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餐饮门店要学宜家、7-11卖意面?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人们终于又重新将注意力放到线下,但是很显然这种 “回归“ 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旧的规则在新的业态下不一定再使用,而对于想要趁此之机的创业者来说,又是一轮新的摸索,新的体会。 在今天的北京瑰丽酒店IDG资本攒了个局,拉来一波在零售业有所深耕有所观察的行业人,就时下新零售,新品牌这些议题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探讨。虎嗅将一些嘉宾的精彩分享摘录出来,陆续分享给大家。下面这篇来自 IDG资本执行总监 孙宇含。

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新零售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发现。

三个原因促成“回归”线下

 

在过去的十几年以来,零售行业的热点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由最初单纯是以线上为主的电商开始,中间经历了一个O2O的过渡期,到现在又重新转回到线下。

为什么非餐饮门店要学宜家、7-11卖意面?

从线上到线下的转变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是现在流量成本基本趋同,在线上的渗透率、到达率基本饱和的时候,线上出现一个很明显的集中趋势,绝大部分流量都掌握在几家巨头手里,流量成本比较高,线下获客是相对比较便宜的。尤其对特定的人群,线下获客的优势非常明显。

第二点原因是在运营方面,比如类似生鲜品类,虽然消费频率很高,但是单次的客单价很低,所以完全的线上方式很难实现规模与效率,所以结合线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第三个是在体验方面,传统的电商通常只能满足消费者对于商品层面的需求,对于体验式和服务式的需求很难满足。满足这样的需求需要线下的场景来承载,比如像盒马、超级物种这种轻餐饮的模式。线下商家可以给消费者从服务、设计到环境一些完整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可以给消费者一个很完整的体验。

 

我们看到与传统的线下零售相比,在现在的环境下,零售里面的人货场这三个主要的因素,拥有了线上技术的赋能,所以这些因素产生了很大的升级,变成了更精准的消费者、更丰富的产品、更多元化的体验场景。从以前只能简单的人去找货,到现在货去找人也变成了可能,整个零售效率都能有非常大幅度的提升。

在追求零售效率的时候有两个方向可以做:

一个是 追求供应链效率。 比如像折扣店或者7-11这样的店,零售业态与制造业态结合在一起,产业链向上延伸。

还有一个是 追求消费者效率。 比如像盒马鲜生这类,他们都是通过一个比较复杂的线下门店的运营,去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很强的差异化的体现,给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追求消费者效率也是另外一个方向。所以无论是追求供应链效率还是消费者效率,这两个方向都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的来讲,我们觉得新零售的一个重点就是在于结合了线上的技术,重回线下,让线上和线下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来实现零售所需要追求的效率和规模。

三类技术促进零售效率提升

 

我们看到新零售有很多新技术也在伴随一起发展起来,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也是新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根据这些技术所实现的效果,可以把这些技术分为三类。对于零售来讲,最主要是三个成本,人力成本、租金成本、获客成本。

为什么非餐饮门店要学宜家、7-11卖意面?

-提高人力效率方面

现在看到有各类的无人贩售机在很广泛的推广,比如像卖瓶装饮料、咖啡、果汁,因为有移动支付,所以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挺高。在卖场出现自动收银,还有无人门店。

大家使用主流的技术有两类:

一类是RFID技术,贴一个小标签,这个成本也在下降,降到几毛钱的水平,这个水平跟人去收银在成本上已经在同样的数量级,虽然现在人的成本还是比较便宜,我们看到RFID商业化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变大。

另外是亚马逊使用的视频识别技术,边际成本比较低,但是技术本身的挑战会比较大。

-在提高频效方面

我们看到很多门店在做O2O上门送货,包括有些人尝试做前置仓方式,这些技术的核心就在于还是希望能够提高单位平米的销售产出。

对于提高消费者黏性这块,因为有了移动端的发展,所以它使得商家和消费者能够产生一个更紧密的联系,通过大数据分析也能够充分挖掘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能够让整个的会员体系变成活的,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提高消费者黏性也能够非常好的实现。

总的来看,这三类技术对于零售效率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零售发展中的三个机会

为什么非餐饮门店要学宜家、7-11卖意面?

第一个,餐饮化趋势。

现在各个业态都是结合餐饮,比如像宜家里有餐饮,像日本的茑屋书店也结合了咖啡店的形式,便利店有类似盒饭的部分。这些消费者有很明显的共同特点,小家庭,女性受教育程度很高,这些社会特性跟日本的很相像。

日本在很多年前恩格系数是23%,最近几年已经涨到26%,餐饮成本的增加,不做饭的人越来越多。相关的产生一个概念叫做 “中食”(一般来说在外吃饭叫“外食”,在家吃饭叫“内食”,在家吃饭却不自己做,则叫“中食”)。

日本的 “中食”市场在过去十年内基本上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加。在家吃饭又不想做饭的需求有四种:第一个,商店里的速冻食品,第二是大卖场里的餐饮成品,第三个是便利店里的成品,最后一个是外卖,不同的地区由于情况不同,所以选择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比如在美国没有便利店成品,比如在日本外卖不流行,我们觉得在国内应该四种方式都会有比较大的潜力。

第二个趋势是我们看整个全球的零售发展的时候,发现在最近的五年内有两个业态的增速是最快的。这两个业态都是小面积业态,经营面积在几百平米,这两个业态一个是折扣店,还有一个也是类似像7-11类似的便利店,门店很小,但门店的标准化程度非常高,具有非常强的规模扩大能力。这些门店在运营的时候基本上是单纯的统一的总部意志,门店端基本上就是简单的复制功能。并且这些门店有非常强的变化性,可以随时调整,这种零售业态是非常具有互联网属性的零售业态。

大面积门店其实也有机会,核心在于体验化和差异化,通过一个相对复杂的运营去建立一个运营的门槛,总的来讲,标准化的小面积业态和相对运营复杂的大面积也应该都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求报道、意见反馈、调戏   小秘书 “佳佳”  请加微信:

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加速会微信公号,成长快人一步!

为什么非餐饮门店要学宜家、7-11卖意面?

如果你在创业, 想认识更多的创始人,彼此学习、资源共享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创始人通讯社群

为什么非餐饮门店要学宜家、7-11卖意面?

如果你在职场,想 认识更多媒体圈朋友(编辑/记者、市场、公关、媒介、品牌)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媒体圈通讯社群

为什么非餐饮门店要学宜家、7-11卖意面?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