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未来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我眼中的未来

一、视频领域变革

所有公司的盈利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想方设法更好地卖货 (或服务) ,比如京东小米,另一种是想方设法帮别人更好地卖货 (或服务) ,比如百度或Facebook。

第二种盈利模式一般来说就是广告,而对于所有公司来说,做广告最有挑战的地方在于,这是一个零和市场。

卖货 (或服务) 的商家的毛利率是相对固定的,那么其愿意在广告上的支出也是基本稳定的。对于商家来说一般问题是如何在不同渠道间分配广告投入,而不是该投入多少广告。

所以,这就像二级市场一样,市场容量是恒定的,有人多赚了,就说明有人少赚了。

我眼中的未来

如上图统计,从 1930 年以来,美国的广告投入一直是整个国家 GDP 的 1% 到 1.5% 之间,这个稳定度已经非常惊人。所以当 Facebook 和 Google 垄断广告市场的时候,Linkedin 和 Twitter 的市值就一直不太好看。

我眼中的未来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过去十多年里,广告收入变化最大的领域有两个,白色部分代表的报纸行业是下降最快的,而移动行业是上升最快的。杂志、广播、电视三个行业反而相对稳定。

这也说明,互联网的连接属性,确实打通了世界的信息,所以靠“信息”起家的报纸行业受到了致命的冲击。而杂志和广播靠着垂直的场景一直相对稳定,那么如果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继续增长,剩下的最大的一块可能被蚕食的市场是什么呢?

一定是电视行业。

我眼中的未来

广告主的反应都是滞后的。电视虽然仍然是最大的媒体之一,但是根据上图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越年轻的群体,真的越不看电视了。

视频是一种先天优于文字的表现形式,制作门槛和成本越高,消费门槛和成本就应该越低。人们阅读文字还是需要动一点脑子,而看电视则完全是被动吸收。所以视频内容的机遇一定是优于文字或图片的组合的。

在美国,Snapchat 和 Facebook 在短视频领域已经争得不可开交,而目前国内在短视频领域做得好的几家则是快手和秒拍等。

今日头条目前正在发力该领域,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有一个产品是最该入局,却一直缺席的,那就是微信。

我认为微信这次的动作确实慢了,如果在视频内容的消费上能做好,微信是有可能完成几乎登顶后的自我突破,再次走到另一个台阶的。

想象一下,如果朋友圈中出现大量的短视频内容 (哪怕是 PGC 分享,但可以直接浏览形式的) ,那么微信用户的在线时长又会继续增长多少?

当然,除了短视频,直播平台也是很有可能对标过去的电视的。比如斗鱼和熊猫 TV,甚至 B 站都在做自己的综艺节目,而每一个主播的房间也像是传统电视上的一个电视频道一样。

我相信, 文字媒体行业的挣扎与衰退,会很快出现在电视媒体行业 ,再过几年可能会有很多电视台过得非常艰辛,就像如今的报社一般。

再者,视频行业里不只是内容创业者有机会,也许基于纯视频的社交、娱乐等产品也会再出现风口。

二、AI 的 未来

我最近一直在想 AI 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后来我突然想到,既然 AI 的意思是人工智能,那么 AI 的极限就相当于是人。

也就是说,讨论 AI 的本质,直接拿人脑来类比就好了。那么人脑对于世界的作用我暂且分为三种:识别、判断、行动。

识别,是人脑处理信息的第一步,比如我走在路上看到对面迎面走来一个生物,大脑首先会判断出来这是一个人。而这第一步也是现在大多 AI 公司在做的事情,也就是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等。

判断,是基于认识而产生的,根据迎面走来的那个人的穿着和表情等,大脑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是否带有敌意。这就要比简单地识别更进一步。

行动,是根据识别和判断而产生的结果。我识别出一个人走来,判断出敌意,那么大脑最终指挥产生我的行动:跑。

所以 AI 对我来说,就是这三个过程量的改进和组合。

如果说人类的行为大都是基于经验,那么 AI 的行为就是基于数据。一个人的经验有可能不全、不准确、或受到各种外部条件影响,而数据是可以克服这些问题的。

所以 AI 最终能够作用于任何存在大量数据、并且可以被训练总结成“经验”的领域。 那么越能够被量化、越年老越吃香的行业,越容易被 AI 取代。 而且,数据本身也是存在规模效应或类网络效应的,所以 未来 在某个垂直领域内,成功公司的集中度也会很高。

此外,很多人也都提到过 AI 的场景问题。AI 的好处是它是一个新的维度,也就是说任何行业和公司都可以 AI ,但是 AI 的问题是它的维度是一种对既有场景和模式的升级而不是革命,所以要找一个适合 AI 创业公司的新场景就极难。

比如我们可以说携程通过 AI 能让人们更好地买到低价票,百度通过 AI 能让人们更好地找到所需信息,但很难说 AI 本身有太多 2C 的场景(至少目前看来 AI 个人助手还是一 个非刚需的伪命题,而且技术的演进也远没到真的出现智能助手的时候)

所以 AI 将更多是一个 2B 的场景 ,是通过技术帮助现有公司做的更好的一个事情。那么随之而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2B 场景下,已经有互联网巨头占领的领域,是否还有创业者的机会?互联网巨头自身的技术和人员储备会不如创业团队吗? (而且拥有大量数据的大公司本身就有更大的优势)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打一个非常大的问号。

那么对于创业者来说,也许去为一些小市场或小公司加上 AI 更有机会?但紧随其后的第二个问题是, 互联网巨头会不会开放自己的 AI 能力? 根据最新的报道,Google 和 Amazon 都开始在自己的云服务之上增加机器学习能力的服务,本身公有云的布局和客户构成就是能够和 AI 最好地进行协同的,我相信这是大公司必然会走的一步。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我觉得在 AI 领域 未来 会有三个结果:

1、互联网巨头都会重拳布局,并且会开放自己的接口。AI 市场很大部分会像云市场一样,是被几家巨头瓜分的。

2、当下的很多创业公司会被大公司收购,而且很多时候是偏向人才和技术收购。

3、 一些垂直领域的 2B 的 AI 创业公司才有机会,而且是越传统的领域越有机会,比如教育、医疗、金融、政府机构等。 那么除了技术以外,这些创业公司对行业的理解和 BD 能力也是同等重要。

三、个性化是方向

过去的线下渠道中,因为货架空间有限,所以面对线下购物的人流,商家都要在有限的位置下,尽可能的产生最大的购买转化率。也就是说,商家针对用户追求得更多是“最大公约数”。

具体来说,就是商家会更愿意生产和售卖一个 100 个人里有 60 个人打 80 分的产品,而不是比如有 40 个人打 100 分的产品。

这就是线下场景的局限性和必然结果。但是,随着线上渠道的连接性加强,并且随着消费升级带来的顾客消费意识的转变,个性化消费会越来越成为趋势。

原来这 100 个人里的 80 人都是一个共同的群体,比如都购买 A 品牌的洗发水,但现在,在网上他们可能都能够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能够打 100 分的产品,于是这 80 个人也许会分散成 5 个品牌的拥护者。所以, 过去只有几个大品牌的快销市场,会慢慢的变成分散的多品牌市场。

随着个人数据的增多,这个趋势会体现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比如基因医疗或 DSP 广告等,实际上本质上都是一个原理。

再比如,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做 “为什么很久没有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孙燕姿、蔡依林、S.H.E 级别的华语歌手了?”排在第一位的回答也恰巧讲了同一点原因,就是 连接、碎片化和个性化让市场上多出了很多小众化的明星 ,每个明星背后都跟了一个小群体,但市场却很难有机会再生成大明星了。

所以,个性化和垂直 (或者也可以说去中心化) 仍然会是一个大的潜在方向,不仅是在消费升级领域,在其他领域中也一样。

四、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的结合

不管从什么维度来看,互联网都发展到了一个非常深入的阶段, 如果说以前的机会在创业公司,那么现在一定会转到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改造了。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要转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外部公司服务的业务转型,一种是自身内部的转型。目前看来,与外部公司合作,带来的是很多 SaaS 公司的机遇,在近期大多 SaaS 公司都从中小客户群体向大客户转型,这也是一个合理的结果。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自身内部转型目前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案例。 没办法,基因实在太对不上。所以,这些传统公司未来收购和控股互联网公司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这就像 Accel 的一个 Partner 刚刚在一个活动上所说的, 创业公司应该抛去对传统行业的鄙视之心 ,也不要总想着彻底颠覆,因为最终很可能是这些你们想要颠覆的公司把你们收购。

五、AR 是下一个平台

我一直相信 VR 的魅力,相信 VR 会是一个很有潜力和价值的市场。但问题的关键在于,VR 到底是一个游戏主机量级的市场,还是一个智能手机量级的市场。目前,我的判断更倾向于前者,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还是会为了影音娱乐或游戏而买 VR 眼镜,那么 这个用户群的量级就永远无法和智能手机对比,也就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平台级的事物。

VR 是纯虚拟的场景,局限性非常强。而 AR 是能够与现实交互的,我觉得是有可能在未来变成下一个真正的平台的。也就是说, 未来也许 AR 硬件的保有量会像智能手机如今一样 ,当然,那可能会是十年甚至更久以后,但从极限法来看,再难再远,总会有那一天出现。

从电脑到手机,人们的需求首先是便捷和移动性,其次是屏幕的大小。眼镜相关的产品最大的好处恰巧也是这两点:

第一,绝对的便捷和易携带,本身就是对眼镜这个已有事物的替换。

第二,屏幕变小了,但是离眼睛的距离足够近了,带来的感受反而比手机屏幕要好。

所以,如果说未来有一个硬件平台出现,能够取代手机的话,我更愿意相信是 AR,哪怕那是在很久之后。

42章经 WEEKLY,每周日晚更新

   



本文被转载5次

首发媒体 加速会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