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取消HoloLens二代产品研发,在打什么算盘?
微软 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2016年10月参加《华尔街日报》WSJD Live大会上曾这么说,“ 微软 已经错过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机会,这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但微软绝不会再错过AR和VR等其他一些新技术趋势了。”
因此我们能看到HoloLens这样的AR眼镜以及微软自家VR头显的消息,甚至纳德拉毫不掩饰HololLens可能成为一款基于MR技术“终极计算机”的野心。
随着VR进入冷静理性发展的阶段,又有一些人提出了2017是AR元年的口号。游戏中加入AR玩法、AR红包、AR营销广告接踵而来。然而距离HoloLens开发者版本发售近一年,国外媒体Thurrott却报道称,微软已经调整了HoloLens规划,二代产品被取消。
原来根据知情人士透露,第一代HoloLens推出时,微软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设定了几个节点。一般来说科技公司电子产品迭代都是以下的套路:先发布第一代产品,然后第二代产品在价格和规格上进行优化,到了第三代产品加入新的技术,增强体验,比如说苹果手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而微软则是放弃了在价格上做文章,希望未来直接推出大幅更新的新一代HoloLens产品,预计2019年才会和大家见面。
在所谓的AR元年,为什么微软不是想方设法抓住消费者市场,反而不紧不慢呢?
首先,在微软看来,AR领域目前他们是打遍无敌手,或者说还没有哪个竞争对手让他们产生足够的紧迫感。 即使是前两年呼声很高、被描绘的神乎其神的Magic Leap因为迟迟不曝光产品具体信息也颇受质疑。而国内一些AR眼镜在技术和体验上与HoloLens尚存在一定差距,这样的竞争,并不能迫使微软积极开拓消费者市场。
简言之,微软认为自己在AR领域是大幅领先的,推出一款略微升级的产品毫无意义。
第二,AR元年其实离钱还很远。 虽然纳德拉信誓旦旦说不会放弃未来,然而对于微软现阶段来说,云服务以及AI技术的研发使用,才是重中之重。
自Holelens发售后,微软四个季度的财报以及分析会中并未出现与VR/AR相关的字眼。也就是说,即使微软推动了一些Holelens的商业应用合作,以及VR头显消息的公布, TO B层面的AR收入对于微软大体量的整体营收影响其实微乎其微,甚至目前分析师和投资者也缺乏高关注度。
这也意味着,未来终究只是未来,在微软眼中,花费力气开发二代产品,在消费者市场真正爆发前,并不会对公司带来足够的收益。
细看微软现在重点关注的云服务和AI,这两项其实AR或者MR发展到消费者市场阶段必须要应用到的关键技术。 直接影响设备的小型化,以及内容的拟真度,微软某种程度上在进行提前布局。
第三,推出降低价格、保证性能、能够进入消费者市场的新版HoloLens没那么容易 。
早在2015年,纳德拉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就表示,可能未来5年内不会推出消费者版本。而近日根据CNET报道,微软HoloLens技术负责人Alex Kipman(HoloLens之父)表示,消费版HoloLens还没有明确的时间线,但是价格将会控制在1000美元以内,而且微软并不希望消费版HoloLens的性能会下降,可能只是剔除开发者特性。
显然,成本缩减为三分之一,还要保证性能不下降。这样苛刻的要求是让微软放弃第二代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众所周知,生产工艺的高优化度,以及实现大规模量产是建立在技术大幅突破的前提下,而且Holelens本身其实就等于内置了一套高性能的处理电脑。
愿不愿意、能不能实现、付出多少精力、能否获得足够的回报?这些都是需要打上问号的。
价格便宜和性能好构成了消费者眼中的高性价比,微软选择了暂时放弃打价格战,而是专心提升体验。
第四,给开发者版足够的时间,让内容制作方储备足够的应用。
VR硬件一股脑涌进市场,最尴尬的局面莫过于硬件比内容走得快太多,即使三大头显也屡屡被指责内容匮乏。试想一下,即使微软推出了消费者版本,没有足够的内容去体验,这样设备的销量也不会对公司提供足够的帮助,反而会招致各种指责。
因此给开发者版本足够的时间,让内容制作者能够安心开发内容,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第五,2019年是个神奇的年份。 Talkingdata和Digi-Capital在年初分别发布了两份预测报告。其中都提到了2019年AR市场将迎来爆发,甚至将超越VR。
微软的做法也正是将赌注压在了2019年及以后爆发的消费者市场,现在不断进行布局,他们愿意用时间进行积累和等待。
微软、苹果或者腾讯不紧不慢的步伐,与国内创业公司急吼吼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是他们太慢,还是我们太急了?
微软放缓AR/VR产品的节奏,苹果关于AR新闻满天飞依旧口风很紧,腾讯虽然很早就宣布要开放VR/AR平台但大动作还在酝酿中。
而国内VR硬件产品迭代速度之快令人咂舌。暴风魔镜第一代产品2014年9月发布,到现在两年半时间内已经发布了1-5代,小D,小M,S1还有一体机Matrix。当然暴风魔镜的做法并非个例,可以说大部分国产VR头显在两年内都进行了多个版本的更新,然而这种升级实际效果又如何?
当然,创业公司赶在大公司入局前抢占市场并无错误,做出成绩让投资人放心也是理所当然。但内容公司也好、硬件公司也罢,最终还是靠产品说话,不然也就沦为了只会吹牛的营销和PPT公司。
产品过快迭代,升级缺乏足够分量,其实是市场浮躁的表现之一。为什么华强北生产的电子垃圾能够将成本压低到10元?说白了,复制难度低,缺乏足够深度的核心技术。
我们期待能有越来越多沉下心来、专心做好产品的国内公司出现,这样的VR/AR行业才会进入良性的发展。
本文由 VRZINC 原创,微信公众帐号:vrzinc,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