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飞科技发布39999元测绘无人机套餐,并联合蚂蚁金服推出信用租
2015年发布了半自动飞行的P20初代,2016年4月发布了能够实现完全自主飞行的P20 V2,2016年10月发布了喷洒效率更高、更加稳定的P20 2017,极飞的植保无人机技术越来越成熟,相关的配套产品也越来越全面。不仅是产品上的更新换代,极飞在商业模式上也在不断进行探索:从仅提供无人机服务转变为同时开放出售无人机,并提供飞手培训,我们可以隐约感受到,极飞想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打造植保无人机领域完整的生态环境。
而所谓生态,必然要包含产品、服务,还有资金三大要素,这三样要素要流动起来才能产生价值。此次春季发布会上,我们也能看到极飞在这三方面做出的努力。
首先是产品链条更加完善,发布了极飞地理智能测绘无人机(XGeomatics C2000)与极飞物连农田检测站(XIOT Field Monitor)。
正如此前所提,极飞的植保无人机越来越成熟稳定。而这一次,极飞将目光聚焦到了依然使用人力的植保作业前的田地测绘工作。彭斌播放了一条短片,仅有几分钟的内容很简单,烈日下极飞年轻的作业人员,举着测绘杆在田间地头用双脚丈量着每寸土地。这些年轻人形容植保作业前的测量工作是“崩溃的”——泥地难走,测量面积大,最可怕的是这个长时间的过程是非常无聊而枯燥的。除了枯燥,低效的测绘行为也直接制约着植保作业效率。极飞的工作人员告诉36氪,一个脚力好的年轻作业人员全天的测绘面积约为1000亩。而随着极飞业务在全国的飞速扩张,农忙季节或是病虫灾害来临时,这种效率显然是不够的。
针对以上问题,极飞科技发布的第一款产品就是一台可以替代原来测绘杆的C2000测绘无人机。这是一款四旋翼电动无人机,用户可以使用A2智能手持终端来设定C2000的测绘范围。C2000上挂栽了一个RGB的成像设备,单机单次40分钟航时可以测绘2000亩农田。彭斌强调一个A2智能手持终端可以同时控制4台C2000,这种单人多机的情况下一天的测绘面积高达30000-40000亩,效率提升了近20倍。C2000套餐的售价为39999元,而其租赁服务仅向P20用户开放,押金为100元/天,免押金。
而C2000和传统测绘无人机相比,优劣势在哪里呢?专业测绘无人机多为固定翼无人机,C2000作为一款多旋翼无人机,更加适应田地恶劣的起降条件。而且C2000的处理速度更快,3小时内即可给出2000亩田地的测量数据,专业测绘无人机的处理周期可达天级。此外还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不过固定翼测绘无人机续航久,单次可飞几十万亩田地。综上,C2000更属于一种灵活、性价比高的测绘工具。
极飞科技发布的另一款产品FM1,则让我们看到了极飞从无人机公司向农业科技公司的转变。FM1被大家称为“农田机器稻草人”,它内置两个摄像头,通过图像拼接处理可以得到视广角为160度的无畸变农田图像。彭斌介绍到,一个FM1可以观测50亩的田地中的作物生长状况,图像通过4G网络实时同步至云端,每15分钟更新一次。除了起到监视农田的作用,FM1还是一个农业物联网设备,其传感器可以感应温度、湿度、大气压、光照强度,而展开的太阳能电池保证即使在阴雨天FM1也能持续工作7天。而这些天气参数对于其合作方航天宏图的天气预测业务有补充功能。航天宏图会为农户提供精确到5×5平方公里的气象情况,有了FM1提供的相关天气数据,他们的预测结果将更加准确。得益于珠三角地区强大的加工制造业,FM1的售价仅为1999元。彭斌告诉36氪,FM1的销售形成较大规模后价格将会更大幅度的降低。
说完产品,再说说极飞在服务和资金领域新的努力。
去年极飞科技和蚂蚁金服达成合作,并上线了一键呼叫无人机的服务。蚂蚁金服也于去年底宣布启动农村金融战略。此次极飞科技宣布和芝麻信用达成了合作,具体合作形式为:对于P20套餐的租用,芝麻信用分数在750分以上的用户免押金,芝麻信用分数在700-749分之间的用户租金为19999元,芝麻信用分数在650-699之间的用户租金为29999元。
相信大家都知道芝麻信用近期还和共享单车ofo联合,在上海推出了芝麻信用在690以上的用户可以免押金骑单车服务。但植保无人机的价值远高于共享单车,仅用芝麻信用来约束租户的行为是否太过冒险?彭斌的回答很有意思,在他看来大家都太过低估信用记录的力量。因为信用是个长期的、持续有效的评估方式,而评估的结果则和相关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直接挂钩。彭斌认为信用记录的约束力甚至大于金钱的约束力。
当然极飞和芝麻信用合作也不单纯为了约束租户,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降低租用门槛,减轻租户的资金压力,快速占领市场。这也就是生态建设中必不可缺的那一环“资金”。
极飞通过发布测绘无人机和智能农田监测站,逐渐形成了“测绘-植保-监测”的产品闭环。通过与蚂蚁金服、千寻位置、航天宏图、阿里云的合作,逐渐建立起由农田信息、农村金融、农村地理信息、农村气象信息、遥感信息和云计算组成的数据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