的大项目,总票房都排在前面。
另一方面,它和华夏(由19家电影单位组成,多数以前是国有背景,中影为第二大股东)独享外片进口资质。进口片每年都能占全国一半上下的票房,中影能从中享受一些利润。
今年,在证监会对上市放开后,中影和上影、幸福蓝海三家电影公司扎堆实现了上市。
股价从开盘价10.7元一路涨到40元又跌倒现在的23元左右,总市值431亿,比老牌上市公司华谊兄弟、 光线 传媒的307亿、286亿都高。
光线:摸准了年轻观众的喜好
除去中影,民营公司里这几年表现最突出、最稳定的要属光线了。
从2012年的《泰囧》开始,光线年年有爆款,比如2013年的《致青春》,2014年的《爸爸去哪儿》、《分手大师》、《匆匆那年》、《同桌的你》,2015年的《港囧》、《恶棍天使》、《左耳》。
光线的电影大多口碑差,但是能赚钱
2016年光线参投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大鱼海棠》、《谁的青春不迷茫》,保底发行了《美人鱼》、《火锅英雄》,引进了日本动画《你的名字。》,部部都是高盈利。
光线有一个套路,类型上主攻喜剧、青春、爱情、动画几大热门题材,擅长发掘明星导演。总之,是正好摸准了这几年年轻观众的喜好。
但和中影、万达、博纳、星美(嘉映)、华谊(影院数量少,只有十几家)、安乐不同的是,光线和乐视两家没有影院。而这几年,拥有影院的电影公司对自家电影进行排片保护甚至对别家的电影进行排挤有时候确实是事实,而排片直接影响到一部电影的票房。
但王长田的意思是,没有影院不怕,光线有好片,影院就会给排片,因为没有谁和钱过不去。
博纳:优势和危机都在于依赖香港导演
老牌博纳也一直是行业领头羊。因为于冬创业初主要做的是港片引进,和香港公司及导演的关系很好,所以高度依赖香港导演,比如王晶、徐克、尔冬升、陈木胜、林超贤、麦庄、彭氏兄弟、郑保瑞等,这两年也因《后会无期》、《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搭上了韩寒和李安。
博纳的传统和优势在此,但是危机也在于此,毕竟跟每个香港导演都不是签约关系,在竞争激烈的时候,他们的项目也可能被其他公司拿走。而且,这几年能把住市场脉搏的多数还是内地导演,不少香港老牌导演已慢慢成为票房毒药。
香港导演一直都是于冬的好伙伴,比如这两年又雄起的王晶
跟华谊、光线不同,博纳当年是很风光地在纳斯达克上的市,但后来证明,完全不如国内A股。因为多年后博纳的市值已经跌到华谊的十分之一左右,融美国人的资化为泡影。所以,博纳选择了退市,并正在筹划重登A股市场。
这一折腾,为了融资,阿里影业、腾讯等财团都成了博纳的大股东。于是,于冬曾经的名预言“电影公司未来都是给BAT打工”几乎成了事实。到年底,博纳完成总规模为25亿元A轮融资后估值150亿。
乐视:和乐视网一样的“明星企业”
乐视影业由从光线出走的张昭和贾跃亭创办,也是这几年才迅速崛起,成绩稳定。发行《小时代》系列,发行《熊出没》系列,签约张艺谋,推出《九层妖塔》、《盗墓笔记》、《爵迹》、《长城》都是备受关注的动作。
乐视曾高调签约了张艺谋
和它的兄弟公司乐视网一样,乐视影业也算是行业内的“明星企业”,强调互联网思维,项目引人瞩目,最近因为《长城》“手撕”影评人又制造了一波行业热点。
但这家公司在被计划并入乐视网时的估值并不高,只有98亿。直到年末,这一交易并未完成。“重组事项将继续推进,且不排除下调交易价格的可能。”
安乐:可能是失手率最低的电影公司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香港公司安乐影业,它的老板江志强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制片大佬,眼光很是精准、独到,很少失手。
他曾是李安《卧虎藏龙》、《色戒》,张艺谋《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幕后推手。这几年又做了《寒战》系列、《风暴》、《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滚蛋吧!肿瘤君》、《捉妖记》等卖座电影。光一部卖了24.38亿的《捉妖记》,净利润就高得惊人。
安乐老板江志强做了不少高票房电影
香港现在主流做电影的公司也就寰亚、银都、太阳娱乐、寰宇、邵氏、中国星几家,这几家公司基本就是共同分享香港的导演资源,比如王晶、郑保瑞、杜琪峰、麦庄、林超贤,其中不少都是跟着博纳做。
安乐不同,虽然是香港背景,但已经完全打入了内地,不仅电影,还在内地开了百老汇、百丽宫两个品牌连锁影院,所以像万达一样,安乐自家的片子能保证很高的排片。
嘉映:“文艺商人”覃宏的时代来了?
好莱坞百年来基本是由八大公司掌控着市场大局(票房占比超过80%),中国电影产业如果成熟后,估计也是同样的状况。
以上提到的七家公司在电影制作、发行,以及综合实力上都可以进入前八。剩下的一家应该是谁呢?算上嘉映。这是星美老总覃宏新创建的一个厂牌,专注做电影。星美也是一个拥有上下游产业链的集团公司,在前些年,其电影业务在业内也是占有一定份额和名望。比如《青红》、《左右》、《南京!南京》、《赵氏孤儿》、《无人驾驶》、《最爱》、《王的盛宴》、《血滴子》。
这几年,电影市场流行喜剧、青春片后,风格比较“文艺”的星美就像已经破产的小马奔腾一样沉寂了。中间只参与了“老友”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
直到今年前后,覃宏又以嘉映厂牌推出不少新项目,商业类型片居多。主控的《使徒行者》票房6.06亿、《七月与安生》票房1.67亿,都是盈利的项目。参投的《铁道飞虎》已10亿保底卖出了发行权,作为投资方也稳赚。
嘉映开始发力,片单中有不少有潜力的项目
接下来,还有赵薇的《没有别的爱》,路阳的《绣春刀2》, 曹保平的《白麻雀》,陈可辛的《李娜》,都是有票房潜力的作品。
嘉映绑定了陈可辛和李樯两位合伙人,也挖掘了不少新导演,其思路就是让这两人创作的同时担任监制,拍又有口碑,又有票房的作品。正好,这一两年观众对口碑的重视度提升了,是不是“文艺商人”覃宏的时代到来了?
嘉映绑定了陈可辛和李樯两位合伙人
有爆发力的新玩家年年有,但持久力待考验
以上八家主流电影公司外,很多新起的电影公司也会突然成为行业明星,毕竟这是一个还没有定局的时代。
比如今年,就有一个叫和和影业的公司一下子发布了近30部片单。其中笼络了姜文、王家卫、曹保平、陈可辛、钮承泽、管虎、谢飞、陈国富这些名导演、名监制,以及郝杰(《美姐》)、忻钰坤(《心迷宫》》)、王一淳(《黑处有什么》)这些拍出过口碑文艺片的新导演。
和和影业这家新公司的超长片单
另外,还拉了陈坤、杨坤、曹保平等明星、名导入伙当股东。
和和影业拉了不少明星、名导当股东
和和影业掌管人杨巍曾供职过北京国影基金和五矿信托,是一个金融人才。这家公司因作价16-18亿保底发行周星驰的《美人鱼》而大赚一笔。据说,之后还保底了《火锅英雄》(保底金额未知,票房3.71亿)、《绝地逃亡》、《摆渡人》。
另外,和和影业今年参与投资的电影还有《微微一笑很倾城》、《追凶者也》,分别收票房2.76亿、1.36亿,应该都盈利。
总体看下来,这一年的成绩不俗。
不过,因为一两部片子突然雄起的玩家倒是年年有,但最终在行业占据稳定份额的不多。比如此前因出品了《画皮2》而迅速走红的麒麟影业,因出品了《锦衣卫》、《叶问2》、《小时代1、2》而知名的大盛国际,因《被偷走的那五年》、《京城81号》、《闺蜜》、《战狼》而上位的福建恒业,它们之后的表现都不稳定。
电影业是一个高回报同时也高风险的行业,就像进入赌场,可能一下子赚的钱不少,可是如果再接二连三失败,也就赔光了。一个新公司要想长期立足,需要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