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的生死过山车:是多赢,还是满盘皆输,就在一线之间
趣店在短短两周内,经历“生死过山车”:股票从暴涨40%,到最终破发。
而整个现金贷行业,从信心满满,到风声鹤唳,同样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而舆论对于现金贷的轰炸,渐渐脱离了理性,开始成为某种情绪的宣泄。
最近有媒体传出,某地区已准备对现金贷一刀切。而相应监管层透露,该消息并不属实,关于现金贷的监管,尚在讨论中。
如果现金贷真的被一刀切了,将出现怎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01. 底层人群
最近,媒体对于现金贷的报道,开始“妖魔化”。
放高利贷,还给穷人放高利贷,这一下就激化了某种情绪,迅速酝酿成舆论事件。
此前,诸多行业媒体包括一本财经,都曾报道现金贷的乱象,行业存在的问题、出现的下滑趋势,都需要监督和点醒。
但最近这轮的舆论漩涡,却大多被情绪包裹,缺乏理性和客观。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任何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审判,都是不客观的”,某行业专家称。
难道现金贷就真的是吸血鬼或万恶不赦的剥削者?
先来看看现金贷都服务怎样的人群。
目前,中国信用卡持卡人群占总人口数近30%,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头部人群。
而剩下的70%人群谁来服务?
在早期,大部分是民间借贷和地下的金融机构服务。
而最低端的10%的人群,却是一片真空,没有任何金融机构愿意服务。
“创业之时,我很怕我进入的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行业,如果只是剥削暴利,那这个事情肯定做不长久”,某现金贷平台的CEO陈贤称。
他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用户调研,抽样调查了上万用户,并亲自和其中十几位深度交谈。
“我就是和他们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着烟,去问他们,为什么如此急迫需要这笔钱”,陈贤听完所有人的答案,略觉震惊。
他们大多22-40岁之间,月收入5000元之下,而理发师、外卖员、餐厅服务员、房产中介等,都是比较常见的职业。
他们几乎都是月光族,如果当月出现任何着急花钱的事件,现金流就可能断裂。
“比如,女朋友过生日,请好哥们吃顿饭,就连这些小事,他们都可能需要借钱”,陈贤称。
还有一些更大的需求,比如一个外卖员,他们短期拆借几千,可能就是为了买一辆电动车,启动外卖服务,“大部分是急钱需求”。
他们是一群,甚至高利贷和民间借贷,都不愿意接触的人群。
“这些人要来借1000,你觉得哪个高利贷的愿意放给他?还不够催债的成本”,陈贤称,金额太少,高利贷也压根看不上。
他们唯一的方式,就是和亲朋好友借钱。
借钱,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事儿——特别在底层人群之间。
比如,你借了1000元,可能出于感谢请对方吃饭,要付出近100的成本;
最关键的是信任成本,如果下次对方再问你借钱,你几乎很难拒绝。
而现金贷的产品,正是服务这部分用户。
如果按照底层10%用户来计算,这部分人群将多达1.4亿。
“现金贷爆发如此之快,可见他们的借钱需求被压抑得多久,这确实是一个刚需”,头部现金贷公司的创始人林翔称。
他曾在很多场合去讲,现金贷确实不是恶魔,对于底层人群来说,可能明天就吃不上饭的时候,给了他们一条生路。
“这种借钱,不是锦上添花,过度消费,大多是雪中送炭”,林翔这些话说了无数回,但真正理解的人不多。
大家都高高在上,无法理解底层人群的真实而急迫的现状,难以客观理性去看待现金贷。
02. 二八分流
“服务底层人群可以,但为什么要那么高的利率?”在一次闭门交流会上,林翔被反对派质疑。
服务穷人没问题,但你如果是高利率,就是去剥削穷人——这是大部分批判者的观点。
其实在商业领域中,有一条铁律是:高利率,覆盖高风险;低利率,覆盖低风险。
金字塔尖的人群,信用好,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都强,所以他们的利率自然低;而低端人群,他们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风险较高,只能通过高利率来覆盖风险。
“商人不是慈善家,金融不是扶贫,如果让商人亏本去推行普惠金融,这绝不可能走通”,林翔的观点是,不能亏本,但也不可暴利。
多位业内从业者认为,高利率只可能处在一个行业的初级阶段,这样吸引更多玩家主动进入,随着监管的介入,利率必然会降低。
实际上,现金贷的二八分流的趋势也极为明显。
现在头部的公司,已开始主动降利率。
“当公司各项技术完善之后,成本下降,会慢慢将利率降下来”,某头部现金贷公司创始人称,他们每个月都调息一次,并拿出上千万,给用户贴息。
从100%的利率,如今他们已降到80%之下。
而好的公司,和不好的公司最直接的区别,就是到底给什么样的用户放款。
底层的1.4亿人,都是现金贷的用户吗?
并非如此。
底层人群中,也有“好人坏人”之分:一部分有工作,借钱只是为了解燃眉之急;而另外一部分,混迹底层,借钱的目的就是黄赌毒或过度消费。
前者,才应该是现金贷的真正用户;而后者,很有可能陷入一个债务漩涡:借新还旧,以贷养贷。
而对于现金贷公司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将前者服务好,将后者挡在门外。
现在大部分现金贷公司的通过率,是10-20%,他们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将后者剔除。
某公司的CRO称,想鉴别这群人,其实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他是否有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在风控中加入这些维度,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利率差异化,也尤其重要。
林翔的公司正在给用户差异化定利率,好的用户,应该用更低的利率来服务,甚至部分用户的利率,已降到36%之下。
“要给好的用户上升的空间,就像随着一个人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信用意识越来越强,他是应该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务”。
头部的平台,在着急地“渡”整个行业,而底层玩家,却并没有把这里当成一个久待之地。
目前行业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确实存在大量的问题和乱象。
“有些人将这里当成事业,而有些人只是想捞一笔快钱就走”,大部分从业者都认为,大量非正规的玩家涌入,“路子太野”。
想捞一笔就走的平台,他们并不管底层用户的分层和区分,“黄赌毒都可以放,利率高得吓人”。
他们的逻辑是,不管用户共债了多少平台,是否出现债务危机,只要自己不是最后的接盘侠,捞够了就撤离。
现金贷行业正在出现泾渭分明的“二八分流”,头部玩家倾尽全力规范行业,而底层玩家,却急功近利,将行业拉下水。
03. 多赢还是归零
如果彻底取缔了现金贷,将会发生什么?
首先,一些老赖或者经常逾期的用户,开始拒绝还款。这种模仿效应,会迅速将一些还算优质的用户都“带动起来”。
于是,大量逾期和坏账爆发,“90%的公司可能熬不过这个坎”,陈贤称。
而对于底层用户来说,他们已形成的充足现金流的生活方式被突然切断,在惯性之下,“可能短期内会出现不安定因子”,陈贤称。
而更长远的未来,这部分人还将回归地下,过着完全没有金融机构服务的生活,依靠相互借贷勉强维持。
“完全的切断,就是一切归零的结果”,林翔称,而现金贷花了2年时间和大量坏账,积累的底层人群的借贷记录和征信数据,将付诸东流。
当然,还有更好,甚至多赢的结局。
大多现金贷的行业从业者都认为,行业急需规范,如果任由下游的现金贷公司胡乱搅浑市场,必然导致行业被污染。
其实,现金贷最大的危机,就是来自底层人群的共债问题。如果一个人同时在多个平台上借款,最终超过他的还款能力,就可能出现债务危机。
如何规避一个人的在多个平台上借款?
实际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就是要将各个平台上的数据打通。
但这个事情,依靠行业自律,几乎很难实现。
曾经有头部的现金贷公司,尝试去推动,号召大家进行数据共享,结果“应者寥寥”。
该项目推动的负责人也表示“可以理解”,因为借款数据都是各家的核心机密,他们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实在没有那么大。
因为大家的信任链条太脆弱,所以,这件事情让政府的强制介入,恐怕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而印度的现金贷监管,正是如此操作的。
他们要求现金贷公司的数据,强制提供给银行,并且由银行来提供资金,现金贷公司完全变成了获客、风控的助贷机构。
这件事推进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第一,收集了底层人群的征信数据,渐渐完善了征信系统;第二,避免了过度授信,导致债务危机。
而最关键的是,降低了现金贷的资金成本,如此将利率压到合理范围。
与其堵,不如疏。
在其他国家,为了防止过度授信和过度借贷,也曾出台相应的规则。
首先是,借款金额不可太高。
英国的小额现金贷的平均借款额是260英镑(2269元),而100英镑(872元),是最常见的借款金额。
监管的逻辑是,好的用户,并不需要借太多钱。月薪的四分之一,是可借金额的上限。
第二点,借款次数的限制。
比如,美国的小额现金贷的治理方式上,就有一条,限制连续贷款,要求用户贷款之间们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第三点,不可无限制收取利息和罚金。
比如,英国规定,罚息不可超过借款金融的100%,防止“利滚利”。
这监管“三部曲”的核心目的,都是防止过度借贷,控制杠杆率。
还有最本质的一步,就是提高行业门槛。比如,持牌经营和备案机制,让揩油者和搅局者难以进入。
多位行业从业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业的良性发展,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和行业污名化。
对于底层人群的金融需求,恐怕不能视而不见。
但这是一个离钱太近的行业,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被贪念和欲望左右——借款人,或是公司,都是如此。
智慧而恰当的引导,也许会带来一个多赢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