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风险”这个词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里提了31次?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月14日-15日在京召开。
这次会议是给未来5年金融环境定调的。
“风险”两个字,在新闻通稿里出现了31次。
它是这次会议最重要的关键词。
再加一个:就是文中没有出现但隐含的方向: 向资本收权。
列重点:
1件大事:
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3项任务:
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4个原则:
1、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2、优化结构:质量优先、促进便利、降低成本、风险可控;
3、强化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为底线;
4、市场导向: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原文摘录: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
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
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推动经济去杠杆,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
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
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
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
全文唯一提到“金融创新”的,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搞好相关制度设计】。
可见,风险是第一位的,创新基本可以忽略。
过去20年,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中国金融大爆炸的历史。
前15年,金融底子薄、经验少,鼓励扩张、探索、创新为主,因为经济本身也在和金融互动扩张,而且期间经历了2001年加入WTO、2005年汇改升值这种重大事件,几乎都是促进经济膨胀进而促进金融膨胀的过程。
这一次与前四次不同的地方在于,最近五年里,金融扩张得太快、太猛,出了股市、汇市、楼市的动荡,以及“野蛮人”、“妖精”、各路财团。
全球金融体系史无前例的持续大放水、资产泡沫化。但是总阀门美联储年内开启加息缩表。说白了就是开始抽水。外部因素诱发的风险概率越来越高。
然而凡事有个相对概念。
中国的金融扩张明显超过外部,过去两年金融占GDP比重都接近8.5%,也就是在2014年之后,全面超过欧美日。
金融扩张也就是资产扩张,对中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来说,就是天量放贷。
但是其中也伴随大量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对应的就是次级贷款。
如果全球货币扩张走向收缩,打击最大的就是需要靠融资不停扩张的资产。中国已经是非常典型的融资依赖型体系。
尤其是债务融资。需要不停地有贷款循环注入,才能维系。
我们的很多债务,并不是在支撑实体效率和交易扩张,而是催生资产膨胀,以及隐含了大量坏账。
短期剧烈的资产泡沫,实体经济的下行,以及大量债务,这三样就是催生金融风险的摇篮了。
对金融风险的重视,一年多以前就开始了。
2016年5月9日权威人士讲话,很多人都忘记了。这种高层意志的表达一旦确定,不会轻易改弦更张。
“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
高杠杆是“原罪”,是金融高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背景下,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风险等都会上升,处理不好,小事会变成大事。
在现实情况下,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对各类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摸清情况,做好预案。”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对未来方向做过几次解读( 很大程度上代表高层想法 ):
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企业负债超过 100 万亿元,按照 4% 的利率计算,一年支付的利息就是 4 万亿元,相当于 2015 年全年 GDP 增长总量,” 长期下去会掏空实体经济,提早进入产业空心化的时代。
企业降杠杆的政策措施:第一,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这个文件正在做。第二,加大股权融资力度。第三,加强对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的约束等等。
( 说白了就是风险股权化,而不是都沉淀在债务、贷款上 )
2017年3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
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妥善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债券违约、房地产泡沫、互联网金融等一批风险点,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7年3月博鳌论坛,周小川:
我们已经到了周期的尾部,货币政策不再是宽松的政策了,要认真地去考虑什么时候如何离开这种货币宽松的周期。
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意味着中国金融业经历过一大轮宽松和扩张周期之后,进入到一个严监管的时代。
去杠杆是其主基调,而且不是短期的。
因为2008年四万亿以来的十年,该试的东西都试过了。各种放贷手段、融资方式、表外通道、加上互联网金融、民间借贷的野蛮生长。
大量游走在监管之外的金融生态、金融资产、债务、骗局,如果没有规则化的管控,只会愈演愈烈。
就算是监管内的吧,新经济的乐视网,旧经济的万达,都是融资依赖型的,外来资金不能断流。
全社会资本的脱实向虚,会把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节奏完全打乱。
因为继续放水,只会增加实体经济的成本。现在我们看到的经济回暖,也只是供给侧通胀( 原材料、人力、土地、资金涨价 ) ,需求端通缩( CPI不振 )。
中间的实体制造、组装、流通,被挤压得利润更微薄。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给出的数据:
2010年以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逐年下降,从7.6%、7.2%、6.66%、6.58%,到5.76%,可以说是直线下降。
去年公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数据,制造业占261家,但净利润仅17.1%;33家金融机构的净利润则高达56.8%。
综上唠叨这些,预见未来几年的金融环境:
1、银行业为主的债务融资体系继续紧缩、实际利率维持高位=加息。
2、股市继续开闸IPO,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中小创业绩证伪之后还有供给冲击。
3、向资本收权:这个系那个系,兴风作浪的,资产大规模转移的,要被严查或收编。比如今年6月银监会排查万达、海航、复星的风险敞口,以及安邦。
汇率维稳,天大的事。
非常时期,资本要站好队、听指挥、做贡献、少添乱。
题图来自:中国新闻网
求报道、意见反馈、调戏 小秘书 “老雅痞” 请加微信: xinyapi
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加速会微信公号,成长快人一步!
如果你在创业, 想认识更多的创始人,彼此学习、资源共享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 创始人通讯社群 !
如果你在职场,想 认识更多媒体圈朋友(编辑/记者、市场、公关、媒介、品牌)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媒体圈通讯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