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小牛电动U1是为讨好政府和投资人“定制”的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为什么说小牛电动U1是为讨好政府和投资人“定制”的

4月12日下午,牛电科技推出全新的U系列,小牛U1从视觉上更富张力的同时,续航里程也随之缩水,还“预见性”地给出了上牌照的空间。

在满城尽是“共享单车”的京城,小牛算是过去两年在出行领域做得比较成功的自主品牌,尤其考虑到其创始人兼CEO李一男正在遭受牢狱之灾,这种成功就显得尤其难能可贵了。

让我们先来看看台面上的事情。U1给了用户各种折腾的空间,各种外挂:菜篮、货架、侧挂,小牛在其官宣中自豪地说,小牛U1有多达30个改装挂点,用户能把它改得让你认不出来。

另外,最高60公里的续航(动力版60公里、都市版45公里、青春版40公里)较N系列和M系列均有所妥协,后两者的最高续航可以达到100公里,换高配电池后可达到120公里(但这些官方声称的续航里程都是在理想环境下测出来的,以骑了小牛N1和N1S的经验,估算实际续航里程要打个7-8折)。

上面这些都是虚的,试想,肯定是续航越长越好,60公里的续航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做了这些铺垫,我们回到标题上。

为什么说是讨好政府?

让我们来看看小牛U1的slogan——为上牌定制的好车。说U1是一款为政府或即将到来的新版《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量身定制的也不为过。

给电动车上牌讨论已久,尤其从小牛2015年推出N1之后。由于它可以在科学解锁后速度由25公里/时飙升到45公里/时甚至更高,所以外界对于电动自行车横冲直撞的担心就没有消停过,当然,这不止小牛一家,几乎所有的电动自行车品牌都存在时速和体型、体重远超国标的现象。

没辙,1999年执行实施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还沉浸在当年最高时速不超过20公里、整车重量不超过40公斤的自娱自乐里。时代发展了快20年了,当年的大哥大都进化到现在的iPhone 7了,管理办法却迟迟没有任何改变,不可避免地就成了摆设。

2014年的时候,说是要修改一次,当时讨论的是,建议将时速上限提高到28公里/时,整车重量上限提高到55公斤。彼时说是会讨论半年,差不多2015年上半年出台具体的新管理办法。但是这都2017年上半年了,依然没个踪影。

但显然最近的“共享电单车”让对出台新政的呼声再次空前高涨,从小牛电动这次主动为挂牌、为合法化推出新车U1来看,应该是小牛得到了风声——政策要来了,否则没理由给自诞生起至今就没上过牌的电单车起个“为上牌定制”的概念啊,这不就是给自己的轮子戴上镣铐吗?

而小牛此举显然在“前瞻性”地讨好政府,表明一个积极摇旗呐喊的态度。否则你想,政府政策一出台,小牛N1、N1S和M1,从速度到体重都严重超标,政府一刀切之下,小牛就可以直接关门大吉了。这是小牛承受不起的,并且这两年,北京满大街的小牛电动车已经验证了它的成功,越是成功,越是经不起这种政府政策的蹂躏。小牛U1的推出可以分摊风险啊,大不了以后不生产N系和M系列了。

政府应该会为小牛的自觉性点赞。而说不准,这次能让政府下定决心给电动自行车上牌照,毕竟,已经有政治正确的小牛现身示范了嘛。

为什么说是讨好投资人

过去几年,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火了,估值几百亿美元;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也火了,一个月融资一轮、发布会一周一次的节奏让人内心骚动,分外眼红。

君不见最开始让自行车重新回归大众视野的700Bike在维持了自己两年文艺小清新、都市慢生活的慢慢慢之后,都被共享单车这股泥石流给裹进来了,给ofo又是设计车,又是提供供应链,做起了管道。如果张向东早点儿想明白,也就没后来的摩拜和ofo了。此是后话。

无论是汽车还是自行车,这些代表出行的代步工具都“共享”了,都成了独角兽甚至超级独角兽了,那个夹在两者之间的电动自行车却尴尬了。所以最近共享电单车的概念开始蠢蠢欲动。前不久刚被叫停了一波共享电动自行车,近日又卷土重来。

今年情人节(2月14日),一款叫“小蜜电动单车”的共享电单车刚在北京地铁10号线的地铁口投了50辆,就吓得交管赶紧出动及时制止——如果他们能在出台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方面这么高效的话,那就太好了。

但这并没有阻止铤而走险的人,4月12日,2000辆共享电动单车“7号电单车”在昌平区、海淀区和石景山区等区域投放,“7号电单车”相关负责人表示,车辆符合国标,也符合上牌标准。

而日前一款叫“西游电单”的共享电单车获得了数千万人民币投资。

“共享”概念简直成了这个时代创业、融资的灵丹妙药,挟裹着资本和创业者在飓风的中心疯狂下注,赌的就是下一个独角兽。

此情此景。比这些共享电动单车更有技术优势和供应链优势的小牛电动车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继续小作坊式地造车、卖车吗?

从车体设计到各项指标瘦身并努力向未来的新国标靠拢就意味着小牛对共享电单车示好,也是向VC、资本示好。

创业图的是什么?估值,盈利,上市。眼看着那些融资动辄数千万美元或人民币的后起之秀一觉醒来就成了独角兽,小牛能不眼红?

700Bike和小牛电动几乎是同一拨起来的创业公司,也都前瞻性地看到了各自出行市场的巨大潜力,但是他们都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业务模式五行缺“共享”。结果就是,被后起之秀的共享单车呼啸着碾压而过。

小牛显然明白自己不能再等了,再不给自己贴上“共享”的标签,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李一男尽管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据说还能遥控指挥,加上他曾经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的身份,关键是小牛的底子好,这两年已经收割了不俗的口碑和市场,投资人如果看准了“共享电单车”这个概念,小牛拿到高额融资应该是分分钟的事儿。

为了合法化,为了融资,为了估值,讨好政府,讨好投资者,可耻吗?可耻,也不可耻,毕竟企业要发展,“共享”是灵丹妙药啊,前提是“共享”的泡沫不破灭

   

求报道、意见反馈、调戏   小秘书 “佳佳”  请加微信:

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加速会微信公号,成长快人一步!

为什么说小牛电动U1是为讨好政府和投资人“定制”的

如果你在创业, 想认识更多的创始人,彼此学习、资源共享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创始人通讯社群

为什么说小牛电动U1是为讨好政府和投资人“定制”的

如果你在职场,想 认识更多媒体圈朋友(编辑/记者、市场、公关、媒介、品牌)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媒体圈通讯社群

为什么说小牛电动U1是为讨好政府和投资人“定制”的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加速会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小牛电动n1小牛电动u1小牛u1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