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企业遭遇挑战 与服务商、代理商矛盾激化
共享充电宝市场头悬“不定时炸弹”
与服务商、代理商之间矛盾激化 重量级搅局者入市
■IT时报记者 孙妍
四个月前,在共享单车逐渐饱和,创业者愁着无颜色可用时,共享充电宝也以近乎疯狂的融资速度成为投资热点,10天融资3亿,40天融资12亿。
不过最近风口突变,近两个月三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行业开始进入洗牌期。共享充电宝领域的投资热度也降低很多,据《IT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三个月前有17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入局,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了22家,不过已经披露融资情况的只有17家,其中处于天使轮的创业公司占到了六成多。
短短四个月时间,共享充电宝已经从疯狂融资热中“冷静”下来,融资进度最快的小电、街电和来电则开始遭遇挑战。
服务商被拖欠服务费
街电今年5月开始实行加盟策略,自营团队负责开拓重点渠道,服务商则开拓中小商户。目前主要以一次性铺设费用来结算,比如进入一家商户,服务商就可以拿到100元的铺设费用,后期还有服务商运维的营收分成。
一位北京的服务商人士反映,他们与街电签了一年的运维合同,第二个月,街电就提出解约,理由是开拓的商户数没有达到要求。同时这名服务商人士表示,整个6月份,北京100多名服务商一共进入了上万家商户,但顺利结款的还不到一半。因为服务商都是从自己口袋里掏钱垫付入场费,所以没有结款就得赔钱。
据《IT时报》记者了解,除了北京的服务商被街电拖欠服务费外,武汉、成都、长沙等地的服务商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华安是武汉的一位服务商,他的地推团队人员规模达到30多人,街电拖欠了他们几万元的服务费。拖了个把月时间,华安团队只好暂停了街电的市场推广,转而去做蚂蚁花呗的线下分期推广。
在服务商看来,街电的地推越来越不好做,主要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市场饱和了,前期开拓不好做,后期维护又没有规章制度可循;二是街电的设备滞后,商户申请了半个多月都见不到设备。所以,长沙等地的服务商告诉记者,虽然街电已经陆续将拖欠的服务费结清,但很多服务商没有再做下去的信心,做了一两个月后就停手了。
代理商被逼退
除了与服务商之间因为拖欠货款产生矛盾,共享充电宝企业与代理商之间的矛盾也显现出来。
从共享单车过往的经验来看,谁的单车铺得越多,就能越快占领市场高地。于是,共享充电宝的入局者们也在马不停蹄地拼速度。小电CEO唐永波曾公开表示,2017年计划在全国铺设360万部设备,地推人员也将扩张到1500人。然而,在一味追求速度的野蛮扩张之下,直营与代理商的矛盾,设备生产速度跟不上市场拓展速度等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在缴纳了50万元的代理费后,张寅获得了小电在西安市的一年代理权。但没想到的是,合同签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电的直营部队挺进了西安,抢走了张寅的地盘。面对野蛮扩张的直营部队,张寅只能无奈选择放弃。因为没有签订独家代理,张寅在法律上站不住脚,小电只答应退还50万元代理费,但无法赔偿其投入的51万人力、物力和市场推广费用。
新美大悄然入局
3个月前,《IT时报》记者多方求证得知,新美大(美团大众点评)有意布局共享充电宝,试图将充电宝与其主营业务团购、外卖相互捆绑,小电、街电、来电三足鼎立的战局恐被打破。
近日,有网友在青岛、石家庄等城市见到了美团共享充电宝的身影,切入的正是跟小电一样的桌面模式。《IT时报》记者向新美大集团求证此事,对方回应,目前新美大确实在做共享充电宝,由餐饮平台牵头,出发点还是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需求解决方案。
新美大是一个让共享充电宝玩家们都心头为之一颤的对手,投资人普遍认为,共享充电宝项目没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主要壁垒就在于运营和推广能力。而在这一方面,新美大拥有先天优势,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到店餐饮商户加起来去重后有100多万家,在300多个城市都驻扎了地推团队。
虽然新美大在地推团队和商家资源拓展上可以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后期投入的设备成本和进场费对每个企业来说,都需要付出同等的成本。对于美团的入局,来电科技CEO袁炳松就说道:“如果美团投入几个亿来做,才有影响力。能否改变行业现有格局,取决于美团投入多大的资本和人力来做这件事。”
在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高洪庆看来,线上获取流量越来越难,新美大入局共享充电宝,也是想要从线下获取更多流量。共享充电宝随着使用频次的增加,一定时间内是可以收回成本,但从投资未来的角度来说,它必然会成为一个落后的商业模式。所以对新美大来说,应该是当成一个生意,而非战略布局。
从目前的战局来看,街电刚从人才流失的风波中脱身,又陷入了来电发起的专利战中。同时,小电、街电在自身运营中遭遇了更难的挑战,代理商、服务商因为种种纠纷开始被逼退,设备产能不足,抑制了市场拓展速度。暗地里,既要应付竞争对手偷换设备的小动作,又要应付商家日益高涨的入场费;公开竞争中,需要时刻与新美大这样的重量级搅局者抢速度。
共享充电宝,正步入随时可能失控的混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