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 CEO戴威:一切周期都是外部的,解决了代步出行的ofo在过去15个月拿了6轮钱
戴威表示,自9月7号上线北大,在过去15个月完成了6轮融资。而复盘ofo的成长,戴威认为,一切周期都是外部的,对于创业还是要看项目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创造的价值是什么,如果项目是在做有价值的事情,那么在寒冬时可以把泡沫去掉,反而比热钱涌入时更好。
他给出了一组数据,全世界约70%的人会骑自行车,全世界有50亿自行车,而在此前,在自行车私有的前提下,用户想用自行车时,自己的自行车有可能在家里停放着、是不可得的,而看到的身边的自行车都不是自己的,都加了锁、不能用。他同时提到了短途出行的窘境,即人民3公里和20公里的出行可能会占用相同的时长,可能都会花费20-30分钟,对此,ofo希望帮助人们找到附近可以使用的自行车,提供从500-5000米的代步解决方案。
他提到,普通自行车平均每天被使用5分钟,而一辆ofo每天可以服务用户78.4分钟,每辆可以服务10个用户,相对传统而言,这是10倍的效率提升。
戴威认为,共享单车经济和以滴滴、Uber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是有区别的,因为后者并未放弃所有权,而ofo希望倡议人们以所有权换使用权,这是ofo的“城市大共享”计划,是一个连接车而非生产车的尝试。
以下是ofo CEO戴威的演讲原文:
戴威:创业跟发言是一样的,上来的时候要有点儿激情地搞一下,然后得回归冷静地想问题,我在的这一组是关于周期的思考,其实也不是太多,我讲一下OFO的一个小过程吧。
OFO是创立于2014年,这个域名是我在青海支教的时候在宿舍里面,大概是2014年的2月15号,我就注册了这个域名,因为它像一辆自行车,我们特别爱骑行,一定要做一个跟自行车有关的事情,让全世界都能够知道OFO是跟自行车有关的。到8月份正式开始创业,我们做的是骑行旅游,因为我们自己特别爱骑车,骑了非常多的长途的线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感受到骑行的乐趣,就是你不断地坚持,你每天觉得一天骑100公里是一个非常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们只要有节奏地去做,也是能够实现的。
我们用了8个月的时间一直在摸索、努力,但是其实是发展得非常困难,总共拿到了1000万人民币的投资,并且当时在2015年的春天,是整个资本市场特别地好的时候(去年的上半年),我们当时第一次创业没有经验,我们总共只有100万人民币,我们就开始烧钱了,每一个用户送他一瓶脉动,3、4月份用户开始有一些增长,一天有几千个,但是现金的消耗也就非常快,整个3、4月份我们在北京跑了大概有三四十个投资机构,最终是一家的钱都没拿到,到4月底的时候帐上彻底没钱了(大概就400块钱),确实是发展不下去了。
这个时候其实给了我非常大的一个触动,正好看到一本书叫创业36条军规,里面有一条对我们受益非常大,就是我们一定要挖掘到真正的需求,我们觉得自行车的骑行是我想去骑车环台湾,这是一个伪需求,或者说它还没有真正地爆发出来。我觉得自行车对于我们来说是生活中、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当时其实动摇过,那时候还在读研究生嘛,我们想要不要去找工作或者说换一个方向去做,但是我们觉得还是要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我们当时就反思。
那自行车的需求是它代步的出行,出行的需求是刚需,所以我们当时就想能不能在一个更加刚需的方向上做一些尝试和探索,在去年的5月份我们正式提出了共享单车的想法,在去年的9月7号,我们是在北大上线的,非常幸运的是在上线了15个月到今天,我们前前后后从转型之后,又拿了100万人民币、300万人民币、900万人民币一直到最近的1.32亿美金,我们在过去15个月融了6轮的钱,我觉得是非常地幸运的,可能是在资本市场最寒冷的日子里面,我们一直在融资、一直在往前跑。
今天在关于周期我的思考是说,周期是外部的,作为创业者我们回归到商业的本质去思考我们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我们给大家创造的价值是什么?是不是大家认可的,我相信只要是我们坚持做对的事情、有价值的事情,其实这个周期寒冷的时候我们把很多的泡沫去掉,我们坚持自己的东西也是走得出来的,而且可能在寒冬会比资本热的时候更加地好,这是关于资本寒冬周期的一点点想法。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OFO成长的两个引擎:
引擎一:互联网 出行。
技术带来出行效率的提升。最开始我们做自行车的时候,没有人觉得自行车这个方向能做什么事情,但是其实反过头来看,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只有30几亿,但是全世界会骑自行车的人超过50亿,70%的人会骑自行车,自行车在全世界的渗透率、普及率是非常高的,我们不能忽视了这么一个现实。
中国有接近4亿辆的自行车是Offline的,停在我们身边的马路上,它比汽车的保有量是大一倍以上,全球的自行车保有量是超过10亿辆,全部都是Offline的,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资源的错配,这也是我们当时为什么想做共享单车这件事情。一方面是因为我在大学的时候丢了5辆自行车,每次丢车就得买,非常痛苦。第二个就是我们看到这种资源的错配,就是说我自己的自行车,我经常是不可得的,比如说我在这里从会场要去一个附近的地方,我想起自行车,可是没有,因为我的自行车不在身边,或者说我的自行车很容易丢。
我身边看到的自行车都不是我自己的,都加了别人的锁,我是没有办法用的,这种资源的错配其实也是非常严重的,就是我的车不在身边,身边的车不是我的,这样一个现状。
这里面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3公里和20公里出行,占用相同长的时间,比如说我们从会场出发去一个离这里3公里的地方,也许去找一个公交车站等公交来了到,也许是我们走过去,可能都不会坐地铁。大概最少要花费20到30分钟的时间,才能到一个离自己三公里远的地方,如果我们现在要去一个离自己20公里的地方,我们可能打开滴滴直接叫一个车,或者是我找一个地铁站,也是20到30分钟就到了。
为什么距离差了6、7倍,我们花的时间还一样多呢?这是大家平常生活中都遇到的困难,就是短途出行的囧境。OFO解决的思路是通过技术连接自行车,让更多的自行车ONline,我通过APP就可以找到附近可以使用的自行车,并且很便宜。
OFO是500米到5000米最佳的代步解决方案,OFO从诞生的第一天起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连接车而不是生产车,随着物联网的技术。
刚才大家很多人分享的是互联网的技术,我觉得在未来的5年、10年,物联网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现在OFO的锁还是机械锁,用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为什么我们选择机械锁呢?因为在现在这个阶段智能锁(物联网技术的电子锁的开锁成功率还是不高的,整个行业的开锁成功率大概是90%多)。OFO的开锁成功率率99.99%,基本上你看到的任何一辆OFO都可以打开它,那就是说OFO是希望任何一个人在他需要用车的时候,都是能够获得车的,而不会因为我扫码开了半天,这个锁打不开。但是随着接下来更多的技术储备和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NBIOT的技术、各种低功耗的长距离的定位技术的应用,以及在低温、在洪水不同的环境的测试下,我们的稳定性越来越高了,明年大家将看到OFO的电子锁是一个非常智能的锁,我觉得是连接百亿终端的可能性。
第二点是共享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带来单车利用率的提升,OFO去年9月7号在北大上线的时候,我们所有接近2000辆自行车都是由师生共享的,也就是说原本这2000个人每人骑自己一辆车,现在这2000个人每人可以骑2000辆车,这个是拿自己的所有权换得了整个其他平台上所有车的使用权的共享的方式,我觉得它跟分享经济还是略微有一些区别的。我们现在说世界上有很多的AIRBNB、UBER、滴滴,更多的还是分享经济,我的车拿出来开,或者说我的房子拿出来租,我的东西拿出来分享,OFO开创的其实是一种共享的模式,就是这些东西是属于大家的,我们一起来用。
然后这里还有两个小数据要跟大家讲,刚才第一点讲的是说技术的进步,让我们的单车出行,短途横行的效率提升,第二块儿讲的是共享经济的模式导致的我们的效率的提升。
我们一辆自行车平均每天被使用是5分钟,我觉得刚才程维在视频里说,汽车的私家车数使用率大概只有3%,如果是自行车的话,可能只有0.3%(私人自行车的使用率),现在一辆OFO平均每天可以被使用78.4分钟,这至少是16倍的效率的提升。
之前一辆自行车只能服务一个人,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过程,现在我通过OFO一辆车可以服务10个用户,至少又是10倍的效率的提升。所以我认为共享经济的这个模式的突破,对于整个效率的提升是非常大的。
另外我觉得共享经济除了效率的提升以外,更重要的是像我刚才讲的,所有权换使用权是一种共享的概念,我觉得是对于整个社会建立更多的信任,彼此的信任,我觉得是增加更多的温度和温暖的,这是OFO的一次伟大的尝试,我们会号召全中国的所有自行车的人,把大家的车都拿出来,我们不拥有这辆自行车,我们所有人一起来使用它,这样的话未来我们希望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甚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只要看到一辆自行车都可以便捷地使用,我们只要需要一辆自行车都可以便捷地使用。
与其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我觉得也是回到这个周期的话题里,我觉得很多的外部环境会影响我们的思考和判断,但是只有我们创业者回归到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回归到商业最终的本质,并且我们坚定地带领我们的团队一步步地往前去前行,未来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
谢谢大家!
我是36氪汽车记者,负责特斯拉、无人驾驶、新能源、车联网、出行及后市场,欢迎直接与我联系,微信:1770122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