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论于欢案之前,能告诉我你评论的基础是什么吗?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评论于欢案之前,能告诉我你评论的基础是什么吗?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CU检说法(id:CU-JIAN),作者:CU检。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如果没有《南方周末》的那篇文章,于欢的案件一定不会引起社会公众如此大的关注。

 

所以,今天走在路上想起这起案件时,心里突然冒出一句话:“真好,过去的那个《南方周末》,还在。”

 

在这个不求深度,只求阅读量能上十万加的时代,是《南方周末》那些深入一线的记者们,用他们的笔,用他们的文字,将这样的一起案件推到公众的面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所以,跟一个朋友发信息讨论此事,忍不住感慨:“无冕之王”的称号,《南方周末》的记者,当之无愧。

 

但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检察官,我也看到,《南方周末》的那篇报道中所记述的事实,与一审判决书中的事实在一些关键的部分,依然有不小的出入。

 

当然,我并不是在质疑南周的记者故意歪曲事实,或者说有煽动的成分。

 

只是,法官在判决书中经审理认定的事实,是依据所有的证据所归纳出来的法律事实,记者所写的,是在诚实记录被采访者所说的话之后归纳出来的事实。

 

一个是案件审理的法律行为,一个是新闻报道的创作行为,两者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只是,在舆论场,是没有人会去关注判决书中所认定的事实的,公众显然更愿意相信记者所写出来的新闻报道。

 

毕竟,新闻报道的文字更生动、更具画面感、更具感染力。

 

虽然我不是记者,但窃以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其实大家都懂。

 

作为一名调查记者,在报道这样一起案件时,是不是也应该去采访一下办案的检察官、法官、警察,给他们一个平等发声,阐述观点,描述事实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记录一边的声音,让公检法陷入被全网骂娘的境地。

 

这样的一篇报道,也许能改变于欢的命运,这是《南方周末》的功劳。

 

但这样一篇预设观点,只有一方声音的报道,又给中国的法治以及司法的公信力,带来了什么呢?

 

2

过去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我这几天却觉得,最百无一用的是法科生。

 

因为你会发现,现在只要是个人都会办案,大家对于什么是正当防卫,怎么认定正当防卫,甚至连如何定罪量刑都可以无师自通。

 

打开手机,满屏的都是说正当防卫毫无争议的,到处都是骂法官是傻逼的,就连娱乐圈专业写影评的公众号都能从对一部外国电影的分析中得出结论:于欢无罪。

 

任何一起案件,无论是证据的分析、比对;对犯罪事实的归纳总结;还是对罪名的认定,量刑情节的考量,都需要由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通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等一整套完整的庭审程序,才能得出一个结论。

 

而且,为了防止出现错案,无论是控方和辨方,对于一审的判决结果不服的,还可以继续上诉,进入二审的程序,由更高级别的法院来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

 

一个案件在检察院里的审查起诉过程中,有可能要经历两退三延,要写出一份几十万字的审查报告。

 

案件移送到法院之后,可能还需要几个月的审查以及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

 

之所以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程序,所追求的,不过就是能够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给出一个公正的判决。

 

只是舆论场等不了那么久,也没那个耐心。

 

热点稍纵即逝,在当下这个态度比事实更重要,速度比真相更重要的舆论场里,有太多的人不怕自己的观点是错的,却最怕自己的手慢,错过一篇难得的十万加。

 

打开朋友圈,放眼望去,遍地都是关于于欢案的文字。但其中,最多的却只是情绪的宣泄和态度的表达。

 

如果说人人都可以来断案,还要法官来做什么?

 

如果案件的决断,最后要靠舆论来给出答案。

 

难道这就是大家所期盼的法治国家吗?

 

3

这几天,总有人问我,你怎么还不评论下于欢案?

 

可怎么评论呢?一个只有一审判决,被告人已经提请上诉的案件,怎么评论,都是对案件承办检察官、法官的不尊重,更是对法律的不尊重。

 

毕竟,只有他们,才亲自审阅过全部的证据,讯问过被告人、询问过证人,并亲历庭审。

我没有自信比他们的能力更强,或者会觉得自己的正义感能比他们多一点。

 

我只能说,对于于欢的行为,我理解。换做任何一个人,面对那种侮辱,都应当与施暴者抗争到底。于欢,我敬他是一条汉子。

 

但于欢拔刀相向,造成一死两重伤的结果,到底是否构罪,亦或者说够罪后改判几年?

 

这样的问题,还是留给二审的法官来判断吧。

 

因为我没有阅过卷,我不知道卷宗材料里到底有什么证据,有哪些证据。

 

作为一名公诉人,我坚定地认为:

 

在没有看过全部证据材料的情况下,对一个案件的定性与量刑是否正确做出评价,都是耍流氓。

 

4

于欢案走到如今,早不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那么简单了。

 

这场汹涌的舆论风暴中,有真心关心法治的,有真心想救于欢的,有真心想匡扶正义的。

 

但也请你相信,这里面浑水摸鱼的也不少,夹带着私货胡言乱语的也很多。

最后一句: 很多人站在关心法治的出发点上,干着摧毁法治的事情,还觉得自己是个英雄。

题图:电影《你丫闭嘴》

   

求报道、意见反馈、调戏   小秘书 “佳佳”  请加微信:

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加速会微信公号,成长快人一步!

在评论于欢案之前,能告诉我你评论的基础是什么吗?

如果你在创业, 想认识更多的创始人,彼此学习、资源共享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创始人通讯社群

在评论于欢案之前,能告诉我你评论的基础是什么吗?

如果你在职场,想 认识更多媒体圈朋友(编辑/记者、市场、公关、媒介、品牌)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媒体圈通讯社群

在评论于欢案之前,能告诉我你评论的基础是什么吗?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