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租公寓向资本市场融资,平台纷纷倾向金融化
编者按:本文来自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吴若凡,实习编辑张杨运
8月15日,长租公寓品牌自如发行了房屋租金分期类ABS产品,首期发行规模5亿元。这也是继今年初魔方公寓发行首单公寓行业ABS之后的业内“第二例”。此前包括世联行在内,很多长租公寓已尝试通过定增、市场融资等方式开展融资。
据第三方平台新榜数据显示,统计此前全国各类规模的28家公寓的融资情况(覆盖从天使轮、Pre-A轮、A轮、B轮、C轮),融资总额远超25亿元。而据一业内人士透露,虽然部分公寓的融资金融并未公布,但目前或已超过50亿元,“光魔方一家已经超过30亿元”,另外,今年宣布获得融资的就有乐乎、遇见、未来域、麦家。
愈加频繁的融资,呈现出国内长租公寓盈利模式显著的金融化趋势。在这背后,长租公寓领域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公寓前期投入大,依靠租金差产生的盈利,空间有限,回收周期较长,向资本市场“寻金”是平台做大的必然路径。然而是否能够靠自己运营实现盈利还未可知。
长租公寓并不“轻”普遍呈现“低回报率”
长期以来长租公寓因为“包租”的运行方式被视为“轻资产”行业。但实际上,公寓行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栋长租公寓大概100~150间房,一个房间算上装修和家电成本在6万元左右,整栋成本在600万~1000万元。
另外,从盈利模式上看,“目前长租公寓利润主要还是来自‘一进一出’的租金剪刀差。但租金不可能迅速上涨,所以租金差也无法快速提升,导致资本回收周期较长,且收益部分被卡死。”资深投行人士陈国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再加上物业管理成本和逐年提升的人工费用,长租公寓其实算是微利行业。
的确,上涨缓慢的租金差,被成本压缩的服务费,以及如果“不持有”则很难享受的物业溢价,并不宽裕的利润使得国内长租公寓普遍呈现“低回报率”的局面。
根据华创证券报告,国内长租公寓租金回报率仅在3%左右,远远低于美国8%~10%的水平,部分项目甚至达不到融资成本的水平,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会减弱。这对于大多仍处烧钱阶段的长租公寓运营商而言,可谓是费力不讨好的。
“的确,长租公寓领域,具备高估值的企业不多。”陈国华认为,长租公寓运营商需要能够对成本和费用强管控,提高拿房议价能力,同时必须要有能够快速复制的模式,利用规模化来分摊成本,尽快实现盈利,才会获得资本的青睐和长足的发展。
但实现规模,更需要钱,长租公寓企业必须实现金融化,通过金融平台来解决资金问题。
长租公寓寻金路子繁多,各类企业融资成本差距大
现在长租公寓有哪些主要融资渠道?国内一家不愿具名的品牌长租公寓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传统的包租类的物业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是民间借贷,此外股权融资也逐渐成为主流,但因为还没有较好的退出渠道,股权融资的难度越来越大。
高力国际执行董事贺志蓉告诉记者,长租公寓的很多资金来源于财富管理公司。来自传统商业银行的资金占比较少,因为大多数长租公寓运营商没有物业产权,即没有抵押物,缺乏信用支撑,平台租金收益也具有不确定性,银行批贷很难。
“大部分长租公寓企业因为主体差异和资产质地不同,往往只能选择成本较高的融资方式,风险也相对较高,比如消费金融、小贷、互金、P2P、民间借贷等融资方法,整体而言融资渠道较少。”
不过也有类似魔方公寓、链家自如一类大型企业,既能取得银行贷款,甚至获得银行提供的租月贴现、租金分期、销售类分期,此外还能发行信托产品,进行股权融资等。据了解,还有单店做收益权和股权众筹,融资成本在10%左右。
此外,中型和大型企业还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和供应链金融来融资,这些渠道使得企业的资金成本相对更低。据了解,魔方公寓的综合融资成本不超过7%,银行还会提供相应的等比例配款。
ABS成新宠最大风险仍无解药?
在上述融资渠道之外,今年初“魔方公寓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开启了公寓行业的ABS融资。该计划系以魔方公寓在8个一线、二线城市运营的30处物业4014间公寓为底层基础资产,在上交所挂牌发行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8月15日,“中信证券-自如1号房租分期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链家自如的这款ABS产品期限两年,首期发行规模5亿元,其中优先级获得AAA信用评级,占比90%,优先级票面利率5.39%,共计超过14家机构投资者参与。
不过,陈国华强调,ABS是很好的创新项目,但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收益,大部分收益被信托公司和资管公司拿走了,运营方依然很难使成本和收益匹配。
实际上,长租公寓发行ABS的最大风险依然是没有抵押物。
ABS是预期的租约贴现,将应收账款作为固定回报的理财产品,在公募渠道发行。因而没有抵押物,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均是风险。
但另一方面,由于长租公寓的现金流丰富,能够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很多,租金、装修、押金、服务费等都是能变现的环节。
因而目前不少企业,是以成熟项目的未来租金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根据项目的净现金流进行融资,满足了存量物业运营商因无不动产所有权,而无法通过传统抵押担保获取资金的尴尬。
“整体而言,ABS模式还值得探索,因为其根源是现金流保证,企业的关键在于证明自己运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和回报,而这是需要时间和市场来证明的。”贺志蓉表示。
贺志蓉认为,资产证券化是长租公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快速扩张规模、获取收益的有效途径。但目前许多实力较强的运营商入行时间尚短,房间数和物业运营时间都尚未满足发行ABS等产品的资格。但如果相关政策变化不大,各类新兴创新结构的出现,会加速行业金融化,预计明年就会出现较多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的确,“金融化”仍是目前中国长租公寓的主要资金来源,在主要风险尚未排解,租金差、运营能力、降低成本的能力等方面无较大提升的情况下,靠自己运营出“金”,仍无期可测。
拓展阅读:
长租公寓现同质化扩张,租金难挑盈利大梁
每经记者 蔡雅芸 实习记者 舒曼曼 每经编辑 曾健辉
“大家在长租公寓方面都是刚刚起步阶段,与同类的品牌差异其实并不大,现阶段还是同质化比较严重。”万科北京泊寓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的一句感叹,道出了目前长租市场遇到的一些实质性问题。
8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北京和成都多家品牌长租公寓发现,目前品牌公寓在运营上存在多种模式,其中集中式和分散式长租公寓面临着不同的竞争重点,但却面临着同样的扩张痛点。
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长租公寓并没有盈利模式,最核心的问题是资产收益率与资金成本不匹配。从公寓的资产价格来说,租金的收益率不到1%,这种情况下连管理成本都无法收回。
起步期同质化:未来差异竞争重点在服务
根据迈点研究院数据显示,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的集中式品牌长租公寓数量合计达335家,占集中式品牌长租公寓市场的70%。
其中,有以YOU 、魔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型公寓品牌,还涌现出以万科泊寓、世联红璞、龙湖冠寓等为代表的开发商系公寓,以窝趣、城家为代表的酒店系公寓及以自如、相寓为代表的中介系公寓。
在以规模和开店速度为主要指标的情况下,差异化往往成为被忽略的问题。
从长租公寓的模式来看,集中式更加注重物业服务和社区运营,而分散式则更加侧重居住刚需。前者的差异化竞争关键点在服务,而后者则主要在房源。
分散式长租公寓的差异主要源于房源的不同。优客逸家CEO刘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与自如相比,二者差异主要体现在房源类型上。自如主要布局在北上深这样的卖方市场,做的是老旧房改造,而优客逸家主要是选择毛坯房改造。
集中式长租公寓主要以物业配套服务为主,但服务项目的同质化趋势更加明显。记者走访发现,集中式公寓大多配备公共区域,其中健身房、书吧、咖啡吧、公共厨房、开发式会议室等区域成为标配。
北京泊寓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租赁的客群对房屋的首要考虑因素还是在通勤距离上,硬件投入上基本差不多,未来真正出现差异化可能会在服务上面。”
刘翔同样认为,尽管公寓在装修风格上不尽相同,但也是最容易被竞争对手抄袭的,真正产生核心竞争力的还是企业品牌服务软实力。
上述泊寓负责人则强调,长租公寓正处于起步期,现阶段不需要品牌差异化竞争,目前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不同档次的产品力之间的差异,而北京泊寓并没有希望通过增值服务来增加营收的想法。
扩张痛点:优质物业资源较少
作为起步阶段的长租公寓产品,正面临着项目拓展难、资金投入与产出不匹配、行业规范不明等痛点。实际上,在长租公寓的运营当中还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
“长租公寓的发展并不是受投资限制,而是资源驱动,如何突破资源获取优质物业,从而突破发展的瓶颈,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北京泊寓相关负责人坦言。
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北京是卖方市场,优质物业资源相对比较少,再加上市场极其不透明,导致很多项目几经转手,商业物业租赁市场乱象较多,在拓展资源上泊寓更注重多元化,并已介入一手土地资源,同时跟一些国企或资产持有者达成合作协议。
在突破规模化发展的瓶颈上,一线城市的资源稀缺并不是唯一的难题。魔方公寓相关负责人表示,长租公寓管理归口一直没有明确,给公寓企业在拓展规模的过程中带来很大阻力,特别是改造后的公寓项目消防验收标准不清晰。
“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可能会获取更多的项目。”北京泊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对于商业办公楼等物业是否可以做长租公寓,“现在也是一个问号。”乐乎青年社区创始人罗意也指出,什么样的土地属性和房产属性可以发展,其实目前没有定论。
重资产压力待解:靠租金难回本
此外,更重要的是资金难题,长租公寓不仅投资回报周期长,而且前期投资非常大。泊寓北京相关负责人坦言,长租公寓是投资周期较长的行业,对于轻资产来说,行业投资回报周期基本在5~8年,所以如何获取资金支持也是一大痛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成都,优客逸家每间房的装修成本在1.5万元~1.8万元,再加上租入成本和新增空调等具体项目费用,仅靠收取租金很难回本。同样,北京泊寓也有同样的难题,以劲松店为例,该店每平方米投资超过2000元。龙湖方面则透露,根据不同户型、面积、资产条件等因素,冠寓在成都的装修成本在1000元~2000元/平方米。
龙湖冠寓成都金楠天街店目前处于满租状态。据记者统计,该店每个月的租金收入约43万元,但因为整栋物业属龙湖100%持有,通过租金回报难以在短时间实现盈利。龙湖方面表示,未来希望通过整合商业、公寓、联合办公便捷商业的综合体形态,以推动商业运营的综合盈利。
北京泊寓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去把资产快速变现,如何利用金融手段进行融资,这些都是问题。我们现在也在积极推动RETIs或者类RETIs的形式来实现融资。”
此外,刘翔则表示,考虑到市场的租金承受能力,可投入的成本有限,如何保证居住体验和品质等都成为实际运营当中的困扰。刘翔坦言,目前最大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上,因为装修行业没有产业化,所以会存在不规范、工期延误,甚至因为开发商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