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证券创始人李华:如何从IT界牛散“折腾”到券商CEO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富途证券创始人李华:如何从IT界牛散“折腾”到券商CEO
创业之前, 富途证券 CEO 李华 说自己是个从来不会失眠的人。大学毕业后就加入腾讯,不到30岁就实现财务自由, 李华 的职业生涯一直顺风顺水。但是, 在刚创立富途的前几年,因为遇到完全超乎预期的困难, 李华 开始有了整晚睡不着觉的经历。“有时真有种无路可走的感觉,”李华在近期接受36氪专访时候回忆说。

当初抱着试一把的心态,李华从供职了8年的腾讯离职,进入互联网证券行业。早年就开始接触港股的他,发现市场上的交易软件普遍存在使用不便、系统不稳定的问题,并且多年得不到改善。产品缺陷如此之多,却迟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这让习惯了鹅厂(腾讯)做事风格的李华非常不解,于是,“别人不做,那我就去尝试一下呗。”

这一试,就是7年之久。从最初尝试为他人做后台系统服务,到招兵买马自立门户,再到成为拥有近300万用户、累计交易额超过3500亿的互联网化券商,李华说虽然绕了很大的圈子,但自己终究还是相当幸运的。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了解、接触港股等海外证券资产的大环境下,富途面对的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市场。

放弃安逸,选择折腾

学计算机专业的李华,2000年刚毕业就加入了腾讯,是公司的第18号员工。那时候QQ还叫作OICQ,新用户注册号码还只有6位数。

李华毕业时候,还存在毕业生分配的制度。作为大学计算机协会会长、优秀应届毕业生,当时他得到去深圳发展银行任职的机会,也通过多轮面试,拿到了华为的录用函,待遇和条件都挺让人羡慕。

不过,刚兴起不久的互联网促使他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出于对OICQ的兴趣和对腾讯几位创始人的好感,李华抱着试试的态度,加入了腾讯。他说当时自己的想法非常简单,也很自信, –如果做不成,也不愁再找其他工作。

在腾讯的8年时间里,李华做过市场、运维,负责过具体产品,也带过综合团队。对于当时的工作环境,他形容为“跟学校很像”,而工作最吸引他的部分,在于亲手参与开发的产品可以影响到成千上万的人。

而除了经济利益,李华从这段经历中的最大收获,是一种视野的开拓,这也为他后来的创业选择做下了铺垫。

“大多数的人期待奇迹,但不相信(自己能创造)奇迹, 而腾讯就是一个奇迹,”李华说。

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上市,发行价格3.7港币,在之后的4年里,腾讯股价上涨了近19倍。老东家在资本市场上的巨大成功,也让李华成为了众人眼中早早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生赢家”。

李华坦言,“不差钱”也是他下决心离开安逸的工作环境的重要原因。没有了后顾之忧,加上当时还不到30岁的他还处于“热血沸腾”的人生阶段, 李华决定折腾一把,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奇迹。

为了调研,交易额做到70亿

腾讯在香港上市,给了李华接触港股的机会,也让他对股票交易起了浓厚的兴趣。李华称当时的自己为一名“重度交易者”,2007年一年,他个人的交易额就高达惊人的40亿港币。

不过,他当时所使用的香港券商提供的交易软件,体验却差到有点让人发指的地步。不仅使用不方便不说,还时不时遇到系统崩溃的问题,直接导致投资者资金的亏损。李华回忆说,比较严重的一次服务断线,让他一中午时间就亏掉了30万港币。

在港股市场驰骋几年,软件体验却没有好转,日积月累下来,李华逐渐确立了自己开发交易软件的想法。为了检验自己的判断,他在十几家香港券商开了户,发现产品和服务都是大同小异,而大部分用户则处于一种“想当然”的状态,根本没有意识到其中巨大的体验提升的空间。

做软件是李华的强项,再加上作为“牛散”,他对股票交易本身也相当熟悉;这些条件的具备让李华充满信心。 但即便如此,他也意识到自己毕竟还属于金融界的外行人,要想做这个行业里的“鲶鱼”,李华需要更长时间的摸索和学习。

所以,缺少行业人脉的李华选择的第一步,是组建自己的交易团队,通过成为券商的大客户,来获得业内人士的注意。2009年底,已经从腾讯离开的李华通过在散户圈里的号召力,搭建了投资团队,投入资金500万港币。

在接下来的一年内,通过交易,500万资产被变成了1500万,而李华团队一年的交易额也做到了近70亿。有了更大的体量,李华成功获得了证券公司更多的关注,当交易中遇到技术问题,也可以找到对应的后台人员去“抱怨”了。

“当时我们提出能不能自己做一个交易系统,他们(券商)都觉得是天方夜谭,但还是给了我们一些技术上的帮助。”

在券商将信将疑的支持下,李华团队的系统很顺利就做出来了,但是,要真正使用起来,还得经过香港证券交易所的认证。这时起了戒心的证券公司就不那么愿意配合了。幸运的是,李华通过朋友找到了其他乐于合作的券商,终于通过港交所认证,让系统正式上线。

来自监管的“折磨”,曾让他彻夜难眠

成立富途之初,李华在腾讯的几位老同事慷慨解囊,拿出一笔前给他作为启动资金。软件和系统研发并不贵,加上李华自己也有投入,所以初期并没有多大资金的压力。

但出乎李华预料的,是获得香港证券牌照所需要跨过的种种关卡。这其中最核心的,是对资金的需求。除了要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设立实体办公室,招募有资质的管理和会计等人员外,要成为券商,富途还必须满足香港证监会对注册资本金的要求。

这些条件对创业公司来说可以算是相当苛刻的,而不巧的是,这时富途的融资尝试也遭遇挫折。投资人对软件的可用性并不质疑,但却怀疑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是否能在一个非常发达、成熟的金融市场里立足。

“我当时在群里跟天使股东说,做成这件事可能还需要投入2、3000万,大家突然就都不说话了,”李华回忆道。缺乏外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他也只有投入自己的积蓄,前前后后将近4000万港币。

一步步满足所有监管要求的这段时间,是李华最头疼的一段日子,因为即便之前曾做过法律咨询,但诸多事宜还是超出他原本的预料。比如,在公司营业初期,富途采用了网上视频见证开户的手段来获取客户。但是,才开始操作没多久,就遭到证监会的叫停。

面临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压力,证监会的这一决定犹如一盆冷水。“当时感觉跟让你关门没什么区别,”李华说。这时,从来不会睡不着觉的李华开始彻夜难眠,“有种无路可走的感觉。”

幸运的是,经过反复的沟通,视频开户这一方式暂时得到了监管的绿灯;虽然去年这种做法又因为市场风波而再次被暂停,但富途那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有能力完成线下见证开户的程序。

李华说,这只是跟监管打交道过程中的让他头疼的众多事件之一。期间自己也做了很多思考, 是不是要继续投资做下去?李华认识到,在这个行业里创业,跟普通互联网领域最大的不同,是自己的“善意”无法被监管理解。在金融界,只做好产品是不够的;情怀归情怀,冷冰冰的监管条件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

所以,在总结自己最宝贵的创业特质时,李华列出了“抗压能力”和“坚持方向”这两条。 把问题想透了,坚持正确的方向,并顶住压力,才能熬过最困难的时刻。

后来的融资结果证明,李华的坚持是非常值得的。2014年3月,富途获得腾讯、经纬、红杉三大机构的千万级A轮投资;2015年6月,富途从这三家机构得到了 6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李华表示,关注富途的投资人有不少,公司也有开始下一轮融资的计划,但具体细节暂时不方便透露。

一个想要做“四好”券商的“疯子”

获得知名机构投资,对富途吸引人才自然大有裨益。不过,在这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富途想要跟香港成百上千的金融机构竞争人才,除了达到市场平均水平的薪资待遇,李华还必须拿出足够的个人感召力。

“后来同事说开了之后,才知道他们最初对我的印象是‘见到了一个疯子’,”李华笑道。当时很多人来富途刚刚成立的香港办公室面试,出了电梯,惊诧地发现公司门口上家租户的牌子还没来得及摘掉。空荡荡的办公区里,中间一张桌子,那就是李华的办公室。

李华的“疯”,不仅体现在他迎难而上的积极态度,也体现在他与众不同的管理方式。

众所周知,传统金融行业非常正统,对着装要求比较严格,上下级之间关系也较为严肃。但在富途,对于着装的要求,是只要不见客户或者出席正式场合,“爱怎么穿就怎么穿,不裸奔就行。”

而在管理上,作为创始人,李华本人也非常平易近人、容易相处;在腾讯经历了多年的较扁平式的管理文化,在他身上有着深深的印记。“今年之前,我都没有一套西装的,”李华略带惭愧地说道。“就是没有这方面的装备。”

作为CEO,李华说他并不会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进行人员管理。他认为一个知识型的企业,员工做事受目标的牵引,并不需要太多刚性条件的束缚。他主要的重心,还是放在产品和业务流程上。

对于产品的要求,李华总结出五个要素, 就是安全、稳定、准确、快速和好用。这些要素综合起来,再加上一个追求目标,那就是“极致”。

李华说,创业过程中让他最开心的事,就是用户对富途产品的认可和赞扬。不过他也承认,也时常听到批评的声音。过去几年富途强调做“三好”券商,就是好行情、好交易和好便宜(比如富途为用户提供免费实时港股行情)。但李华真正要的,还有第四好,那就是“好服务”。

李华认为,在开户、回应客户问题和需求等方面,富途能做到很快速地反应,但距离他心中“好”的标准,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也需要更长时间去打磨和完善。

对于富途下一步的愿景,李华的形容非常简单:“就是让大陆市场所有想投资港股、美股等海外市场的人,都能成为我们的客户。”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加速会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途牛ceo于敦德途牛旅游网ceo富途证券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