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公司不懂人才管理?这五位创业者给你支支招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初创公司不懂人才管理?这五位创业者给你支支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峰瑞资本”(微信号:freesvc),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早期没有专业的 OS 开发管理者,导致团队在开发流程、效率方面都存在问题,时常一起熬夜熬到吃早点。资金紧缺时,部分考评打了 A 的员工,也不得不请他离开。当时抛弃他们对吗?扛过那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4月7日播出的《长谈》中谈到了人才话题,罗永浩在回顾创业历程时对外分享了上面这段话,也折射出锤子刚成立时在人才评估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人才评估和管理是一门学问。公司员工就像是CEO们手中的“一副牌”,只有知晓他们之中谁是 “大猫”,谁是  “A”,谁是 “K”,CEO 才能制定出最佳出牌策略。面对这个永恒的难题,我们和五位创业者聊了聊:

  • 什么时间节点上启动人才盘点?
  • 如何找到王牌员工?如何考核评估?
  • 如何看待 “CEO 通过找人来补齐自身短板” 这件事?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 初创公司,如何进行人才迭代升级?
  • 如何让员工保持创业激情?

1、搭班子,带队伍

韩硕:美薇亭创始人。2005 年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取得管理学硕士学位后,加入美国理特咨询担任咨询顾问;2007 年,创建了美薇亭婚礼顾问公司。

柳传志曾经讲过一句话:“搭班子、带队伍”。我认为这个顺序是非常正确的。

我们公司的人才盘点,没有固定的时间,主要以公司战略方向的调整和细化为节点。在业务层面有比较明晰的方向后,顺着需求来梳理组织架构,看哪个位置缺人,再做调整。

2007 年到 2014 年,我们公司规模较小,只有五十多人,业务上也偏向于传统的线下婚礼服务。之后,我们开始以互联网方式搭建婚礼平台。这个过渡阶段,人才结构就比较混乱,员工岗位规划不明晰,人员流失也较频繁。直到 2016 年年底,我们定了整体战略方向——行业线上线下结合,开始往组织里面填人。

找人不能事到临头了再找,公司管理层一定要想清楚,今后 3-6 个月公司的业务模式是什么,公司会发展到什么规模,到时需要什么人,最好能对空缺职位候选人的年龄、经历都做出基本的要求,然后就要着手让猎头开始约人了。这样做,虽然看起来找人的周期变长了,但是基本能够保证找到的人是合适的。

我在这方面有些经验。曾经有朋友推荐了一位市场方面的大牛给我,当时我还不太清楚,市场也分为品牌、精准营销、公关等不同条线,并不一定大家认为很厉害的就是适合我们公司的,因此有过一些波折。

创业圈子里,有时候职位 title 会很浮夸。能力一般的人也可以自称某公司总监。如果只是看 title,未必能够把他放在真正合适的职级里。这时就需要人才盘点发挥作用。

通过人才盘点,公司能够搭建一个比较理想的人才架构和工作模式:经理级别的员工,我需要关注他们的业绩;总监级别的员工,我只需要帮助他思考工作方法就好,不需要盯着他落实;VP 级别的员工,其实在某些方面比我还要优秀,我是受益人。大家在能力、性格等方面可以实现互补。

有时候,入职比较久的老员工可能存在激情不够的问题。这时候,管理层就可以通过人才盘点,把公司需要的能力切片,为老员工找到最适合他目前能力状况的职位,切一块最适合的给他。

2、人才盘点的三步走

朱震:壹宝创始人、CEO 。曾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菜鸟网络科技副总裁,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副总裁 。此前曾在凯悦 (中国) 酒店集团北京柏悦酒店担任副总经理及投资方代表。

获取优秀人才、帮助员工成长,这永远是初创公司 CEO 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人力资源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方法。

初创公司在初期,由于缺乏资源、公司发展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导致很难招聘到足够的人才。因此,在这个阶段,发现并获取人才主要依靠创始人的个人能力。

随着公司的发展,有的人留下、有的人离开,也会有新人加入。公司管理层对于用人的标准和价值观逐步成型后,渐渐可以考虑通过定期人才盘点的方式来发展并运营人才。

这样做可以解决四个问题:适当淘汰,保持人才的流动性;发现好员工,并通过加薪、升职、赋予更多职责等方式留住他;客观评估业务对于人才的需求,根据岗位制定招聘策略;在盘点过程中,统一管理层对于人才的认识,形成客观的评价。

盘点大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管理层给不同岗位划分不同职级、制定不同要求。 例如,P4 级别的员工要求具备一项核心技能,P5 级别要求能够独立完成任务,P6 级别要求能够带领一个小组,P7 级别则是能够带领大团队。开发、产品、业务团队的职位都有不同的 P 级,要求相应明确。除此之外,管理层还会对员工和公司价值观的契合程度评级,从 A 到 C ,契合程度递减。

第二步是 HR 和员工主管、员工个人一起,回溯员工做项目的过程,形成一份三方认可的评估文件。

第三步是我和核心管理层、员工主管一起,来做交叉评估。 这个阶段,除了员工本部门的主管,其他部门主管也会参与进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让核心管理层在 “什么是好的人才” 这件事上形成统一的判断标准。

盘点结束后,我们会将员工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表现最优、培养前景最为明晰的。这部分人我会单独为他制定一份发展规划。第二级是表现中等的,这部分人占大多数,我们会考虑调整他的薪资,或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来继续激励他。第三级是表现较差的。这部分人通常在技能或价值观上与公司预期差距较大,我们会安排 HR 和他谈话,留出一个“观察期”,看看能否再共同努力一下。

不过,人才盘点更多作用在中层和基层员工层面。高层人才仍然是可遇不可求的。招到这样的人,需要合伙人有足够的魄力。

3、CEO应该成为一个知道分子,而不是知识分子

周洛:不要音乐创始人 。曾经担任湖南卫视、华娱卫视编导。2008 年开始创业,成功运作过话剧演出、进口零食电商、服务业网络推广、高铁 WIFI 等项目。 拥有 12 年视频制作和网络推广经验,全面负责公司的内容制作及营销。 

人才盘点的最佳时机是每轮融资启动之前。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融资前需要做一次业务盘点,而融到钱之后,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搭建团队。所以,融资会让公司需要提拔什么人、尚缺什么人这两个问题变得明晰。

在初创期,公司架构比较扁平,可能 CEO 一个人就把中层管理者的事情都做完了。但是发展到 20 人左右时,就会需要大量的人才。如果把公司人格化,那么找合适的人才,对公司而言就是一次消费行为。就像打游戏要买到最合适的装备才能赢,找人才的消费也需要是理性的。

我评价人才优劣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员工过去的经历 ,包括在哪些企业上过班,做过多大的项目。我比较在意他之前在做项目时花过多少钱,花过几万的人,和花过上百万的人,格局肯定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维度是员工的沟通能力。 如果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但是表达观点时比较偏激,做事难免会留下一些麻烦,需要其他人出面处理,就无法达到独当一面的要求。

第三个维度是员工对人生的规划。 分享一个小技巧:在考量员工是否合适时,可以看看他的财务状况,包括是否达到财务自由状态,或者是否还处于急需解决温饱状态的阶段。如果一个人岁数很大还在为吃饭发愁,那么他加入初创公司的动机有可能是想快速赚钱,有可能非常浮躁。这样的人是不符合我的预期的,因为我希望团队能够走得足够远。

人才招进来之后,管理层在盘点时需要设定一个合理的考核指标。过于功利的指标并不好。比如内容初创公司,如果一味强调流量、粉丝数这样的指标,有可能导致部分人去买流量、刷粉丝数,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员工骗 CEO、CEO 骗投资人。

更适合的考核标准是看员工和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的高低。我们公司的文化是:简单、进取、快。所以我更注重基层的员工能不能以进取的态度来做事情,中高层员工的能不能有很强的战略执行力。

如果公司人才架构合理,那么创始人自身能力上的短板一定能够得到弥补。 CEO 更该做一个知道分子,知道如何去选择和鉴别人才,而不是做一个方方面面都有足够知识储备的知识分子。

我曾有过几段创业失败的经历。总结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我对钱没有概念,和人聊到钱时会觉得不好意思。这次创业,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引进了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合伙人,收效显著。现在,我们拍一部时长 4 分钟左右的视频,成本仅是同行的十分之一左右。今年开始,我也逐渐把内容方面的工作交给相应的人才,自己专注在战略部分。

4、需要一把衡量人才的尺子

李杰:i背调创始人、CEO。曾在华为、浙大网新等企业码过代码、做过HR。i背调希望把雇前背景调查变得更简单更有价值,让国内的职业信用环境更美好。

人才盘点会被比喻成理牌,就是梳理企业到目前阶段、或者说为了迎接接下来的战略部署,需要多少、哪些类型的人才,然后再去识别组织中的哪些人是 “好牌”。

不同的公司做人才盘点的时间节点不一样,有的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例行项目,有的则会选在公司转型、或离职人员过多、或内部高潜力人才分布较为失衡的时候。

我们公司目前人数不多,还没有做系统化的人才盘点的必要。我作为 CEO,对团队中的好牌、高潜力牌都比较清楚。如果有一天公司人数发展到我摸不清楚手上有哪些牌了,就是到了需要做盘点的时候了。

从我做 HR 的经历来看,人才盘点至少要涵盖这几个环节: 弄清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做出可以统一衡量人才的 “尺子” 、进行盘点和识别高潜力牌、盘点后的配套行动。

把合适的人放在对的位置上,这是很多 CEO 和 HR 所追求的。但这特别难。一个企业,很可悲的一点是,很多关键岗位上天天喊着缺人,但同时又有一批合适的、或者再跳一步就能够着的高潜力人才被淹没在公司的各个角落。

做 HR 时,因为公司人数众多,所以我更相信机制的力量,设计了完善的职级晋升体系、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内部轮岗和调配机制、末尾淘汰机制等等。但现在我们是初创公司,一方面没有太多的时间和费用留给我们去慢慢培养人,另一方面员工人数也不算多,所以目前,我更相信努力招到合适的人、建立靠谱的用人文化的力量。

其实,一个人工作几年后,除非遇到重大变故或挫折,个性特征是非常难被改变的。所以初创公司不要太相信自己能去改造一个人,更应该着力去培养“如何用好一个人长处”的本领。比如一个内向的人,看到公司目前业务起得不够快,相比把自己变得外向、冲上去做销售,显然还是找一个靠谱的销售负责人来补这个短板更有效。

人在同一个岗位做得久了,就容易进入一个舒适区,这对个人的提升很不利。在保持创业激情的问题上,要相信文化的力量。比如,我们可以建立 “拥抱变化” 的文化,引导大家一起主动进入新的挑战区。当然,这也同时需要配合必要的工作内容调整、调岗、培训等方式,来帮助员工进行调整。

5、警惕公司里的 “老好人”

王晓瀛:路肯医疗 CEO 。曾任职于强生医疗长达 7 年时间。她还曾出任 Boisense Webster 心电生理销售、 市场、产品经理,以及 Advanced Energy 超声刀市场、 产品经理。

我们是初创团队,公司只有 7 个人,还没有盘点人才的需求。所以,现阶段我会重点把好招聘的关,想清楚我把他招来是要做什么,他自己本人的兴趣和对自己的规划是什么,最后通过他以往的经历和我与他本人的接触,分析一下他是否与公司拥有相近的价值观。

初创公司的团队,需要每个人都独当一面。招聘之初,我会考虑工作量的需求能否对应得上我招一个人的成本。同时,我偏向于找到知识结构、性格方面都和我有所互补的人才。我的脾气比较急,但我的合伙人脾气相对稳重。我是做市场和销售出身的,我的合伙人是做研发出身的。

在团队层面,我也会考虑员工性格组成的平衡。创始人往往会偏好和自己脾气相投的人,觉得这样会有利于团队氛围,但一群老好人对同一个问题形成一致的观点,这对公司来说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看不到事物的多面性。

我自己是外企出身,所以我比较注意招来的团队是否接地气、是否和我互补。初创公司不可能按照大企业的规划来做事情。团队成员的背景或许没有特别亮眼,但是他们的经验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我们会尊重对方。

每个人的性格,都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擅长。即使是 “兢兢业业的老白兔” ,也有他适合的岗位。例如库管这个岗位,就需要一个认真负责、不急功近利的人来做。相应的,在盘点考核时,对这类岗位的绩效标准也要有所调整。如果按照给公司带来的收益算,这样的人一定是吃亏的,以整理的准确率、出库率来算更为合适。

我会把员工定岗在一个位置上,但鼓励员工参与跨部门的项目。如果条件允许,我也会鼓励员工轮岗。我曾在强生工作,那里有轮岗制度,我觉得这件事非常有魅力。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在不同岗位上轮了一圈后,可以看看不同风景。现在,一些年轻人来我们团队,也是看重我们有这样的机会。

   

求报道、意见反馈、调戏   小秘书 “佳佳”  请加微信:

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加速会微信公号,成长快人一步!

初创公司不懂人才管理?这五位创业者给你支支招

如果你在创业, 想认识更多的创始人,彼此学习、资源共享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创始人通讯社群

初创公司不懂人才管理?这五位创业者给你支支招

如果你在职场,想 认识更多媒体圈朋友(编辑/记者、市场、公关、媒介、品牌)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媒体圈通讯社群

初创公司不懂人才管理?这五位创业者给你支支招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加速会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初创企业股权设计初创公司的管理初创企业管理初创公司招聘初创型企业初创企业初创公司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