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不妨干点脏活苦活累活
文 / 潘越飞
1
年底悠闲,到处访友,聊了百多个创业者,都大惧互联网资本寒冬。
暖春时,成或不成,三个月见效,圈住用户或者圈不住用户,和赌博一样干脆利落;到了寒冬期,周期拉长,半年闻不到铜板味,整天醒来操心的不是新钱来了没,而是老钱剩多少,如钝刀子割肉一样难受。
老友A感叹:上半年是工业时代,开着飞机往前冲,撞到一个是一个;下半年是农业时代,逼着大家要做农民,一点点耕地。以前是赌钱赌运赌机会,现在干苦活累活脏活。
2
脏活苦活累活是什么?
调个推荐模型算法分支规则,内容点击率环比上涨10%,这不算。一家家机构和kol谈来入驻,日均沟通1000家,转化60家,连着干上一年,这算。
设计个新产品模型,凭口吐莲花,搞到千万级融资,这不算。自掏腰包拉上三四个人,闭关三个月试行两个月产生流水一个月,把本金赚回来,这算。
大笔一挥,上亿美金预算拨出去,拿广告砸死竞争对手,这不算。设计好长三角区域的各级渠道商补贴政策,每天强激励强管理强鸡血,逼着自己小弟们比对头每天多100辆二手车数据上传,这算。
3
前段时间和某BAT的新晋一号位聊天,这位产品经理出身的兄弟B复盘年纪轻轻快速上位的原因是:两年前就看到产品经理越来越廉价,果断申请调岗,露在面上的东西都很好抄,产品形态的时间优势超不过两周,真正难抄的是背后业务逻辑,所以我把运营、市场、BD岗位都做了一遍,才学会去真正操盘一个项目。
换最近的流行词来说,移动互联网下半场,拼的已经不是面上那些传统互联网能力了。单点突破、用户至上、产品体验、数据驱动等术语都是从业者一年级必考题。所谓的这个阶段要精耕细作,无非是必须开始干苦活累活脏活。
越来越多的传统生意在铺设新一轮的互联网公司壁垒。
4
老样子,说三个案例。
第一个
当时运作头条类项目,眼看着竞品步步领先,无论是用户数还是时长,都让人眼红。一排身价过亿的大脑在那反复出点子,什么都想过试过了,靠合作跳过内容源匮乏,可行;靠涨薪50%挖人,可行;靠自有广告拼命补量,可行;靠UI外国化,可行——偏偏卡在一个小点少,训练集不够。
训练集是什么,就是机器推荐的基础素材,是转码器。你可以快速搞到用户量和内容量,但是这两者之间要互相对得上,需要一套训练集去训练机器能够识别。
这玩意又古老又透明,无非是NLP (自然语言分析) 的那一套,开源算法也很多套,工作流程也简单,机器算出来,人工判断下对错,再返回给机器,机器有了经验后继续算。就这么一件小事,偏偏市场上没有人做,因为很无趣;缺乏现成方案,因为卖不出高价更别提受资本青睐。
尝试了五六种试图跳过去的方法,结果想要实现“你经常看刘德华,就该多给你刘德华”的底层基础,再牛的算法都帮不上忙,非是这块不可。一咬牙一跺脚,干吧。半屋子人,都是顶着年薪几十万的老编辑们,不再有时间微博上“批奏折”,整天忙乎名词动词形容词高频词,干起了高中生的活。黑色幽默。
好不容易折腾出数十人的专职队伍,一听竞品那边已经两三百号人干了两年多了,一下子绝望透顶。掐指一算,正面进攻宣告失败。
这个案例是说:
聪明人太多,笨蛋不够用。但市场上最值钱的,永远不是那批大路货。真能把已经公认的判断和成熟的模块,沉下去开垦一年,拒绝诱惑拦住无趣打败动摇,优势就被指数级建起来了。
第二个案例
以前干科技自媒体的朋友C,半只脚踩在娱乐圈,自然而然厮混了一堆小艺人小野模小艺术生。
随着有两三个小艺人问他要直播公司关系后,他判断这个能做生意。每天拼命拉人头,宽松版合作版雇佣版三份合同,见一个姑娘就问一声“想直播不”,三个月签了千把个姑娘,打包卖给直播公司拿到佣金的第一个月后,注册了专门公司搞这块,如今手下有一万个姑娘随叫随到。
和他聊直播市场,他的判断方式很简单,谁家欠我的佣金已经一个半月,估计要黄;谁家分我的佣金是对头的三倍,看来要火;谁家一口气跟我又要了五百个姑娘,肯定拿到新的融资了;谁家佣金没变但是每个直播间点赞的人少了一半,琢磨是新换的刷单公司不走心。
按C的说法,他服务过二十多家直播,如今关门了十多家。“死道友不死贫道,多好的年头”
这个案例是说:
外面的皮再怎么花哨,生意的本质还是没变过。别把生意和创业分得太清,生意求盈利,创业谈发展,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先天残疾。如今的项目,把自己造血的能力建立起来很重要,现金流在那,盈利与否和成本控制有关,连现金流都没有,整天提心吊胆。
第三个案例
做点餐系统的老友D,最近在准备新一轮融资,在他的BP中计划,80%的融资款都会分给线下渠道商,50%的利润继续分给供应商。在D的诉求中,只有渠道商帮忙把规模做起来,他才有持续融资的能力和增加盈利空间的机会。
这是目前互联网生态中特别典型的思维方式。短期的现金分出去,中期的钱来自用户,长期的收入依靠资本杠杆,各赚各的钱,互不冲突。
所以,苦活累活脏活成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做审核外包能赚钱,做代运营能赚钱,做ASO能赚钱,做广告代理能赚钱,做CDS加速能赚钱…… 都是从来没命上头条的行当,看着过时丑陋,闻着一身汗水味,结果分走了互联网热钱的一大半。
最近to B服务类项目持续受到关注,无非就是大家看明白了这件事,发现 羊毛出在猪身上难度太高,就改做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老生意了。
这个案例是说:
聪明人看着笨蛋们坑次坑次赚铜板太累,笨蛋们看着聪明人像韭菜一样挂完一波再长一波。互联网这个行当已经足够成熟,这行当饿不死人,就怕自己把自己作死,够不着天弯不下腰,两头不靠。
5
这次的分享,无非是聊天太多聊得郁闷了,唠叨几句。
毕竟年关将近,结果很多朋友过的艰难,向前看心心念等着资本明年六月回暖后救命,向后看得靠信用卡套现才能发出团队工资,向左看自责当年没搞个有现金流的生意,向右看整天盘算着怎么向跟着自己三年的老搭档提裁员。
全民创业和平台思维,真的荼毒了不少人。CXO太多,员工不够用;聪明人太多,笨蛋不够用;梦想太多,分钱不够;创新太多,生意不够。
在下图中,除了资本运作和模式优化属于被玩烂的切入点,其他事情都有机会养活一帮兄弟。
6
最近我经常被拉去帮忙谈融资方案,每次说上十分钟还讲不清现金流的,基本这话就被聊死了。
活法那么多,干嘛一根筋。开口就是颠覆,闭口就是平台,得多不容易才把自己骗到位。还不如在来年换个看着不那么疯狂但是账簿算得清的生意:
1)网络效应还是最性感的,但是成本已经增长五倍不止,新平台生机渺茫,除非是好命好运好有钱,否则近三年都别指望这一玩法。
2)用户心智提高,被动创造需求难以获得高留存,需要低下身子理解最原始的市场需求,让羊毛出在羊身上,简单直接点。
3)新技术 (AIVR) 仍在待验证阶段,上牌桌的门槛过高;已有平台的机会只有垂直细分一条路,也就是规模效应成为泡沫,ARPU值成为核心。
4)由于资本和信息流动加速,国内与海外模式创新的地域差变小,海外市场的流量优势预计还有一年不到的机会,随后也转向目前的用户价值论。
5)长板理论已经彻底替代短板理论,即大而全公司模式注定稀缺, 提供细分领域不可替代服务的公司才是活跃的大部分 ,互相合作一起分钱。
摸清自己最适合的角色,成为生态的一分子,干点脏活苦活累活,把公司做活,也不枉一帮跟着自己拿着低工资高梦想的兄弟们。
谨祝各位创业小伙伴们过个安生年。
我的微信公众号:潘越飞(panyuefei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