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定义融资阶段:抛弃现在的“种子”标签法
当我开始了解初创公司和风险投资时,描述不同融资回合的词汇使我感到非常疑惑。几年过去后,这个词汇系统已经很难发挥作用。
如果我们想要从根源解决问题的话,无论是记者、投资人、创始人还是雇主都在尝试着使用“seed——A,B,C,etc”系统,我将其称作是“按字母表排列的融资回合标签系统”,以不同的轴线来给不同公司分类:
- 收入
- 员工总数
- 每一轮融资金额
- 截止目前的总融资金额
- 融资回合数
- 运营时长
问题在于如今的标签系统似乎看起来能够弄清楚“融资金额”,但是仍然无法足够的解释“融资的回合数”。
例如,如果公司正处于“seed(种子)”阶段,就假设他们已经进行了1到2轮融资,大概是1万到300万美元。然而,有些公司在“seed”阶段就融资到1千多万美元,那么如果我们如今还以同样的分类方式(小于200万美金)划分所谓的seed阶段的话,看起来就不够明智了。
这些公司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已经进行了1-2轮融资。从之前我们给出的6点分类角度来看,我们选取了最没有价值的一个角度。并且我们也好奇为什么我们有这样一个痴迷计算融资回合的生态系统。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在我的新公司中,我们称首轮融资回合为“R1”。下一个阶段称为“R2”。让我们宣布融资回合时,还会添加了我们筹到的金额和截止目前筹到的总金额。
我的系统就很完美吗?其实并不是,但是至少是在正确方向上迈进的一步。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求报道、意见反馈、调戏 小秘书 “老雅痞” 请加微信: xinyapi
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加速会微信公号,成长快人一步!
如果你在创业, 想认识更多的创始人,彼此学习、资源共享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 创始人通讯社群 !
如果你在职场,想 认识更多媒体圈朋友(编辑/记者、市场、公关、媒介、品牌)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媒体圈通讯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