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金融到底为啥、为谁、为何?
从这周开始,《金融其实很简单》这个专栏会每周刊登一篇文章,这些文章都会摘自我在喜马拉雅开设的《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这门课每周三开讲并持续一年,其定位在于以通俗语言讲解金融的逻辑,尤其是用金融分析框架去梳理文化和历史背后的道理。
在介绍金融是如何解放个人、带动现代化的同时,我也尽量讨论不同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历史由来,包括如何利用这些市场去优化投资理财。今天,对金融充满误解的言论很流行,全面而正确地理解金融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因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的进一步现代化都离不开金融。
许多朋友对金融感兴趣,是因为这行当赚钱多,但是很多金融从业者虽然赚钱多,还是觉得不踏实,因为自己好像并没有给社会带来具体的价值,没有创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东西。特别是一碰到金融危机、看到金融动荡冲击社会,内疚感就更不用说了。
那么,今天我想通过三个故事回答两个问题:一,金融到底只是富人俱乐部,为富人服务,还是对普通人也重要,甚至更重要?金融到底为谁?二,金融究竟对社会的价值在哪里?金融为啥?为何?
故事一:非洲部落社会没有货币、没有金融,怎么办?
中国在很早以前,至少从商周开始,就出现了货币,到现在已经有各种金融产品。但是在非洲很多部落,土地是部落公有的,不能买卖,而那些草屋又不能当成房地产投资品,所以,土地和房产都不能是财富载体。而且在那里,一直到近代还没有货币,更没有金融产品。那他们怎么生活?靠什么来表现成功、承载财富呢?一些人类学者到坦桑尼亚的一些部落做研究,发现在那里,山羊和人是主要的财富载体。
你说你做得非常成功,那你给我看你有多少只山羊呀?你拥有的山羊越多,就代表你过去做的越成功。有的男人会有500只羊,甚至上千只羊,但这样一来,如果你太成功了,有相当于5000只羊的财富,那就会有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怎么让这 5000只羊不死掉?每天能够活下来?管理的挑战会非常大。
这些部落就延伸出一个更珍贵的财富载体——妻子,用妇女做工具。按照当地风俗,你可以花100只山羊娶一个妻子,实际上是买一个妻子。当然,这是平均价格,如果姿色好一些、能干一些,价格会更高。这样一来,如果你有十个妻子,那就说明你这个男人真的非常成功!
当然,你可能要提出另外一个问题:有了这么多妻子,以后需要流动性,需要钱去买生活品,买吃的,那怎么办呢?只要妻子交易市场还非常活跃,你可以把妻子变现,差不多可以按照原价卖出去。
你当初花了100只羊买过来的妻子,过一段时间,差不多也可以按照100只羊的价格把妻子卖掉。这100只羊也可以用来去交换,换到生活品。
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在非洲没有货币、没有金融市场的社会里,他们找到的财富载体是山羊和人,把女人作为产品、作为金融工具,帮助他们保值,甚至如果有姿色的话,也可以有一些升值。而有了金融以后,情况就不同了,人就解放了,特别是妇女被解放了,不需要被作为财富工具了。
故事二:中国妻妾买卖的历史
2004年左右,我和彭凯翔、袁为鹏合作,收集明清以来的民间借贷交易信息,包括借贷双方的身份、财产和家庭背景,还有借贷金额和利率等等。一次偶然机会,我翻看徽州一个家族18、19世纪的商业账簿,其中一项是花了七两银子买了个女婢,这笔开支被记在当年的出入账上,另一方面也被记录在家族企业的资产表里。我很震惊,以前只在小说里看过的故事,竟然真实存在,而且还把人当做资产放在负债表里!
后来,我就跟彭教授、袁教授提议,我们来系统收集过去把人进行工具化交易的历史数据。结果,云妍博士查到,在18、19世纪清朝抄家档案记录里,也都把女婢、家奴定价,一般每人按10两银子计价,和那些腐败官员的土地房产、金银古董等一起算在家产总额里。另外,清朝刑部题本档案里,我们也找到近4000笔妻妾买卖的交易细节,这些都是因为妻妾买卖交易引发命案的案件。我们发现清朝时期的妻妾平均价格为20两银子。
为什么会买卖妻妾呢?什么时候会卖妻妾、女儿呢?我跟彭教授、何石军博士、林展博士的研究发现,灾荒发生时或者一家人活不下去的时候,是卖妻卖女的主要时期,所谓的“卖一口,救十口”!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没有金融市场的社会里,普通老百姓是最没办法应对风险挑战的,他们最容易活不下去,最终就把妇女做避险工具。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其实首先是为普通老百姓服务,让老百姓能够过得像个人,而不是当工具用!金融对富人可能是锦上添花,而对普通人是如何生存的问题。
故事三:张维迎的发现
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生长在陕北农村,他老家在黄河的边上。每次黄河发大水,大水退潮之后,在黄河边上会留下很多大块的煤炭,村民们就会冲到河边去抢这些煤炭。
大家都想要这些煤炭,但是,如果继续无序地抢,就会引发很多冲突。村民们就发展出了一些规则,当地人确定的规则是:只要你把你自己的东西,不管是草帽、衣服、麻袋甚至内裤,放在哪一块大煤上,那一块煤就属于你的,别人不可以去碰。
后来1990年代,张维迎去英国留学。他在英国发现,那里海边的村民也有类似的确定产权的规则。每次大风暴雨在海水退潮以后,海滩上也会留下很多有价值的木块或者其他东西。为了减少冲突,当地的英国人也是用自己的东西去放,只要你的东西放在一木块上,那个木块就是属于你的,别人不可以去碰!
这些现象使张维迎教授非常纳闷,他老家陕北跟英国相隔十万八千里的,怎么在没有经过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前提下,跟英国人推演出了类似的产权规则?这是为什么呢?
张维迎教授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面对的生存挑战尤其风险挑战其实非常相同,此即共同的人性。正因为这些共性驱动各社会去创新,去为更好地生存而创新,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驱动不同社会、不同文化发展的背后因素肯定也有其共同的逻辑。这就是为什么我可以用金融的逻辑来解读文明的变迁,解读中华文化和其它文化背后的驱动因素。
总结
今天我们谈到的三个要点如下:
第一,在没有货币的社会里,人也会被当成财富的载体,而不是有自由选择权利的人。非洲部落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从清朝中国的女婢、家奴以及妻妾买卖的历史,我们看到,如果没有方方面面的金融市场,人尤其是妇女会被当成保险资产、投资资产来使用。从这里,可以体现出金融的社会价值。金融不只是为富人,也不只是为政府、为企业提供帮助,实际上金融对普通人的意义更大,特别是对于女性的解放至关重要。
第三,人类各社会不管是否曾经交流来往过,都面对自然灾害等风险事件的生存挑战,这种共性带来了人类不同社会在价值观和创新等方面的共同性,包括文化变迁驱动力的共同性。
求报道、意见反馈、调戏 小秘书 “佳佳” 请加微信:
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加速会微信公号,成长快人一步!
如果你在创业, 想认识更多的创始人,彼此学习、资源共享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 创始人通讯社群 !
如果你在职场,想 认识更多媒体圈朋友(编辑/记者、市场、公关、媒介、品牌)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媒体圈通讯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