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农场主的风口生意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中国式农场主的风口生意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君临”(ID:junlin_1980)。

我们年少的时候,总想着离开家乡,离开贫苦的农村,到大城市去拼搏一个美好的未来。然而现实总是残酷,成功者只是百分之一二,大部分的奋斗者依然只能守候着一个飘渺的影子。

那些曾经被我们鄙视过的童年伙伴,留在了农村,好像一眼可以看到尽头了。然而,万物的规律总是难以揣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我们再回到农村,天地已经大为不同。

向无大志的伙伴们,摇身一变,成为了新式的农场主,住着别墅,品着红茶,过着逍遥自在的人生。政策与资本的炼金术,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

政策平地起春雷

农业的风和政策是紧密关联的,30多年前,如果不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就不会有后来数十年的农业增产和农村稳定。

但是这种稳定,只是低水平的稳定,解决了温饱,却无法致富,导致人口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危机愈演愈烈,老人困守山村,土地大面积抛荒,谁来养活中国人?

意识到危机的政府,最终出台了几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立“健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这一年由此成为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元年。
  •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鼓励”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允许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为新一轮土地制度指明了方向。
  • 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思路,要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这几份文件,宣告了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正式出台。所谓三权,就是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在立国时就明确了,承包权在改革开放时被分离了出来,如今,经营权也独立了。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根基,每一次权力配置的转移,必然都将对它的生产效率带来翻天覆地的革命。很快,我们就将看到像原子核裂变一样释放的巨大能量。

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07年,全国土地流转的面积只有0.64亿亩,大约占了所有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5%,这个数字还非常小。从2008年开始,这个数字飞速提升,每年大约有5000万亩的家庭承包土地被流转出去。

截至2016年6月的数据,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大约占了总承包耕地的34.5%。以这种惊人的速度,十年之后,2027年可能将有70%左右的承包土地实现流转。

中国式农场主的风口生意

实际上,在东部沿海的大量省份,土地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地方,比如江苏、浙江等地,目前的流转比例已经超过了50%。由于年轻人们都已不在村里,荒着也是荒着,丢弃的土地一亩却能够带来1000元到3000元的转让收益,流转速度就像滚雪球一样飞速加快。

规模聚合生态化反

引用乐视的一句知名口号,“生态化反”,意思就是生态建立起来之后,会带来叠加的化学反应。乐视的PPT大可一笑置之,但是农业的规模化所带来的效率裂变确实是被验证的。

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均产值,可以做到中国的几十倍,秘密在哪里?无非是因为,中国的农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纯靠苦力手工作业拼出来。但是发达国家呢,经历了化学革命(化肥的使用)、机械革命(农业机械的使用)、生物革命(基因技术改造种子)的指数式成长,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带来产量的成倍提高。

中国式农场主的风口生意

但是技术的使用,是有门槛的。第一,有些技术,成本比较高,只有大规模作业,才能分摊掉成本。第二,有些技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才会用,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也就是说,在农业这个生态体系里,土地规模—农场主—技术投入,三者之间其实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具有规模土地的农场主可以获得的收益将远远超出单个农民的土地效益。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农业版的马太效应发挥的淋漓尽致。

也就是在这样的规律作用下,中国版的现代农场主出现了。

据统计,到2014年12月底,全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农民合作社达128万家,同比增长31%;实际入社农户9227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35.5%,同比增长24.5%。也就是说,在中国可以称之为农场主的,至少已有百万级别。

中国式农场主闪亮登场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来做一个人群画像。

在一份关于种粮大户的调研报告中,课题组在江苏、安徽、江西、广西、河南五个省份的89个县市访谈了155个种粮大户。

他们中,90.2%拥有初中以上学历,其中高中文化的就占了41.9%,而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仅占9.1%。其中51.61%的农场主都有过经商或者在城市里从事专业技术的经历,不乏医生、教师、工程师返乡务农的。

他们中,78.7%的农场主在近三年内都采用了新技术改进了农业生产经营。这些新技术依次是机械化耕作和采后处理技术、灌溉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精准施肥技术、良种培育技术、储存保险加工等技术。

他们对教育、学习和应用技术有着充分的信赖。

数据显示,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在2007年之后扩大经营规模的,84.52%的经营土地而积在10公顷以上,最多的一个经营了1340公顷,平均数则是每户62.5公顷。

他们六成注册了农业合作社,四成注册了家庭农场,部分甚至还成立了公司,大部分都是在2013年之后注册的,目的嘛,一来是合法化了,便于规模化经营,他们平均雇佣了7名农民,最多的雇了22名;二来是为了拿到政府的补贴,最多一个拿到了250万元的补贴,最少的也拿到了1000元的补贴。

其实,政府的金融支持措施,对中国式农场主的壮大是方方面面的。

第一,种粮有补贴,一亩地一百多块钱;

第二,采购农资有补贴,买一台十几万元的大型拖拉机,可以补贴到五六万元;

第三,银行可以获得贷款了,上面的调研者中,40%获得过银行的借贷。

第四,可以买保险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灾害损失都可以平滑掉,不再看天吃饭,上面调研中73.5%的农场主参加了农业保险。

正是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成功的农场主规模不断壮大。据2013年的CCTV经济半小时节目,有一个叫凌继河的江西农场主被作为典型宣传。他早年出外打工,卖过手机开过酒店,2008年金融危机,选择回乡里办农业公司。发展到2013年,已经流转了1.8万亩的田地,雇佣了100多个农民。

中国式农场主的风口生意 丰收后凌继河(点钱者)给农民发钱

最有名的农场主则是褚时健,这位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红塔烟前董事长,出狱之后,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种起了橙子。在十年的时间里,他改良了土壤结构,自研了混合农家肥,解决了灌溉问题、病虫害问题、品种口感问题,最终一举打入电商市场。

中国式农场主的风口生意 右一老者为褚时健

据透露,目前褚橙已拥有种植基地近1.5万亩,2018年产量将达到3万吨,2020年目标达到6万吨,不愧为一代“橙王”。由于人生太辉煌,经历太传奇,仰慕者络绎不绝,褚时健在云南哀牢山下顺势建了一座褚橙庄园,接待拜访的游客们。

资本入局各展神通

农业经营,作为一项低门槛的行业,虽然有利可图了,利润率终究是有限的。但是农业一旦进入了良性成长的轨道,随着农场主对技术需求的扩大,卖水者的机会就来了。

案例1

最直接的利好,来自节水灌溉产品。

A股上市公司大禹节水,2015年净利润6100万元,同比增长193%。在年报中,他们说到,土地流转改革让大片田地集中起来,对于节水灌溉产业是一个天赐良机。

引用一段——“因为以喷灌、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最适宜在面积广、作物集中、规模化程度高的田间地块推广,传统粗放的灌溉技术不可能满足大面积的灌溉需求。而且多年的实践证明,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有机结合,农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显著增长,农民的增收才能落到实处,农业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

案例2

种子被认为是农业芯片,是农业产量指数式增长的关键,技术门槛也最高,这为他们带来了超高的利润率。

A股最大的两家种子公司,隆平高科和登海种业,分别在水稻和玉米种子业务上具有国内优势,2015年毛利率分别为45%和53%,净利率24.5%和25.5%。这个数字,已经可以和卖芯片的英特尔看齐了。

垄断的地位,超高的利润率,稳定的增长前景,这大概是农业生态里最令人流口水的生意了。

案例3

有笑的,就有哭的,变革的浪潮席卷每一个角落。化肥行业,危机就在眼前。

由于消费升级,市场对环保、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有学识背景的农场主们也不再短视,认识到了大量用化肥对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售价的伤害。

事实上,目前我国单位面积化肥用量437千克/公顷,远高于发达国家安全线225千克/公顷。未来,这个行业必将经历一次痛苦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转型生物肥料……

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国式农场主的风口生意

案例4

农业互联网是最热门的概念,A股里有两家公司做的风风火火。

大北农和新希望。

两家都是卖猪饲料的,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超低,度日如年。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因此就往互联网 的风口里动脑筋了。

两家公司都有宏大的猪联网计划,开发了APP,做了论坛,推出了猪场管理软件和猪交易平台,还想通过融资贷款和交易配送的服务打通整个农业闭环。

两家公司的区别是,大北农玩的是生态概念,要成为猪联网里的小米;新希望的重点在交易,不但引入了撮合交易的抢单模式,还有评价系统,要成为猪联网里的滴滴 大众点评。

理想很丰满,现实能不能达成,我们只能做吃瓜群众了。

案例5

看看海外的农业互联网 。

中国式农场主的风口生意

A

2006年成立的The Climate Corporation,通过2500万个远程传感器采集天气数据,将极端天气信息推送给农民,并推出相对应的保险业务,从而降低意外天气对农民的损失。目前已被孟山都以9.3亿美元收购。

中国式农场主的风口生意

B

2009年成立的Solum公司,开发的软硬件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精准的土壤抽样分析,以帮助种植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进行精确施肥。目前已被孟山都收购。

C

精准种植服务商Precision Planting Inc,他们设计的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改善农田里种子的间距、深度以及根部系统,提高种植效率。已被孟山都以2.5亿美元收购。

中国式农场主的风口生意

D

2011年成立的Blue River Technology,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从农作物中精准地识别出杂草,有选择性地杀死有害植物,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目前累计融资1330万美元。

E

2012年成立的HoneyComb,通过分析无人机反馈的图像数据,提取出农作物健康状况和资源分配等有价值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生成地图,提供给农民和林业管理人员做决策依据。

中国式农场主的风口生意

F

2012年成立的FarmLogs,让农场主可以通过它计划、管理、监测、分析农作物生产过程,通过FarmLogs农场地图信息展示,可以掌握不同作物农作时间、获得每小时的天气信息,还可以及时了解各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动态。

G

2014年成立的Granular,能够为农场种植的每个环节都提供云端数据分析服务,如播种之前,软件会分析包括市场动向、土壤、病虫害、人力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判断种植哪些农作物最合适;在收获环节,会自动为农民制定农作物收割时间、注意事项、销售时间等工作计划与安排。

农业互联网 ,通过互联网与智能传感器的结合,可以大幅改进农业生产的效率,天地广阔。而我国的农业互联网 呢,来来去去都是论坛、电商、金融贷款。

可为的机会,太多太多。

研报参考:安信证券,《寻找中国农业大变革中的Tenbagger!》,作者吴立。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加速会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风口浪尖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