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停止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叫停恒大人寿等6公司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此前,“宝万大战”搅动了整个资本市场,险资 前海人寿 不断增持万科股票,被王石称为“门口的野蛮人”。宝能系后又“血洗”南玻A管理层,逼走创始人,10名高管离职 。南玻原董事长曾南表示,宝能系意在夺权。
11月底,格力电器发布 公告 称,发现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11月17日公司股票复牌至2016年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2016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持股排名由公司第六大股东上升至第三大股东。
针对资本市场一系列“不太正常的现象”,12月3日证监会主席 刘士余公开怒斥险资 ,他表示:你有钱,举牌、要约收购上市公司是可以的,作为对一些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公司的挑战,这有积极作用。但是,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也是挑战职业操守的底线,这是人性和商业道德的倒退和沦丧,根本不是金融创新。
保监会也“盯上”了前海人寿,其指出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并且整改不到位,将叫停其该业务;与此同时前海人寿开发管理中亦存问题,保监会责令其进行整改。
所谓万能险,简单的来说即是一款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的寿险产品。投保人将保费交到保险公司后,钱会分别进入两个账户,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则进入投资账户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这两部分的额度是由投保人主动设置,按需调节,其灵活性也更高。另外,投资部分的利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保障利率,据业内人士称一般最低为2.5%左右。
前海人寿正是得益于万能险,因而从一家小型保险公司迅速崛起,保费激增,才有足够资本频频举牌。据长江商报报道,2016年前5个月,前海人寿原保费收入仅为140亿元,而万能险为415.07亿元,后者几乎是前者的3倍。眼见“发财”的路径,不少保险公司尤其是新兴保险公司欲望迅速膨大,将万能险当作“圣经”,一头扎进无法自拔。
在“宝万之争”中,王石就曾将矛头直指宝能系资金来源之一万能险, 他指出 宝能系购买万科的第一份钱来自万能险,而这种短债长投的风险非常大,“他们层层借钱,循环杠杆,没有退路。”主要是万能险有较高的成本,据业内保险公司精算师估算,其成本在8%-10%间,因此保险公司通常会采用激进投资的方式来覆盖成本。而这种短债用于长期投资,一旦有集中退保或者监管层叫停其业务开展,投资端又不能立即变现,或将面临现金流断裂的危险。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5年我国有57家人身险公司开办万能险,保费收入占整个人身险市场的28%。在美国、韩国、日本等国,万能险占整个保险市场约40%的份额。
以下附上中国保监会晚间发布的《保监会持续强化万能险监管 坚决遏制违规行为》全文:
近日,保监会下发监管函,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并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同时,针对前海人寿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对其他在万能险经营中存在类似问题的公司,保监会正密切关注其整改进展,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的监管举措。
2016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保监会密集出台了《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6〕22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6〕76号)和《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保监寿险〔2016〕199号)等多项规定,对万能险的规模、经营管理等进行了限制和规范。对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的两家公司下发监管函,采取了停止银保渠道趸交业务的监管措施;累计对27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大、占比高的公司下发了风险提示函,要求公司严格控制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 恒大 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5月—8月,保监会组织7个保监局对万能险业务量较大,特别是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较高的前海人寿、 恒大 人寿等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的公司下发了监管函。日前,前海人寿上报了整改情况报告,但未对检查发现的万能险管理问题整改到位。据此,保监会果断采取停止其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同时,也将根据其他公司的整改情况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