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在日本:Mobike和ofo想抢滩登陆,要留意这些坑
作者:梨涡奢品创始人赵德鹏(微信号:minibaohe),《零售老板内参》特约撰稿人,原题目《共享单车这么火,日本有没有摩拜和ofo这样的项目,前景如何?》
笔者目前在中国和日本互联网圈创业,每月往返中日之间,身边的创业和投资的小伙伴对日本共享经济领域兴趣浓厚,所以在此简单分析一下,希望和大家多交流。
在现阶段的共享热潮下,很多在国内发展顺利的共享单车创业项目都表现出要进军日本的想法,尤其是Mobike和小米单车都已经开始在日本投放。这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在日本,共享单车也是刚需,但是,可能不会像目前中国的共享单车这样以如此大规模的状态出现,因为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
(与国内一样,便利店附近是很好的铺设地点)
バイクシェアbike share,类似于Mobike和ofo的共享单车产品,创始人是NTT(相当于日本的中国移动)的员工,于2015年成立这家公司,在这之前,花了好几年来研究出这个产品,以环保为初衷,以方便他人为出发点(日本的共享单车都是电动的,一方面为了照顾老人和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让景区游客在观光的时候更加轻松,爬个小坡也是毫不费力的。)
每辆车都会去警察局备案,保证自行车的安全。很少出现国内的自行车丢失、损坏的现象,就算丢了也会有警察帮忙找回,安全性很高。
产品的铺设从东京开始,通过全国联合自治会辐射到全国。政府注重环保,再加上共享单车在景区是予人方便的产品,所以一定程度上促推动着共享单车在景区的普及。即使这样,总的铺设数量也很少,并且只在最核心的地方出现,比如东京这种国际大都市,以及大阪的旅游景区之类,全国总投放数量只有3200辆。
究其原因,一来日本的上班族一般都是西装笔挺,不方便骑自行车,再加上他们也觉得走出家门后,每时每刻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所以不愿意与老人妇女争抢自行车道,不愿意给他人添麻烦,所以在日本,共享单车的使用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学生和妇女。二来自行车道很窄,不能够像国内的共享单车那样大规模地投放,并且,绝大部分地铁站旁边根本没有停放共享单车的位置。
除了社会环境和人文习惯的因素,目前日本市面上的共享单车的APP设计也有很多缺陷。比如操作过程过于繁琐。(笔者之前在东京用过一次,从注册到使用花费了十多分钟。)
(如图,比较麻烦的就是注册时需要使用常用邮箱和手机邮箱两个邮箱,因此花费了很多时间)
因此,共享单车想要在日本实现大规模快速的发展,目前来看还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渗透过程。
一是,因为上面提到的日本国情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而是日本本土共享单车企业已经先入为主(除了上文提到的NTT系列单车,Sofit Bank 也(孙正义的公司,电子运营商)投资了HELLO CYCLING。)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共享单车是以利他性和环保性为驱动,国内类似Mobike和ofo的项目则是以创业大环境和资本为驱动,本质也决定了战略。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难题:乱停乱放的恶劣现象。
(国内的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
(日本的单车投放数量少,也较整齐有序)
(日本的单车收回车,比国内的大很多)
虽然,大部分国人都容忍或者默许这种行为的发生,但是在日本,乱停乱放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所以就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地方用来停放共享单车。但是这样问题又来了,将租来的车还到指定的地方是很麻烦的事情,时间观念很强的日本人会觉得浪费时间。况且,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停放土地供共享单车企业购买或租赁,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
综上,虽然Mobike这类的共享单车在日本想要实现快速爆发的困难不小,但是也有一些建议,也许会有点作用。
日本是需要共享单车的,但是不能硬着陆,特别是在东京、大阪这种人口密集的地方,像中国北京上海那样用蛮力堆积产品。
日本做事情是比较含蓄,喜欢自然和平衡。需要循序渐进,看准机会植入公司的价值和主张。成为以人为本、以社会发展为动力的公司,才会被当地民众所接受。这和国内彰显的强势资本主导互联网思维不一样。
所以说可以早期时候做简单铺设,重在服务融入当地社会,积极开展以环保和人生活息息相关为主题的活动,会更容易被当地民众所接受。因此,可以考虑首先在山梨、静冈、奈良这种二三线旅游城市投放。一来政府想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所以与他们的沟通更容易,二来小城市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停放场地较为丰富,利于共享单车用户体验的提高。这样等到用户养成使用习惯,并且占据部分市场后再逐渐铺开,就相对容易了。
去观光点投放也是很好的选择,因为中国游客较多,便于了解用户使用习惯,提供更合适的服务;而且由于中国游客可以促进消费的因素,当地政府更容易接受国外来的Mobike和ofo。
当然由于各大企业的想法和模式各不相同,所以相应的布局也会不一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最后,附上日本萌萌的交通卡,用来支付共享单车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