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拜单车余熠:共享单车本质不是租金而是流量和数据
新浪科技讯 8月19日凌晨消息,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7年夏季高峰会于8月18-20日在宁夏银川举行。在昨日晚间的青年论坛上,优拜单车CEO余熠发表演讲。
余熠表示,共享单车火了之后,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KTV、共享马扎都出现了。但目前大家还是没想清楚到底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什么。“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做共享,我们确实要想清楚这里面是什么,我们要想清楚为什么单车这件事情是能够拿来共享的。”
他认为,共享单车最核心的是单车上的智能锁,智能锁里有GPS芯片,能够跟远端通讯、能够定位,这个基础元件本身就是车联网的组成元素。在单车行进和使用过程能够拿到大批量的用户数据。
余熠称,共享单车另外一个更大的价值是通过自行车连接用户、连接生活、连接城市和人。他举例称,当用户骑着单车到shoppingmall、电影院门口时,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推更想要的东西,把骑车前的场景和之后场景关联起来。
对于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他认为会是三个方向:第一是出海,在未来半年会看到更多的车企出去,把市场扩充到海外;第二是物联网,在未来几年内,共享单车在物联网方面会迅速拓展;第三是流量和广告,“如果把自行车、共享单车这个事情单从租金来看,大概是有百亿的市场,投放2000-3000万辆自行车中国市场就饱和了,每年产出200-300亿的租金市场。如果把流量和广告放进去,有可能是千亿的市场”。
“我一直觉得租金这件事情并不是共享单车的本质,对我们未来来说变现的方式一定是通过流量和数据。”余熠透露,目前优拜单车广告和流量的变现已经和租金收入持平。(张俊)
以下为余熠演讲全文:
主持人:过去一年左右时间,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共享单车,全国,甚至现在海外单车大战,制约中国共享单车发展最大的问题是颜色不够用。我们在过去一年在亚布力年会和青年论坛创新年会也先后邀请了摩拜单车CEO和OFO创始人,接下来的分享嘉宾是优拜单车的创始人兼CEO余熠,我接下来听听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怎么看现在共享单车这样一个话题。有请!
余熠:其实刚刚谷大白话这边分享非常精彩,我的压力很大,作为一个理工科技术男出身拥有800万粉丝的脱口秀者后面的压力大家要理解一下。
我这边是从去年开始做这件事情,在此之前一直在互联网公司做过,我进这家公司当时只有十几个人,见证了一个小的手工作坊成长为具有200亿美金左右市值的公司,在去年一个很快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因为我的内心多次想出来创业,在去年新美大合并的时间节点,我们的内心想去创业的诉求,就愈发的强烈。所以在去年上半年正好在寻找一些机会,为什么会投身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呢?
其实最早还是遵循自己一个内心的诉求和梦想,为什么投身于共享单车这个行业?这个是北京,整个背景是北京的早晨,天气是非常灰蒙的,会看到对空气影响最大的是机动车,其实对扬尘这一块影响非常大。大家可以看到北京31%的PM2.5都来自于机动车,平常1/3的北京人在开车。其实你会关注到在二公里以内的人接近20%,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广阔的诉求。所以我们在上半年开始创业,这样一个短途的方式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替代?当时找到的中国最知名的自行车品牌永久,包括IPO公司对我们评估,有没有机会或者是能力去做。
现在大家看到的小黄车当时还在学校里面,小红车刚刚开始做这样一个验证和测试,所以我们为什么会做这件事情呢?本身想做一些老百姓对用户有意义的事情,为我们来说,因为我原来一直做生活服务行业,大众点评、团购、信息决策、消费这一块,对我来说toC对我来说是相对比较熟悉的,在这个熟悉的领域中,我们一直在想能够帮用户解决这样一个短途出行的问题,同时又能够为社会、为环境做出一点价值的。所以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最终选择了这样一个事情的原因吧。
看整个历史的发展趋势,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大家从两轮自行车到四轮的汽车,又从四轮回归到两轮,比如丹麦、哥本哈根现在修了很多很多的自行车道;比如说荷兰用户拥有自行车的比例其实是110%,因为每个人都有一辆自行车。而在欧美,自行车对于他们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短途出行的方式。
我们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城市越来越拥堵,整个的环境越来越差,我们认为在未来的自行车会慢慢的回归到这个城市中,所以这也是这件事情是可以去做,未来具有大发展前景的一个趋势。所以我们就单车回潮,这是一种新需求。
从开始启动这个项目以后,我们发现这一年鬼知道经历了什么,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觉得两个竞争对手相对来说还比较小,对我们的产品也足够进行完善了,做着做着就发现怎么这样了。右边这张图一个屏幕都放不下,各种颜色都出来的,制约单车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颜色不够用了。最近出来的就会有什么七彩单车、斑马单车、黄金圣斗士单车,但是从另外一个季度来说,任何行业,哪行哪业不会去面对竞争,我们如果是做餐饮开一家火锅店,同一条街上可能有几十个竞争对手,对我们来说不会去竞争,当时的心情相对比较郁闷。直到有一天遇见另外一个CEO。
大家都知道2016年上半年其实两个事情是比较火,上半年是直播,下半年是单车。我遇到他之后说,你的行业还算好,看看我们这边吧,全国做直播的网站有一千多家,相对竞争比较激烈。在当时打了七年“百团大战”之后,投入了这样一个“百拜大战”,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团队的自信心满满。
大家很关心单车这个事情,包括现在这个时候,从共享经济这道风愈演愈烈,从共享单车开始,后面接下来共享充电宝出来了,共享雨伞出来的,共享篮球、共享KTV。前两天看到一篇新闻,共享马扎,一个小板凳上贴了一个二维码,一天被人搬光了。很多事情,大家还是没想清楚到底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事情,什么样的事情是共享经济,什么样的是租赁经济。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做共享,我们确实要想清楚这里面是什么,我们想清楚单车这件事情,为什么觉得单车这件事情是能够拿来共享的。
首先这个里面最核心的其实是单车上的那把智能锁,这个智能锁里面有GPS这样一个芯片,能够跟远端进行通讯、能够去定位,大家想这个基础的元件本身就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本身其实就是车联网的组成元素。在单车行进和使用过程能够拿到大批量的用户数据,而且清楚知道用户从哪里出来,坐了几站地铁,到哪个园区上班。周末到哪个shoppingmall去购物,重要的是大数据,而不是在于租自行车的0.5元、1元块钱的租金收入。这是单车里面相对比较核心的部分。
反过来说这件事情,篮球、雨伞、小马扎,把租赁的形式换一个词去套,产生一个额外的价值。所以对我们来说会觉得在这里面赢得单车大战就是供应链和线下运营的能力,我们找了有70多年的历史永久,因为我们是互联网的团队,擅长互联网线上的运营、产品推广,包括线下的运营。说白了以前也没造过自行车,也不知道自行车是由80多个零件组成的,供应链是非常强的能力。另外是线下的运营,坦白而言,我看到自行车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发展速度是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在地铁站出来可以看到一堆堆的自行车。这是不是理想的情况,很多公司做的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我们前面说拿到用户的数据,能不能做一些预测,能知道在那个时间点、哪些地铁站的车是不饱和的,在某些小区的门口车辆是缺少的,或者是某些时间点我们可以做更好的车辆运营和调度,后面会体现很强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能力,其实本质来说共享单车不同于租赁的形式,所以我们把自己的定义是一家互联网的科技公司,而不是一家自行车租赁公司。
所以我们就开始逐步推出我们的产品,以轻骑为目标的产品,第二代是MARS更加炫酷和时尚,这在国内铺的比较少,而且出了一些女性车。在过去一年时间,优拜单车大概铺了20个城市,大概六七十万的自行车,主要是在二线城市和部分一线城市。
做这件事情的另外一个更大的价值,希望通过自行车连接用户、连接生活,把互联网的价值发挥出来。我们希望自行车连接城市和人,有一个样车在一天时间内被用户骑了48次的,有一个用户一天骑了26次,不知道这个用户是做什么工作,都是超乎我们意料预料的。
我们还是觉得通过单车去连接用户生活这一块,我们能够去用自行车挖掘更深的一些场景,我举一个例子单车本身就是智能硬件的一部分,我们做的本来就是出行,出行又是生活服务的一部分,是不是在你骑着单车到一个shoppingmall、电影院门口在更合适的时候推更想要的东西,把你骑车前的场景和之后场景更加关联起来。
看来单车又有20%的用户是应用于休闲或者是健身场所,所以跟体育健身又紧密的相连,所以这件事情就比较好玩了。
最终来看,我们希望用自行车去连接,并且能够跟各行各业做到打通,并且做很好的合作,有些领域是跟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去做的。
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逐步有很多单车企业开始出海,我们也在做出海的事情,目前筹备了接近半年的时候,应该很快去落地。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输出呢?因为自行车从整个产业链来说,每年生产的8000万辆自行车有2/3本身就用于出口,从整个产业链和渠道来说,这本来就是非常成熟的一个模式。第二共享单车这个模式,本来就是中国发明的,前段时间在北美,老外还说共享单车我知道,是中国新的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一个高铁、 支付宝 、网购等等。所以老外对这件事情通过媒体的各种渲染已经知道有这个事情,而且觉得是很方便的一个模式。
所以从未来来说,国内的这些单车企业从国内的战场一定到海外的战场,海外的战场对大家的挑战会更大。这是我们目前看到中国大规模输出的商业模式和互联网的企业。
除了车本身,我们希望除了人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终端去连接这样一个服务,车与人相连、车与车互联,车与终端的服务,最后需要在所有的生活场景做到无缝的连接。最后通过刚刚的连接可以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我一直觉得租金这件事情并不是共享单车的本质,对我们未来来说需要产生变现的方式一定是通过流量和数据。包括我们拥有了这样的流量以后,延伸到前面的场景中的一些服务。
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大家从目前来看国内市场相对饱和了,共享单车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国内已经有这么多家做了,未来会往哪里发展?其实我们会去看,是三块东西,第一是一定是出海,从国内100个城市中逐步扩充到国外的200个城市,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台湾,在未来半年会看到更多的车企出去,把市场扩充到海外。第二在未来的几年之内,物联网会是一个非常剧烈的速度去做,有可能我们所触达到的东西都能够做上网的。这里面有很核心的东西是NB-loT技术的覆盖,通过SIM基于现有的技术去做,未来智能需要做非常强力的布局。
中间是2020年,未来20年之内的物联网芯片有可能会超过1万亿,我举一个例子,现在开的车里面,大概有400个小的终端,未来这个数量会急剧爆发性的增长,现在做的是共享单车相对比较简单的模式,其实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单车切入的是物联网这样一个未来,在未来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连,从出行连接开来,单车是最小的终端,是物联网最小一个原子。如果把自行车、共享单车这个事情单从租金来看,大概是有百亿的市场,投放2000-3000万辆自行车中国市场就饱和的,每年产出200-300亿的租金市场。如果把流量和广告放进去,有可能是千亿的市场,在现在整个广告和流量的变现和我们的租金收入持平了。在未来把终端拆开来看,看到互联网的趋势可能是一个更大的市场,而且是持续时间更长的过程。这一块我认为是未来一个发展趋势,但是这条路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对我们来说出行只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刚刚说的这样一个目标和重点。
这是我们内部经常开玩笑说的,我是创业公司的一个CEO,我看到这样一个话题说做不做让自己讨厌的创业者,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当是想,自从开始创业以后其实蛮讨厌自己的,因为没有时间和父母分享我的时间,跟我的太太、儿子进行这样的分享,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公司上,或者是工作上。从这一块我本身还是蛮讨厌自己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个事情是不是你内心想要、追逐的事情,你做的这个事情是不是对社会、或者是对大家有价值的?我自己的理解不做让自己讨厌的创业者,做的事情、商业模式是对社会有价值,还是只是为了赚钱、做一个商人,而不是未来想成为一个企业家。从这一点来看,我的理解不做让自己讨厌的创业者。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想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最终不让自己讨厌,也不让身边的人、不让用户去讨厌你。
最后,希望未来我们能够把我们的服务放到更多的城市中,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我们的服务。在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