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下一个“Beanstalk”,Learn Capital 说自己更看好增量市场
所以在谈论教育时, Learn Capital 谈论的是一个由繁化简(facilitation)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更加模糊、缺乏衡量标准。但可以确定的是,教育结果可以被衡量,因为它最终为我们看世界提供了新的角度。
从 2008 年至今,教育在 TechCrunch 上被提及的次数增加了十几倍,即使是在资本最寒冷的时候,教育领域也不断有大金额的融资曝光,这更加说明,教育是一个缓慢而稳健的行业,甚至有时候会逆经济周期。
而作为一家专注教育科技投资的 VC, Learn Capital 的 Portfolio 已经包括一众 Altschool、Udemy、Minerva、ClassDojo 这样的企业,而且在 8 月时跟投了 VIPKID 的 C 轮融资。
Learn Capital 比较有名的投资项目
36 氪在近期专访了 Learn Capital 合伙人之一的 Michael Staton,Staton 回答了做早期教育投资的逻辑:就是寻找“ Beanstalk ”(大意是找到成长最快的团队)。以下是采访实录:
36 氪:能大体介绍一下 Learn Capital 吗?
Staton:Learn Capital 在 2008 年时创立,目前有 3 个合伙人,投资过上百个项目。投资轮次从种子轮到 B 轮不等,有时候也会投 C 轮,投资金额一般在 200-800 万美元之间,最高时能达到 1500 万美元左右,另外一些种子轮的基金的投资金额在 10-25 万美元,这些都取决于项目的阶段及重要性。
36 氪:你们在今年跟投了 VIPKID 的 C 轮,能介绍一下是如何看这个项目的吗?
Staton:我们和中国市场保持着紧密联系,很多“关系”都是我们在中国的项目源。3 年前我们就见过 VIPKID 的团队,那时我们认为中国的英语学习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而 VIPKID 刚起步没多久,所以我们决定等等看。(36 氪:等 VIPKID 成长起来吗?)是的,但直到现在(VIPKID)也不足够成熟。
今年,我们通过介绍又一次和 VIPKID 取得了联系,得知他们需要北美教师资源,而且想在这边设立办公室,所以想要寻找美国 VC 的融资,这一次我们等到了,但是等了太久。
36 氪:我们好奇的是,你们在投资前如何评估中国在线英语培训的市场规模呢?
Staton:我们更青睐增长中的市场,或者被创造出来的新市场,有时候这个指标并不能说明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市场的需求量很大,而且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都在寻找新的学习方式,这些都是很难被衡量的,我们只知道市场非常大,但没有考虑过具体数字。
关于现存市场大小的判断,有人认为是 500 亿,有人认为是 800 亿,但是我们认为,只要不断做增量,市场规模其实远不止于此。之所以说 VIPKID 创造的是增量,是因为他们的产品让学习变得更容易。
据我们了解,中国很多家庭都在寻找新的学习形式,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国际化”,虽然 VIPKID 还不能触达那么多家庭,但需求是存在的,这从家长对国际学校的热衷就能看出来,然而国际学校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36 氪:但是连接外教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就是存在的,很多线下机构也有外教班和一对一,对此您怎么看?这个市场还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增量市场吗?
Staton:这个现象确实存在,但是供需比不能达到平衡,外教数量远远跟不上需求量,而且线下上课比较浪费时间,孩子和家长不得不面临交通问题,所以上课频率较低(一般一周一次),但是在线上他们每周能上三次课,所以在线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36 氪:你认为创业者应该如何平衡好供需关系呢?(比如在 VIPKID 这个例子里,如何掌握好学生数量和美国老师的数量?
Staton:需求比供给更重要。如果创业者能敏锐地捕捉到需求,并且和用户产生“共鸣”,就会很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36 氪:如果更注重需求的话,会不会因为产品的不成熟给他们带来不好的体验,甚至造成用户流失?)是的,Apple 就是这样做的,饥饿营销就是一种手段啊。
36 氪:在投 VIPKID 之前,你们看过他们的竞品吗?
Staton:是的,VIPKID 最大的竞争对手应该是 iTutor Group(即 VIPABC),但是 VIPKID 的业务都集中在少儿英语上,他们的品牌定位、价值定位都比较集中。没有投 VIPABC 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太大了,但我们之间接触很频繁,他们需要更大笔的融资。
36 氪:Learn Capital 的投资逻辑是什么呢?
Staton:我们的重点领域集中在 云校 (Cloud-powered school,比如 Learn Capital 曾经投过的 Altschool、Minerva),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技术减少人力,帮助公司更快地规模化; 沉浸式学习 (可以让用户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且学习有用的东西); 比较垂直的 (能够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大做强); 和就业相关的 (能从实际技能入手,帮助学习者找到不错工作的)和 数据驱动型的。
通常我们会从很多维度给项目打分(分数从 0-5 不等),比如团队背景、公司文化、创始人的性格、市场规模、实际市场规模、业务的独特性、产品的成熟度、规模化的能力、用户留存、收入等等,把所有分数相加后,得分越高越有可能被我们投资。
36 氪:通过什么来衡量以上这些标准呢?
Staton:通常这些工作都是我独自完成的,有时会参考数据,但大部分时候靠的是直觉,关键要和行业里的很多人去聊,所以不能用“Research”来描述我们做投资的过程,这是一个发现(Discovery)的过程,这才是做风险投资的本质。另外就是对风险的预测能力,要能从聊的过程中判断出一家公司在未来一年、甚至几年内会面临的问题,然后帮助他们解决。
36 氪:在接触项目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中美创业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Staton:有一些,但是中国和美国的市场状况是有点不同的。比如在规模化之前,美国的创业者更追求效率和最优解,而中国的创业公司会考虑先招人,这和人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关。
而我们但也不太会关注项目是否大规模盈利,或者已经收支平衡,这不是风险投资该考虑的事情,我们最先考虑的是市场需求和增长量(尤其是在做增量方面)。最近我们在中国找到了这样一家公司,他们做的是 K12 领域基于移动端的课程,公司只有不到 50 人。
36 氪:找到他们是因为这家公司在 AI 方面表现显著吗?
Staton:不是的,只是他们通过科技减少了人员成本配备。在我们看来,AI 不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一项基本技能,所以教育 AI 不是一个卖点,而是一项技能。
36 氪:谈起 K12 市场,你们会特别在意某个赛道吗?比如班课、一对一,或者题库?
Staton:其实中国的 K12 市场在我们眼里都是一样的,不论从哪个产品切入,最后都会回归到一个问题上:课程。
而且不止是 K12,我们看所有领域都是这样,关键是有没有迅速规模化(Rapid Scale)的能力,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寻找“ Beanstalk ”(源自美国的童话故事, 原文可以戳这里 ,大意是指能快速获取用户),拿到“魔法豆”(Magic beans),找到突破点,然后让公司迅速成长。
36 氪:很多中国创业者都在围绕语言做创业,甚至有人想做一个“美国版的 VIPKID”,搭建平台让美国人、甚至全球用户都来这里学汉语,你觉得有机会吗?
Staton:在学习这件事上,美国人的觉悟明显不够,大多数人比较懒,在毕业后就不会考虑学习新的东西了,而中国能教汉语的人太多,这是一个供给大于需求的市场。但反过来看,中国的英语学习需求就很旺盛,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36 氪:您认为中国在线教育的下一个机会在哪?
Staton:我认为是针对 K12 教育的、价格相对较低的新型学校。我对新型学校的理解,是从中学阶段开始的。现阶段,中国的高考制度还是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学生们必须要很努力地学习才行,多数时间还是以记忆为主。但这种方法不是可持续的,因为没人想这样,大家想要的是更多的机会。
所以如果能创造出新的学习机会就会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个局面,就像是 Altschool。这样的新型学校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领导力。在中国,我看到瑞思很有这方面的想法,瑞思以学科英语起家,但是现在的理念更偏向美式小学课程,这个方向是对的,在此基础上瑞思还有一些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法,注重对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认知方面的培养。
但是建立新型学校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中国固有的教育制度,而是创造出一个新方法、新体系,也就是说,创造出一个新市场。
另一个机会可能是 SaaS,因为这种模式能够直接帮助传统机构解决问题、缩减人力成本,只有技术能改变这个局面,但前提是产品要好,因为我们见过太多 SaaS 产品还停留在 10 年前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